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㈠ 初期
㈡活動期( 激期)
㈢ 恢複期:以上任何各期經治療及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狀和體征逐漸減輕至消失。
㈣ 後遺症期:多發生在2-3歲後,血生化和X線檢查的結果均已正常,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輕度或中度佝偻病患兒經治療後很少留有骨骼改變
治療
1、首選維生素D制劑療法: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療的原則應以口服為主。
口服維生素D制劑(如濃縮魚肝油)一般劑量為2,000-4,000IU/日,持續1月,1個月後改為預防量,即400IU/天。
大劑量肌肉注射:對伴有腹瀉、肺炎、急性傳染病,或佝偻病嚴重者可予大劑量維生素D20-30萬IU 肌肉注射一次,1-3個月後改為預防量口服。
通常,治療一個月後應複查效果,如臨床表現、血生化與骨骼X線改變無恢複征象,應與抗維生素D佝偻病相鑒别。
2、鈣劑:關于是否需要鈣劑治療,是臨床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最讓家長糾結的問題
如食物中已有足量的鈣,在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攝入量的條件下,通常可以不使用鈣劑
但是,當患兒發生手足搐搦症或采用大劑量維生素D突擊療法時,應同時給予鈣劑口服葡萄糖酸鈣0.5g/次,每日3次;乳酸鈣0.2-0.6g/次,每日3次
3、此外,增加日照以促進内源性皮膚合成維生素D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一旦嬰幼兒有足夠時間的戶外活動和日照時間,可以自愈。
4、矯形療法
通常,經治療後,較輕的骨骼畸形随着體格的生長發育多能自行矯正
對嚴重的下肢畸形,在4歲後可考慮行外科手術矯形
預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