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
飛來峰,在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宋人詩《書應天寺石壁》:一峰來海上,高塔起天心。千尋,古代八尺為一尋,千尋極言塔高。緣,因為。
譯:
飛來峰頂上的寶塔有千丈之高,
聽說雞叫時就能看見旭日東升。
不怕有浮雲擋住我遠望的視線,
隻因為已身在寶塔頂高那一層。
評: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宋代著名政治家,詩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熙甯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政,創青苗,水利,均輸,市易,保甲諸法。後經罷相,複相,再罷相,退居江甯,卒。生前封荊國公,死後谥文公。有《臨川集》一百卷傳世。
皇祐二年(1050)春,詩人離知鄞縣任赴京途中經過會稽,寫下了此詩。當時作者正值而立之年,正是意氣風發,立志幹一番事業的時候,這首七絕的立意不在于寫飛來峰的景物,而在于寫登峰憑塔遠望時的感受,表現了作者高瞻遠矚,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的遠大志向。
詩的後兩句,語意雙關,蘊含着登得越高,看得越遠的哲理,帶有議論的色彩。同時,以“浮雲”比喻官場中的奸邪勢力,暗用陸賈《新語慎微》:“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的典故,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也有“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句。暗用此典不僅僅是揭露現實,同時也表現出一位政治家沖破一切邪惡勢力的阻擋,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定信念。這兩句詩後來成了人們廣為傳誦并被廣泛引用的名句。
附圖,王安石詩意: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