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目标特定、任務特殊、高度特化的武器裝備,也正因為如此,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就沒派上過用場,可謂性價比極低的典範。
其實古斯塔夫重炮與日俄戰争日軍拿來攻擊203高地的重炮、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拿來攻擊凡爾登要塞的重炮一樣都屬于重型攻城炮/要塞炮範疇。這種火炮的主要作戰任務高度單一,一般配備高爆彈頭或全口徑穿甲爆破彈頭用于攻擊防禦方的永備強固工事,尤其是高度築壘化的要塞或者野戰築城體系——其實這種火炮也可以用來攻擊人口聚居區(德軍一度也有過這種想法),但是這種想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總體戰的絞肉機還未全速運轉起來的時候未免過于瘋狂,到了後期則完全是因為性價比太低(火炮開火與炮彈的費用都很高,你居然隻想拿它去炸老百姓)才沒有實施。
間戰期德軍設計古斯塔夫巨炮的緣故,其實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有兩個使用目标,一是比利時的埃本-埃瑪要塞,二是法軍的馬奇諾防線。其中按照黃色方案的要求,反而是用于埃本-埃馬要塞的概率還稍微大點,畢竟德國陸軍在1939年初步确定的主攻方向還是沿着史裡芬計劃的老路從比利時與荷蘭突擊,戰線向左回旋。盡管古斯塔夫巨炮理論上可以摧毀馬奇諾防線的要塞支撐點,确保突擊部隊突破要塞間火制地帶,但是其突破效率必将大受影響,對于德軍來說依然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至于後來德軍選擇了曼施泰因的鐮割方案,改為穿過阿登森林從色當缺口突破,強渡默茲河後戰線右旋,對德軍的進攻速度要求更高(以至于落實到實戰中德軍的坦克部隊與後續的炮兵支援梯隊進攻完全脫節,全靠斯圖卡在搞對地火力支援),需要依賴鐵路運動,機動速度極其緩慢,部署後幾天才能打出來一炮古斯塔夫巨炮就更沒有用處了——這貨在哪兒出現等于告訴人家“這裡就是我的主攻方向”嘞,那還有個毛線的戰役突然性。
▲開篇那張圖的正面照
古斯塔夫巨炮唯一用上的地方就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消除克裡木半島翼側威脅的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此役按照曼不群的說法是完全不存在側翼迂回穿插攻擊這一說,就是剛正面,啃下來塞瓦斯托波爾的幾個固定的永備要塞工事,就能動搖蘇軍濱海集團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因此這時候德軍才把古斯塔夫巨炮拉了出來,反正就那麼多目标,慢慢啃呗。
▲1942年那次戰績
這也是這種火炮唯一一次有用武之地的場景,後來的戰争節奏越來越快,基于綿亘戰線的裝甲攻防成為主要的作戰樣式,再也沒有古斯塔夫火炮發揮作用的機會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