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音樂課情境教學的研究計劃

小學音樂課情境教學的研究計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9 13:11:52

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德育和美育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對于德育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音樂教育滲透德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德育貫穿于音樂教育的整個過程,音樂教育進行德育的特點是潛移默化。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鮮明的音樂形象能生動地反映和影響着人的思想感情,音樂的美感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産生巨大的行為力量。音樂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力量,可以蘊含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音樂給人的熏陶和感染不是生硬地灌輸,而是潤物細無聲。如果德育缺乏感情基礎,就會陷入空洞的說教。

小學音樂課情境教學的研究計劃(陝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張華鐘)1

本文作者:陝西省小學音樂學科帶頭人、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音樂教研員張華鐘

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鈴木鎮一創立的兒童小提琴教學法,他認為,音樂好比一種語言,要掌握一種語言最好是從小開始,開始的越早越能把語言掌握的像母語一樣。他在教學中先不教授樂譜或音樂理論知識,而是先聽音樂,學樂曲前先重複聽錄音,強調要在放松、自然的狀态下聆聽,像吃飯、嬉戲、聽家人談話那樣聽他要學習的音樂,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使兒童自然地熟悉樂曲,然後在教師指導下憑記憶把樂曲在樂器上奏出。整個過程由聆聽到模仿,就像兒童說話一樣自然。他說:“教音樂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提倡才能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教育和德育之間不是從屬關系,時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獨特的手段和方式,如果忽視音樂教育特點,将“貼标簽式”的思想說教代替音樂教育,就會失去音樂教育的本體特點,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愛國主義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音樂教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精神文明建設有着深遠的影響。

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祖國您好》單元中聆聽曲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年級新生從進校開始,就應該懂得國歌和國旗的意義。首先,學生要了解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收集、整理國旗與國歌背後的故事,圍繞“愛祖國”這一主題,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懂得升國旗是應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要敬隊禮,用專注的神情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結合每周升國旗、唱國歌的經驗,讓學生說一說感受。讓學生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理解祖國的莊嚴、偉大。

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歌唱祖國單元中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之前欣賞的基礎上學唱國歌,音樂教師應結合指揮手勢引導學生感受國歌的風格特點,了解詞曲作者生平、歌曲創作背景,從音樂角度引導學生探究、分析國歌的風格及表達的情感和力量。關注國歌引子部分分解的大調主三和弦音“do mi sol”和三連音節奏構成号角式音調。教師在教唱歌曲時,鋼琴伴奏織體選用柱式和弦,力度掌握中等或較大力度,速度平穩,表現出歌曲堅定有力、氣勢磅礴、莊嚴宏偉的特點。要求學生在節奏、情緒上下功夫,用自己的聲音唱出堅定、勇敢的氣勢,唱出中國人的精神。學會歌曲後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讓學生知道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通過觀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前夜》,進而加深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二課難忘的歌單元中聆聽曲目《少年先鋒隊隊歌》,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聆聽歌曲時輕聲哼唱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少先隊知識、紅領巾的故事等素材,還可以聆聽《紅領巾飄起來》《紅領巾之歌》《紅領巾心向黨》等歌曲作為律動、素材背景音樂,模拟、回顧入隊儀式,模仿行進的步伐,感受歌曲的特點,進一步體會歌曲所表現的少年隊員的精神風貌,激發少年兒童的愛國情感。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材中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的内容,可以培養青少年熟悉、熱愛民族音樂文化,激發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二課幸福的歌單元,欣賞彈撥樂器合奏《快樂的啰嗦》、歌曲《彜家娃娃真幸福》(彜族);曲調“do re sol”三個音構成的旋律特點;《乃喲乃》(土家族)、曲調“do mi sol” 三個音構成的旋律特點;兩首歌曲都屬于旋律簡單而不單調,歡快而熱烈的風格特色。對歌曲中出現的襯詞,歌曲《彜家娃娃真幸福》中的“阿裡裡”表示很高興、很快樂的意思;《乃喲乃》中的“乃喲乃”是快快來的意思,“乃喲嗬”是知道了的意思。通過對語言的了解為唱好歌曲進行鋪墊,音樂教師在授課中要關注低段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教學中運用圖譜輔助聆聽、歌唱、表演等活動,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還可以結合各民族服飾、頭飾、舞蹈動作設計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隻有通過對祖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了解與體會,才會喜歡和熱愛祖國各民族的音樂藝術,增進對民族音樂的情感。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标準(2011年版)》中“學習音樂和提高藝術素養日積月累過程中所需要的自尊、自律、自信、潛心投入、持之以恒以及不斷追求完美的自我激勵和反思、超越等品質和習性,會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及生活的其他方面産生遷移作用,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及良好品性的形成”進一步闡明了音樂課程在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活動的集體形式(齊唱、齊奏、合唱、合奏等)感人至深,影響巨大,有益于個體和群體的交往,合作有益于融洽人際關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從而領悟共處的真谛。音樂教育的審美性質、合作精神與共處意識的培養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學會用審美的态度來對待他人,擁有寬容的情懷。這樣既培養了青少年善于合作、交往的人際關系和群體意識,又培養了青少年健康的審美情趣,喜愛并參與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抵制低俗不健康文化的侵襲。

音樂教學必須根據音樂藝術特點和教學規律,使學生在樂于學習的狀态中接受音樂教育。音樂教學向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不是靠理論的說教,而是通過對音樂的感知、體驗、表現、理解和創造,在充滿快樂和趣味的活動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實現小學音樂學科德育真正落地,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深刻理解學科的本質,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引領學生發現學科知識潛在的思維方式、思想品質、價值觀念、情感認同。我們的教師應把育人價值作為職業價值追求和專業成長的内在要求,把育人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最終達到德育、智育雙重目的。


延伸閱讀:

對于中秋,音樂老師說可以“歌賦佳節”

西安市高新區鄧店小學盧建斌:難忘的一節音樂課丨育人故事

渭南白水縣收水中心校薛婷婷:一堂音樂課帶給我的思考丨課堂觀察

渭南市實驗小學任慰宏:音樂課《大樹媽媽》教學設計丨“防疫有我·課程助力”


編輯:關中小夥

小學音樂課情境教學的研究計劃(陝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張華鐘)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