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關于陳寅恪博學的演講稿

關于陳寅恪博學的演講稿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4 00:42:49

撰文丨沈衛榮

我是1月21日晚上才從北京飛往美國探親、過春節的,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上網就發現國内疫情告急、形勢急轉直下,從此這個假期就不能是假期了。連時差也不用調了,反正寝食難安,除了刷微信,從各種朋友圈看各種各樣關于疫情、關于武漢的消息之外,其他一切事情都無足輕重了。

1月26日又傳出科比意外去世的消息,悲痛難遏,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我不算是科比的粉絲,當年看球時始終隻支持和他對立的球隊,總希望有人能打敗他。以前我看不慣他“老子天下第一”的那副樣子,現在想來自己心裡早已承認他就是天下第一了。想起Elton John的那首歌《風中的蠟燭》,生命何其脆弱,連如此不可一世的科比竟也會在盛年中像風中的一支蠟燭就這樣被吹滅了。

關于陳寅恪博學的演講稿(疫期讀書㉒沈衛榮)1

沈衛榮,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西域語文、曆史,特别是西藏曆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近著有《大元史與新清史》《回歸語文學》等。

回到家等待我的是可以裝滿一個大箱子的新書。每個假期回家前,我都習慣在亞馬遜上買一批新書,供假期随心所欲地翻閱。這次年終竟有餘錢,買了格外多的書。但第二天我就把它們全部裝箱了,至今沒有打開。疫情洶洶,哪裡也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要不是疫情,現在應該是結束假期,啟程返校的日子了。可說來慚愧,我沒看一本新書。不停地刷微信之間,我讀的唯一的書是家裡所藏的陳寅恪的著作。這些書以前都曾讀過,重新翻讀,體會大不一樣。

年前我受邀參加了兩場紀念陳寅恪先生的活動,講我眼中的陳寅恪和他的學問。我總覺得眼下很多人談陳寅恪都不過是在表達他們自己,陳寅恪不過是一個象征符号,别人把對一位理想型的知識分子的學問、情懷和氣節的所有期待都寄托在他身上了。我怕自己也是如此,為了倡導人文學術要回歸語文學,就說陳寅恪是一位語文學家而不是思想家。這次我在假期中重讀他的書,特别是他歸國後前十年間的著作,就是想用語文學的方法和态度來仔細品味他的作品和學問。除了要确信我說陳寅恪是語文學家的觀點沒錯之外,還想能更好地領會他的學問到底好在哪裡?他的學問在當時國際、國内學術背境中究竟處在哪個位置上。

關于陳寅恪博學的演講稿(疫期讀書㉒沈衛榮)2

《回歸語文學》,沈衛榮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版

至今我重讀完了陳寅恪發表于1927至1937年間的所有學術論文,對陳寅恪是一位優秀語文學家的事實深信不疑。我認為,盡管他在海外受的都是梵文/印度學和中亞(西域)語文學的訓練,但他更是一位傑出的漢學家。他的學問之所以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兼擅漢學和“虜學”,并以“虜學”助攻漢學,超越了隻擅其中之一的乾嘉諸老或者西方漢學大家。他擅以語文學的方法讀透漢語文本,用他豐富的知識積累,來語境化和曆史化文本,從中探尋文學實相和曆史真實。

我甚至覺得他倡導的“獨立之思想和自由之精神”,說的實際上就是一種語文學的立場和态度。人文學術研究必須是語文學的和曆史學的研究方才是理性的和科學的,才能擺脫神學(宗教)、哲學、政治和意識形态的控制和束縛,人文學者和其學術實踐才能有獨立和自由。我也更加懷疑他所說的平生隻做“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并沒有很多思想史上的意義,它隻是一種相當高調、自信的學術宣言,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背後的意思是亦古亦今、亦中亦西。陳寅恪曾自稱“平生治學,不敢逐隊随人,而為牛後,”所以,隻有“治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才能開風氣之先,且獨領風騷。他這樣的學術自信,确實比我們今天号召的要與國際學術接軌有底氣、有創意的多。

至今我隻是挑選了陳寅恪著作中我能讀得懂的部分讀了,我的感覺是他于“虜學”方面的成就在當時的國際學術背景下是預流的,但不是不可超越的。對于我這樣不通漢學的人來說,他著作中表現出的他于漢學方面的造詣反而是我無法企及的。新學期我在清華要給本科生上一門題為《語文學和現代人文科學》的課,我準備把“陳寅恪與語文學”這個題目作為這門課的第一講。雖然我自己也沒有完全明白為何當年沒有洋學位、也沒有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的陳寅恪竟能被聘為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還被奉為是大師雲集的清華園中的“教授之教授”,但是談陳寅恪與語文學無疑是有益于理解清華人文學科的傳統的。

希望疫情很快就能過去,我能夠如期重返清華課堂,和同學們一起讨論陳寅恪和語文學。

撰文丨沈衛榮

編輯丨李永博 張進

校對丨王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