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打呼噜,相信很多人都有,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治療。其實,打呼噜也是病,叫鼾症,嚴重的會引起呼吸暫停綜合征。且不說成人的打呼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4歲的小朋友因為打呼噜經曆了一場手術的經過。
或許有人會問:經常見到大人打呼噜,這麼小的孩子也打呼噜嗎?
就算打呼噜,這麼小的孩子有必要做手術嗎?
我們就來聽聽天天媽媽分享的這場手術的經曆。
這不單單是一次生病治病的過程分享,天天媽媽分享的很多細節,對不了解這個知識的人來說,是有用的科普。站在父母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樣一個過程,比醫生的科普更易懂,值得每位父母認真看一看。
以下,是天天媽媽的自述——
在天天4歲多的時候,做了一次手術,醫學上的名字叫作“腺樣體切除術”。可能有人會問腺樣體是什麼?别急,先聽我講講孩子的情況,以及為什麼要做這個腺樣體切除的手術。
01 終于住上院了
天天4歲多的那年春天,我們收拾好東西帶着他趕往301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去住院。我當時發了一條朋友圈:
“終于住上院了……”
住院這種事用“終于”,似乎不大合适,但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等了一個多月才等來的床位,可見住個院有多難。
▲ 入院第一天
02 時光回到天天3歲時
記不清具體時間了,總之,3歲的某個時間段開始,天天睡着了之後,會偶爾打呼噜,我們并沒有太放在心上,一方面是覺得“孩子玩得太累了,睡得沉”,所以會打呼噜;另一方面,他那時打呼噜不是很頻繁,有時候幫他翻個身,調整一下睡姿,呼噜聲就會中斷。
伴随着我們的“輕視”,天天的打呼噜越來越明顯了,幾乎每晚都打,白天睡覺時間短,也會偶爾打呼噜。“心大”的我,依然沒太當回事兒。主要原因是,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有個感冒鼻塞,再加上他有一些過敏性鼻炎,我就總以為他是鼻子不通氣,才打呼噜的。壓根沒有往疾病的角度去考慮。
就這樣,持續了一年,我沒有等來它的“自行好轉”。現在回想,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我是怎麼做到那麼“心大”的呢?竟然完全沒有去幹預他的打呼噜,任其發展得越來越嚴重。怎麼個嚴重法呢?就是一躺下必定打呼噜,打呼噜幾乎伴随睡眠的全程,而且聲音大到像成人的呼噜聲那麼大,甚至在隔壁的房間都能聽得到。
這下,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帶上天天去醫院檢查,先去的兒童醫院,兒童醫院給出的結論是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堵塞75%。給開了鼻噴激素,讓回家治療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情況并沒有好轉,天天打呼噜照舊,我有心帶他去複查,可是趕上那段時間家裡老人住院,工作又忙,所以又耽擱了一段時間。
03 不僅打呼噜,中耳炎也來湊熱鬧
在一而再的耽誤中,天天不僅打呼噜沒好轉,還引發了中耳炎。
能及時發現他中耳炎,得歸功于天天自己。天天屬于敏感且語言表達比較清晰的孩子,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我耳朵裡有聲音,你看,像這樣我一跺腳,耳朵裡就會有咕噜咕噜的水聲。”
他說得那麼真切,我覺得不像開玩笑,趕緊上網查了查,符合中耳炎的症狀。我趕快帶上他去了離家最近的醫院,一檢查果然是中耳炎,而且聽力有一些下降了,但是醫生說發現得還算及時,此時的聽力影響通過藥物治療還能恢複,要是一直拖着不治甚至會造成聽力的永久性損傷。聽完,我好後怕。
抗生素用上,中耳炎很快也就好了。可是沒過多久,又一次中耳炎了。這下,我就不淡定了,孩子為什麼反反複複得中耳炎呢?醫生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之後,判斷和腺樣體肥大有關。
原來,腺樣體肥大不僅會導緻鼻子的一系列問題,還會影響耳朵。醫生告訴我孩子的鼻咽部狹小,腺樣體肥大會堵塞後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對耳朵、鼻子、咽喉都會産生影響,體現在耳朵上,就是會造成中耳炎。
04 要手術嗎?
因為中耳炎的反複發作,促使我趕快帶天天複查腺樣體的情況,一檢查倒好,腺樣體堵塞顯示90%以上了,再結合天天日常的表現情況,醫生建議進行手術。
這下,該輪到我糾結了。不手術吧,保守治療沒有起到效果,又擔心堵塞嚴重會引起呼吸暫停、睡眠缺氧,還有反複發作的中耳炎,也是個麻煩。手術吧,畢竟要全麻,這麼小的孩子擔心他遭罪。
和醫生反複讨論利弊,權衡再三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手術。
▲ 網上就可以搜到的典型的腺樣體面容的科普,張口呼吸、打鼾,都會引起這樣的面容改變,要引起重視。
在哪個醫院手術呢?這又是個問題。兒童醫院,首先排除了,因為兒童醫院住院,家長不能陪床,術前、術後,孩子隻能依靠護工照顧,我們不忍心。除了兒童醫院,還能去哪?腺樣體手術屬于耳鼻喉科的範疇,後來我一查,耳鼻喉科排名最靠前的醫院是同仁醫院和301醫院,而且不管哪家醫院,都要排隊。于是,我們兩家醫院同時排了号,哪家先排到去哪家,結果是301先排到了。
05 住院手術
雖然對天天要手術這事,我也糾結過也焦灼過,但是既然這是最合适的方案,也就接受就好了。入院按部就班檢查、準備。但是到了術前談話的時候,還是吓了我一跳。
術前教育醫生列出要采取的種種措施,包括中耳炎穿刺搭管(就是如果中耳炎導緻的耳朵裡的膿沒有排出,要留一根導管在耳朵那裡),我一聽又不淡定了,開始強烈自責,要不是我們各種耽誤,要是能早點采取措施幹預,也不至于讓兒子遭罪……
事實證明,醫生都會把最壞的情況告訴你,其實,這些措施完全沒用上。耳朵裡恢複得很好。安心等待手術就好了。
不管我怎樣糾結擔心,天天的表現值得大大的表揚:
住院幾天,無論檢查還是手術,都超級淡定。
一開始,他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住院做手術,我給他看了有手術故事的繪本,還跟他說“等你上幼兒園時,你可以給小朋友講住院是怎麼回事,可不是誰都有這樣的經曆。”于是,被困于病房等着手術的無聊日子,他也能坦然接受了。
每一項檢查或治療,他都想詳細了解,會對着醫生問這問那,打針疼時也會哭,但是哭着也會要求看一眼針頭。去手術室之前一遍遍地跟我跟醫生确認進了手術室是先讓他睡着還是先手術、究竟怎樣讓他睡着……醫生笑着說:“你太操心了。”
▲ 等待手術的日子,在病房樓裡和小病友一起打發時光。也多謝護士的寬容,沒有強制他們安靜。
到了進手術室一刻,我提前告訴他進手術室時爸爸媽媽是不能跟着的,天天忍不住抹了點眼淚,但聽完原因後就也不再執念。
等到真進手術室時,輕松地和我們揮揮手再見,特自然地拉着護士阿姨的手就走向了通往手術室的長長走廊,邊聊邊走都沒回頭看我們一眼,獨留我們既欣慰又心酸……
不管我們怎樣焦心等待,終于等到天天裹着大大的白單子被推了出來,淡定地讓我不知說什麼好,隻是聽着醫生的誇獎傻傻的笑。經治醫生說“不哭不鬧,怎麼教育的?”主刀醫生說“有說有笑,特别配合,還跟我們護士聊天呢。”
06 術後恢複,痛苦嗎?
術前,我咨詢醫生的時候,醫生就告訴我不會有特别明顯的痛苦,腺樣體傷口應該感覺不到,但是因為同時切除了扁桃體(扁桃體也反複發炎),所以扁桃體傷口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也因人而異。
不知道是天天堅強還是痛感遲鈍,總之,他沒有哭鬧,除了前兩天沒有什麼食欲,恢複得很快。而且帶足了玩具,也轉移了一些注意力。
▲ 眼見的狀态一天比一天好,第一天愁眉苦臉,第二天稍稍有點無精打采,第三天連輸液時都樂呵呵的了。
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是飲食方面,要吃流食,免得吞咽刺激傷口。另外,對孩子來說的一大福利,就是可以不忌口地吃冰棍。天天高興地不得了。
5天之後,出院了,恢複得也差不多了。
▲ 出院回到家後,自己主動翻出這本有手術内容的書來看。
我們一起再看手術内容的繪本,因為有了體驗,所以再講這個故事時,天天明顯有了一種了然于胸的小得意一一跟我講手術室的門及燈和書上的哪裡不一樣。告訴我他進手術室一看“哇,好酷啊!正是我喜歡的顔色!(他最喜歡白色)”這是第一次跟我講獨自進手術室的感覺,不知道當時是否真的這般輕松沒有一絲害怕?
但是不管怎樣,我可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我希望大家都用不上,
但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一些科普:
這是兒子4歲時經曆的一場不算大的手術,等事情結束後,我再複盤這件事,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包括醫生告訴我的一些知識,結合孩子情況的一些反思,所以在此,也想給大家一點提示。有類似情況的提個醒,踩過的坑請避開。
關于腺樣體肥大的科普:
腺樣體不是扁桃體,它位于鼻腔後部,我們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檢查時也要借助儀器。腺樣體也和扁桃體一樣,發炎會腫大,炎症好後能及時恢複成原來大小,但是如果反複發炎,就會變成增生性肥大,腺樣體肥大的孩子,鼻子、耳朵、咽喉等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比如容易鼻塞、流膿鼻涕,引發鼻窦炎、中耳炎,嚴重了堵塞氣道,就會引起打鼾和張口呼吸,甚至引起缺氧、憋氣及呼吸暫停。
不要以為孩子睡覺打呼噜是睡得香甜的表現,長期打呼噜證明孩子的睡眠質量不好,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大腦發育,别掉以輕心。
鼻塞、打呼噜、張口呼吸等等這些,都是疾病的表現,出現這些情況時,要去尋找它們背後的病因,針對病因解決問題。任何異常,都要足夠重視,不要像我一樣拖拖拉拉,可能會讓疾病發展得更嚴重。
過敏性鼻炎的孩子,要引起重視,更容易患腺樣體肥大。家長有過敏性鼻炎,孩子得過敏性鼻炎的概率也會增加。要給孩子用生理鹽水洗鼻子,如果我早一點科學地給他治療鼻炎,也或許不會造成腺樣體的肥大。
反複的呼吸道感染,會刺激腺樣體肥大;反過來,腺樣體肥大也有可能堵塞後鼻孔,也會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所以這兩者之間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腺樣體肥大,長期不幹預,會導緻腺樣體面容,那就不但影響健康,還影響顔值了,所以,要積極治療。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第一,打呼噜看起來是小毛病,别輕視,要深究它背後可能存在的疾病;
第二,不要以為孩子睡覺打呼噜是睡得香甜的表現,長期打呼噜證明孩子的睡眠質量不好,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大腦發育;
第三,不是所有的腺樣體肥大,都要手術。也可以保守治療。有些通過規範治療,可以好轉;
第四,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的任何疾病,我們自己要了解到位,不管是手術治療還是采取别的方式,都要和醫生充分溝通,結合自己家孩子情況,權衡利弊,都是我們要做的事;
第五,任何孩子身上的小毛病,都要早發現早幹預。要說天天的手術是不是能夠百分百避免?我也不确定,但是如果當初我注意一些,或許有那個可能。
以上是我從血淚教訓中總結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長!
END
編輯:Summe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