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福和褔是同一個字嗎”登上微博熱搜,斬獲3.3億閱讀量。不少網友意外迷惑,過年時随處可見的,到底是“福”字,還是“褔”字?
事實上,沖上熱搜的“福”和“褔”,雖然長相相似,其實是遠親。兩者偏旁部首不一緻,一個是示字旁,一個是衣字旁;在讀音上,“福”字讀fú,“褔”字念fù。
“福”是老大哥,甲骨文中就有它,随着曆史流變,“福”字越來越多地與過年相關,福氣、祝福、幸福都是好意滿滿的詞彙。
而“褔”字在《新華字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常見工具書中并不會出現,隻在《康熙字典》中收錄。1月28日,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研究院魏星專門查閱相關資料,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專門記載太平天國避諱字的刊物《欽定敬避字樣》中,“褔”是避諱字。
明星楊超越曾搞混“福”和“褔”
“福和褔是同一個字嗎?”1月25日,這一話題沖上熱搜,斬獲超3億的閱讀量。兩個字看起來差不多,隻是褔字在的偏旁部首比福字多了一筆,不仔細看,不容易看出來。
看起來長相相似的“兩兄弟”,其實是遠親。“福”字是示字旁,而“福”字是衣字旁;在讀音上,“福”字讀fú,“褔”字念fù。
這不是第一次把“福”“褔”兩字搞混。2019年1月份,明星楊超越就因為寫錯了“福”字而被網友發現。某節目中楊超越為網友親手寫“福”字作禮物,下筆卻将“福”字錯寫成“褔”。發現錯誤後,她自侃“這是給大家一個錯誤的示範”。
1月26日,紅星新聞記者查詢《古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上面均沒有“褔”字,隻有“福”字。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福”字解釋為:“幸福。與“禍”相對。又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而“褔”字在《康熙字典》中有收錄,其解釋為:“【唐韻】【集韻】敷救切,覆去聲。衣一褔。今文作副。”
紅星新聞記者多方查閱發現,“福”字是常用字,古代書籍中,“福”字經常出現,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
在中國著名老書法家陳政的書籍《字源談趣》中,也寫到了“福”字的來源:從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圖A)來看,“福”是雙手虔誠地捧着酒壇(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個部分組合成的會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備(萬事順遂)的意思。
這個字發展到後面的幾個階段,有不同的形式,并沿用到今天。
《字源談趣》中寫到“福”字的來源
陳政的說法,與已故的《咬文嚼字》雜志創始人郝銘鑒不謀而合。2018年,郝銘鑒曾在其微信公衆号“郝銘鑒語文學堂”中解釋“福”字起源:“通常是這樣說的:左邊的‘示’字其實是個祭台,祭祀用的。右邊的一口田,在甲骨文中,是個整體,它描繪的是盛滿酒的酒樽,通俗地說,就是酒壇子的形象。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就是拿酒壇子在祭台的前面倒酒,表示向上天、向神靈、向祖先祈福,這才是‘福’字的本義。‘福’字的甲骨文中,酒壇子下面還有兩隻手,把倒酒的動作,表現得更加到位、更加生動。”
“褔”字是太平天國時期的避諱字
而看起來與“福”有些相似的“褔”字,被收錄在《康熙字典》中,到底是個什麼字?原來,在太平天國時期,“褔”字是當時的避諱字。
由著名太平天國史研究學家郭毅生、史式主編的《太平天國大辭典》中,曾任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理事的吳良祚對“褔”字解釋為:“‘褔’,‘福’字避幼主洪天貴福名諱加筆改字。”
1月28日,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研究院魏星專門查閱了相關資料,根據太平天國時期避諱文書的《欽定敬避字樣》中記載,“福”代用衣旁,或用複、複、馥等字,或意近似者代以恩寵等好字義。“‘褔’字可以算是避諱字,有時候也不一定會用‘褔’字,根據《欽定敬避字樣》可以用别的字代替。”
随後,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四川一位高校古代漢語教師,對方表示:“福、褔原本是兩個字,福,幸福;褔,通副,一套(衣服)。但在古代,古人書寫礻、衤不分,木、扌不分是常事。嚴格講不是錯,而是書寫習慣。古人寫成褔,也不算錯别字。褔的來源大緻可不管,因為真正用它是非常罕見的。褔,90%都應是福的另一種寫法。但在現代而言,現代人對文字規範觀念比古人要強得多,放到了現代,把福寫作成褔就是錯别字。”
紅星新聞記者 顔雪 成序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于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