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1:38:26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乘勢而上謀全局)1

  茶山雲海,壯美如畫。熊軍 攝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乘勢而上謀全局)2

  駐村幹部張忠富與群衆幹在一起。(石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乘勢而上謀全局)3

  特色養殖産業成為石門群衆的緻富“引擎”。楊昌偉 攝

開展三項機制改革(乘勢而上謀全局)4

  鄉村沃野,處處生機盎然。唐亞翔 攝

  姜鴻麗 柏 潤

  李 飛 唐鵬程

  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

  大山沸騰,澧水歡歌。目之所及,皆為舒心。水碧山青,處處生機,一幅“活力石門、現代石門、生态石門、幸福石門”的七彩畫卷在3970平方公裡的大地鋪展開來。

  脫貧攻堅創造奇迹,鄉村振興續寫華章。脫貧攻堅戰中,石門縣湧現着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奇迹:1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23萬名貧困群衆擺脫貧困、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4691元……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25772名共産黨員的铮铮誓言、熠熠初心銘刻于此,67萬石門人民的奮鬥書寫于此。

  鄉村振興路上,石門縣探索出一條又一條的可行線路:集中統一的高效指揮不能丢,1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統攬全局,防返貧緻貧監測幫扶等13個分指揮部各司其職;防返貧緻貧的底線要守牢,緊盯重病、低保等重點對象累計畫像3.2萬戶,并精準識别監測戶1246戶;激活農業農村的軸心要抓準,把發展農業特色産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制勝未來的“先手”,每個村(社區)都要有一個以上特色支柱産業,集體經濟要達到10萬元以上……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為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常德市石門縣聚焦精準銜接,理順體制機制,領導班子空前重視、制度措施有力有效、駐村幫扶務實紮實實現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體系的“無縫對接”,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弄潮兒向濤頭立!成績寫入曆史,奮鬥永向前方。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醉美的石門。

  高位推動 當好一線“火車頭”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隻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并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才能讓脫貧群衆生活“更上一層樓”。

  石門縣深谙此道。

  今年以來,石門縣對鄉村振興指揮體系進行優化調整,成立石門縣鄉村振興提速專項行動分指揮部,并出台《石門縣鄉村振興提速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6年)》。同時,繼續堅持“四會一督查”指揮機制,即一月一次常委會、一月一次全縣性推進會、一周一次工作會商會、不定期召開問題整改交辦會和一月一次專項督查,高位高頻勤密調度,确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全縣上下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精準把握形勢變化、及時轉變思路觀念,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步伐,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提高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有效銜接時期,我們要繼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一系列特色亮點,将‘石門樣本’名片擦得更亮。”

  ……

  字字懇切、句句入心。今年來,石門縣委縣政府已累計召開近20次會議,為農業農村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鼓足了幹勁。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石門縣領導班子靠前指揮、主動下沉一線,全力确保“銜接”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持續。

  在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的一個小山坳裡,有這樣一戶人家:一家5口中,戶主智力三級殘、配偶肢體四級殘、女兒智力二級殘、孫子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脫落、兒子就讀于湖南文理學院。家庭醫療、教育支出較大,但收入不高,生活相對困難。

  這是石門縣委主要領導結對的監測戶劉學斌家庭。為徹底改善這家人的生活,他們首先從政策保障入手,幫助其申請提高低保等級,從每人每月265元提标至每人每月405元,進行全家兜底保障;還為劉學斌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每年收入5000元。

  解決了一家5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後,如何保證劉學斌家庭持續穩定增收,成為擺在石門縣委主要領導面前的“頭号難題”。

  在一次次的走訪調研中,發現劉學斌家後的山林“大有文章可做”,便為其分批購買了120隻雞苗,幫助其在後山上圍了雞圈散養土雞,預計年底可增收12000元。同時,找到當地的優釀專業養蜂合作社,幫助劉學斌以認領代養的方式散養蜜蜂,認領15桶蜂,預計一年可增收2.4萬元。“今年我家的收入加起來有五六萬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多虧了黨和政府,我們一家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劉學斌說道。

  基本生活有“兜底”,家庭收入可持續、多樣化,劉學斌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是跨越發展不斷挑戰時期,越要弘揚“火車頭”精神。石門一線的“火車頭”們用實際行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打樣”。

  久久為功、處處為營,一個全面振興的大好石門漸行漸近。

  厘清職責 用好考核“度量衡”

  九層高台,起于壘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各級各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

  “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納入績效考核重要内容,并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依據,全面做到摘帽不摘責任。”石門縣委、縣政府要求有效銜接工作必須堅持高标準高質量,明确時間表任務書。

  在責任架構上,石門縣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各鄉鎮黨委書記切實當好“一線施工隊長”,各聯鄉包村縣級領導要當好“操盤手”和“服務員”,厘清縣各局辦職能職責,形成“黨政同責、條塊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觸角上,石門縣緊盯重病、重殘、低保、五保、脫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六類對象,組織開展防返貧緻貧監測幫扶全面摸排,并實行“一戶一畫像”。

  為讓負責任、有作為的幹部有成長渠道,讓裝樣子、混日子的幹部“沒面子”“丢位子”,這些監測完成情況和幫扶效果直接與幹部提拔重用“挂鈎”,切實提升了有效銜接工作的質效。

  寶峰街道竹園塔社區李萬健戶共有4人,本人肢體四級殘疾,妻子聽力三級殘疾并于去年因患動脈瘤喪失勞動能力,家中僅靠40歲的兒子李強當瓦匠養家,另有孫女在讀幼兒園。該戶因病的原因,導緻剛性支出過大,于2021年9月納入監測戶。其幫扶責任人為其落實大病救助金及臨時救助,并在“家門口”為李強解決就業,還幫助其申請小額貸款發展種植業,讓這戶家庭有了穩定收入。

  永興街道劉祖根戶僅有1人,是精神二級殘疾,于2019年9月納入監測戶,2020年3月消除風險,主要風險點是無勞動能力。“我積極幫助其購買雞苗,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并為其申請臨時救助,購買防返貧緻貧責任保險,落實‘微心願’及特困供養,保障其基本生活無憂。”劉祖根戶的一對一結對幫扶責任人黃昱介紹道。

  翻開石門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監測幫扶一戶一故事資料,一個個實際具體的家庭“精準畫像”令人感慨,一個個結對幫扶的故事感人肺腑。

  截至8月,石門縣累計“畫像”3.2萬戶,納入監測對象1246戶2980人,其中已消除風險571戶1215人,并優先安排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一對一”結對,堅持“一戶一會商”“一戶一跟蹤”,制訂好切實可行、精準高效的幫扶措施,以“一戶一對策”演繹“一戶一故事”,确保監測幫扶精準高效、群衆滿意。同時,為所有監測戶購買了99元每人的“常德惠民保”,為防返貧緻貧再上一把“安全鎖”。

  在鄉村振興時期如何建設常态化機制?在解剖村案例的基礎上,形成隊、村、鄉、局、縣五位一體的“倒推”模式;常态化信息比對機制如何落地落實?該縣鄉村振興局牽頭組織縣民政局、縣人社局、縣醫保局、縣衛健局等10個部門建立内部網絡,做到各部門數據實時共享……石門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上,從未停止過探索的步伐。石門,注定要在鄉村振興發展的大時代裡,書寫濃墨重彩的篇章。

  駐村幫扶 鑄好振興“金鑰匙”

  千帆競發,萬馬奔騰。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代代石門人接續努力,一個個奇迹接連上演。

  2021年5月7日,當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财務處副處長陳鵬沿着盤旋的山路,朝着目的地石門縣西北山區三聖鄉天門垭村趕去接任時,天門垭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易斌正在村裡整理村情台賬。易斌舍不得離開,他圍着這個工作了快兩年的村子又轉了一圈。

  “吃水不忘挖井人,工作隊引着我過上了好日子,我都記在心裡,希望易隊長能多回來看看!我也相信,新的工作隊,會讓大夥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見證這次具有裡程碑意義交接的脫貧戶劉湘群紅着眼睛說道。

  這隻是石門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縮影。這一天,省市縣第一批184支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火速奔赴一線,助力鄉村振興。目标明确、方向正确,便大幹一場,把初心和使命融入石門鄉村振興的激流中。

  “各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要與村支兩委同呼吸、共進退,按要求吃住在村、真蹲實駐,全力幫助村裡解決問題,盡心盡力為民辦事服務。”石門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杜謀仕說道。

  大潮既起,勢不可擋。

  石門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駐子良鎮新道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加大産業發展力度、加強項目工程建設,從外地引進黃金茶苗200畝栽種,作為村集體經濟進行發展,流轉村民土地200畝,每年為村民增加收入共16萬餘元,還将村部後面的250米道路擴寬,由原來的3.5米寬增至4.5米,群衆幸福感大大提升。

  湖南文理學院駐石門縣茶園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突出高校科技優勢,采用“高校 專業合作社 市場”“公司 專業合作社 基地”“高校 市場 農戶”模式,促進鄉村産業集群發展。

  其中,2021年底和常德永春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茶園灣村子輝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試種6畝羊肚菌。目前,羊肚菌産銷兩旺,村集體增收8萬多元。

  ……

  凡此種種,都得益于駐村幫扶工作的紮實推進。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石門縣壓緊壓實縣、鄉、村、工作隊“四方”責任,對聯點領導和全縣243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實施“換防”,其中省派5支、市派18支,縣派220支,切實做到點村選派“不漏一村”、隊伍組合“因村選擇”、力量選派“盡銳出征”、隊伍建設“多管齊下”,明确每個點村安排2個以上縣直部門(含企業、駐石單位)為幫扶後盾單位,駐村工作隊長一般由後盾單位中層以上幹部或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駐村隊員均由後盾單位黨組織在政治素質好、實幹本領強、工作作風實、基層經驗豐富、身體健康在職在編人員選派。

  張忠富、肖良造、龔濤等一大批長期堅守駐村工作一線,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隊長、老隊員繼續選擇留任駐村,另有一大批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幹部選派到駐村幫扶中,為駐村幫扶輸入“新鮮血液”。

  大膽創新、奮發有為、一心謀發展的新氣象正在石門大地上呈現。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山村将在鄉村振興的洗禮下越來越靓,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武陵山脈最美的風景!

[責編:王姚冰 楊淑雯(實習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