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裡六月飛雪是真的嗎?文|白鋒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有一出名劇《感天動地窦娥冤》,寫的是一個良家孝順兒媳窦娥被冤殺的故事上世紀80年代初的高中語文課本裡還收錄過該劇的片段窦娥在刑場上發下三樁大願,如果她是被冤殺的,将會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行刑之後,果然,乾坤朗朗六月天,風雲突變,天忽降大雪奇異的天象震撼人心,攝人心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窦娥冤裡六月飛雪是真的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文|白鋒
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有一出名劇《感天動地窦娥冤》,寫的是一個良家孝順兒媳窦娥被冤殺的故事。上世紀80年代初的高中語文課本裡還收錄過該劇的片段。窦娥在刑場上發下三樁大願,如果她是被冤殺的,将會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行刑之後,果然,乾坤朗朗六月天,風雲突變,天忽降大雪。奇異的天象震撼人心,攝人心魄。
關漢卿創作《感天動地窦娥冤》批評當時社會的黑暗,但故事卻并非杜撰,其實有所本,說起來還是咱山東的故事,出自劉向《列女傳·東海孝婦》,講一個叫周青的寡婦的故事。兩漢之東海郡,治所在今之郯城,所轄區域涵蓋蘇北連雲港。班固著《漢書》,在《于定國傳》中亦提及此事。但兩者皆未涉及六月雪,隻是記錄了東海郡大旱三年。
于定國、劉向皆是西漢末年之人。于定國年齡大一些,殁于公元前40年,斯時劉向三十多歲。
“六月雪下”的天象,于今日看來過于奇異,文藝家多以浪漫主義做解。雖然在古代氣候寒冷期,就中原地區而言,可能并未發生過六月雪的情況,卻也并非太離譜、不可想象。
自西漢末年到東漢末葉的250多年,史書中隻有大寒、大雪、大旱的記錄,而無“冬無雪”“冬無冰”“夏大燠”這類的記錄。這次寒冷期一直延續到隋朝才告結束。
漢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是氣候開始轉寒的開始,此年夏四月雨雪,桃李這類水果到秋天才熟。漢成帝陽朔四年(公元前21年),情況進一步惡化,夏四月,雪,燕雀死。
劉向殁于公元前6年,中年以後恰好趕上了這個時代。自此以後,寒冷天氣一直延續下去,及至東漢末年,天就很冷了。東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夏六月,“寒風如冬時”。到了晉代,氣候依然延續着嚴苛的寒冷。《晉書》載:“武帝鹹甯二年(公曆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間暴風雪,寒冰,五郡國隕雪殺谷。”河間隸屬河北滄州,和山東搭界,緯度較北京還要低一點。晉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夏六月,秦州、雍州隕霜殺稼。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八月,長安、洛陽雪。晉成帝鹹和六年(331年)八月,成都大雪。穆帝永和十年(354年),“夏五月,涼州雪”。永和這個年号,大家看着就不陌生了,王羲之《蘭亭集序》開篇就是“永和九年……”
經過了隋唐的溫暖期後,北宋末年又開始進入寒冷期。其間,南宋的一段時間氣溫有所回暖,但總體上是寒冷的,并一直延續到明初。
關漢卿是大都人,就是今日之北京,他生于1219年,比南宋權臣賈似道小6歲。關漢卿出生之前北京早已是金國的領地,所以他是由金入元之人,并非由宋入元之人,但是他接受的文化是漢文化。在元朝的戶口裡,他隸屬醫戶,有可能其出身和醫藥行業有關,但他似乎長期混迹于戲班,端的是“不務正業”。
關漢卿出生時,氣候還不是那麼寒冷。賈似道出生那年就有冬無雪的記錄,這是寒冷期中的一個短暫回暖期,大約有四五十年。但他中晚年以後所生活的元代就回到寒冷期了。元代,夏霜、夏雪的年數在每百年所占的比例是曆代中最高的,91年中有15年。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四月,“甯海、益都等四郡霜”。益都為今日之青州,甯海則隸屬甯波,在義烏一帶。這個跨度比較大,可知中原地區普遍寒冷。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五月,“陝西南市、屯田隕霜殺稼;七月,大同、平陽、太原隕霜殺禾稼”。
元成帝大德五年(1301年)七月,“北方十二站大雪,馬牛多凍死”。關漢卿就死在這一年。關漢卿長壽,活了82歲,在他有生之年,沒經曆過“六月雪下”的情形,所以才會那樣寫,雖然罵天罵地,但也指望着天降異象,給人間昭示一個公道。
在他身後,倒是真的“六月雪下”了。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六月,“盤山隕霜殺稼五百頃”。盤山為燕山餘脈,今隸屬天津,去大都不遠。元泰定帝緻和元年(1328年)六月,“多路風雪,斃畜牧士卒甚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