本文先分别簡介摘要和結論各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最後指出兩者之前有何區别或不同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最後一章的學位論文的結論,往往以總結和展望作為标題,而不一定以結論作為标題。
一、摘要的五個要素、常見結構和基本要求
1.五個要素
無論摘要采取什麼結構,應盡量包含五個要素。五個要素分别是:
問題陳述:陳述研究主題,适當指出問題的來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動機:是你針對主題開展了哪些工作,目标是什麼。
方法:你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即采取了什麼研究方法來獲得你的研究結果的。
結果:論文得到了什麼數據、規律和發現等。
結論:研究結果有什麼含義、影響和意義。
2.摘要的常見結構 最常見的結構是五段結構和三段結構。
五段結構是指以五個要素各為一個段落的結構,按“問題陳述→動機→方法→結果→結論”這樣的前後順序安排摘要的内容。
三段結構是指按順序出現背景與目标、核心内容和結論三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要求如下:
第一段:介紹背景與目标,包含問題陳述和動機,突出問題的重要性以及你要解決的問題的重要性。
第二段:介紹你要解決的幾大類問題,針對每一類問題你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結果以及有什麼重要結論。
第三段:對最重要的結果和結論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概括。
3.摘要的基本要求 摘要的長度一般要求在一頁以内,不超過1000字, 也最好不少于半頁。 對于五段結構,适當權衡五要素的權重。如果問題重要,突出問題;如果方法重要,突出方法;如果某條結果重要,突出該結果;如果某條結論重要,那麼突出該結論。如果某個要素完全不重要,那麼可以一筆帶過。 對于三段結構,控制核心内容的條目數。可以按章歸類,但盡量不要超過3個類别。例如,如果論文有四大章以上的實質性内容,可以将形式接近的兩章合并介紹。 在方法介紹中盡量指出可靠性和适應的參數範圍。如果方法中某個要素對達到你的研究目标很重要或對得到重要結果不可或缺,則應強調。 盡可能給出最後一級的量化結果。以表述定量結果的差異為例,“不一樣”比“高、低、強、弱”差一些,“高、低、強、弱”比“高多少、低多少、強多少、弱多少”差一些。 在問題陳述中以寬的背景起步,結論除交代解決了什麼問題外,還可以總結出對本領域科學家甚至更寬闊的領域而言你的研究結果的通用價值。這樣,整個摘要就呈現“寬→窄→寬”這一有望能吸引更多人關注的形态。
二、結論的基本要求
論文的結論主要用于回答你在論文的引言中提出的問題。例如,你在引言中提出了“全球變暖導緻火災增加嗎”這一需要回答的問題,通過研究,你給出了“全球變暖隻是火災頻率增加的一個原因”的結論。
然而,作為學位論文的最後一章,結論包含更多的要素。一般以 “總結和展望”作為标題。在學位論文的總結部分,需要包含如下四個部分的内容:
簡明扼要地重申論文的主題及其重要性。
簡要歸納你研究了什麼問題、用了什麼方法得到了什麼結果并得出了什麼結論、回答是否解決了你引言中提出的問題。
歸納你的要點、貢獻或創新點。如果方法或思路突出,那麼提煉方法有何突出的地方,如果某條結果重要,那麼指出結果是什麼,為何重要。強調發現了什麼現象、獲得了什麼規律、提供了什麼不一樣的數據、糾正了什麼認識、豐富了什麼知識等。
總結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在學位論文的“展望“”部分,可以包含如下内容:
論文工作的不足(如指出研究手段的不足、考慮的參數或樣本的範圍有限,而不能說你研究水平不足)。
未來可開展的工作(指由本項工作延伸的工作,而不能提無關的工作)。
未來工作的意義(例如,指出開展未來工作的大緻思路,需要擁有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開展未來工作)。
指出未來工作是自己将要開展還是建議别人開展。
三、結論與摘要的區别
雖然結論與摘要有重疊的内容,但結論(總結與展望)與摘要還是有區别的。以下是這些區别:
摘要是全文的一個簡介,應盡可能簡短,且一般要求不超過一頁;結論則是全文的一個總結,一般比摘要說得更細一些,因此往往會超過一頁。
摘要用于吸引更多的讀者或邀請評委答應評審,是給還沒有看全文的人看的,因此摘要要求通俗易懂,盡量避免行話;結論是給同行看的,可以包含深奧的專業術語,主要是讓已閱讀全文的讀者記住一些要點。
摘要是獨立閱讀的文本,不能包含需要翻閱論文才能理解的符号和編号,因此不允許按編号引用章節、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等;結論是給看了全文的人看的,因此允許對章節、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等的引用。
摘要中盡量不要出現縮寫語和數學符号,結論可适當出現縮寫語和數學符号。
摘要突出當前做了什麼及其意義,結論要求指出未來還可以做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