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好好吃飯看什麼科?請問,孩子不好好吃飯要看什麼科?,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寶寶不好好吃飯看什麼科?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請問,孩子不好好吃飯要看什麼科?
改變喂養方式、矯正飲食習慣、優化飲食營養結構、營造良好用餐氛圍,孩子吃飯難的“毛病”就能迎刃而解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傅容容
你家孩子飯吃得好嗎?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期,每天從膳食中獲得充分的營養物質和能量才能滿足生長發育和活動的需要。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能“乖乖吃飯”,有些孩子挑食厭食,父母追着喂飯;有些孩子深陷“甜蜜陷阱”,吃成“小胖墩”……吃得好才能長得好,如何才能讓孩子“好好吃飯”?近日,記者走進湖南省兒童醫院營養門診,探尋讓孩子吃好飯的良方。
門診實錄
“最近孩子吃得好不好?”這可不是在寒暄,而是湖南省兒童醫院消化營養科學術主任、主任醫師遊潔玉在問診。
吃得少、吃得多、挑食厭食、食物過敏……跟孩子吃有關的問題都會在省兒童醫院營養門診出現,先是消化營養科醫生耐心問診、查體,再由營養師從膳食調查、體格檢查等多個方面進行營養評估,最終回到醫生處進行診斷。
記者發現,每一位進入營養門診的家長都很焦急,他們發現孩子吃飯不太“乖”,擔心孩子身體出了問題,或營養吸收不好、腸胃不适……帶着疑問和擔憂的家長請教讓孩子乖乖吃飯的妙招。
孩子吃飯的問題,有時并不出在孩子身上。遊潔玉發現,很多孩子未患上疾病,而是長期飲食習慣不佳。改變喂養孩子的方式、矯正孩子的飲食習慣、優化飲食的營養結構、營造良好的家庭用餐氛圍,孩子吃飯難的“毛病”就能迎刃而解。
關鍵詞 喂養困難
不一定是“吃不好”,可能是“喂不好”
鏡頭一:2歲半的樂樂(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哭着由媽媽抱進診室。“他總是把飯含在嘴裡不吞下去,不喜歡嚼菜,讓他好好吃飯太難了!”媽媽一邊拍着樂樂的背,一邊對遊潔玉說。
樂樂是“吃飯困難戶”,每頓飯都要媽媽追着哄着喂才能吃完。有時媽媽把一口飯喂入樂樂的嘴中,但他不嚼也不咽。等媽媽把下一勺飯送到樂樂嘴邊時,才發現他嘴裡還塞滿了飯菜。媽媽放下勺子,哄着他吞下飯菜,拿起飯碗和勺子再追着樂樂喂下一口飯……這樣的吃飯“拉鋸戰”,每天都要上演。
解讀:湖南省兒童醫院消化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黃萍給樂樂做了營養評估,記錄24小時内樂樂的三餐情況:樂樂平時少食多餐,一天隻吃一頓或兩頓主食,且都是易于吞咽的面條、面片等,其他時間大多喝牛奶,或吃蒸蛋、蒸蔬菜之類的食物。造成他“懶得咀嚼”的關鍵原因在于媽媽為樂樂添加輔食的方法不對:不願意嚼硬的就換軟的,不願意吃肉就吃蛋。
遊潔玉解釋,孩子添加輔食要從細到粗,幼兒對食物有建立習慣和耐受的過程,不能因為孩子一時不吃就不給增換粗輔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喂食習慣是讓孩子“吃得好”的最佳方法。如果發現孩子吞咽困難,應先考慮其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咀嚼習慣。如果發現孩子确有因咽部疾病造成吞咽困難,應立即前往醫院耳鼻喉科完善相關檢查。
關鍵詞 進食習慣不佳
不能因為孩子“吃得慢”,就讓他“慢慢吃”
鏡頭二:天天的媽媽一進入診室便不停地訴說着自己的苦惱:“之前在家裡不覺得,現在孩子讀小學了,我們忽然發現他比别的孩子都瘦小……”7歲的天天不吵不鬧,沉默地站在診室牆邊,時而擡頭看一眼正在和遊潔玉傾訴的媽媽,時而低頭看着地面發呆。
“天天,你平時喜歡吃什麼呀?”遊潔玉溫柔地問。天天搖頭不語,媽媽搶着回答:“他根本不喜歡吃飯,一頓飯可以吃一個小時,不吃菜,光吃白飯。”
在為孩子進行營養評估時,天天媽媽告訴黃萍:天天不愛吃肉,青菜隻吃兩根,要麼吃白飯,要麼用菜湯泡着飯吃;天天吃飯較慢,比較挑食,家人先做好天天的菜讓他吃着,等其他菜做好之後,父母和外婆才上桌一起吃飯;天天的外婆是個急性子,對天天吃飯慢有所不滿,經常在飯桌上指責天天。
解讀:“不能因為孩子‘吃得慢’,就讓他‘慢慢吃’。”遊潔玉強調,尤其不能把食物作為對孩子的獎勵或者懲罰。
天天的外婆總是在他吃飯慢時進行訓斥,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會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負擔。矯正孩子吃飯慢的問題,應該從規定用餐時間入手:規定吃飯時間不能超過40分鐘,時間結束無論孩子是否吃完都将飯菜收走;然後根據天天的改正情況,慢慢縮短吃飯的規定時間。
不能因為孩子挑食隻做他愛吃的食物,要嘗試更換食材和烹饪手法,為孩子準備營養均衡、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吃飯是一家人和睦相處的機會,應該呈現其樂融融的場景,可以讓孩子參與擺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有參與感,也可以和孩子聊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孩子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父母應該等孩子吃完飯之後再說,既保證孩子吃飯香香的,又能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
關鍵詞 肥胖
光長肉不長高,到底該怎麼吃?
鏡頭三:多多今年8歲,個子不高,肉嘟嘟的臉蛋、藕節一般的胳膊、圓圓的肚皮,看着十分讨喜。多多的媽媽有點發愁:“我家娃橫着長胖就是不長高!”
根據體格檢查,多多的BMI(身體質量指數)達到23.5,已屬于肥胖。
黃萍在給多多進行膳食調查時發現:孩子喜歡吃糖果、餅幹等零食,飯菜口味偏重,食材偏葷,營養結構不佳,而且進食速度很快。
遊潔玉問起多多平時的生活習慣,多多滿不在乎地回答:“不喜歡運動,不喜歡出汗,最喜歡躺在沙發上喝可樂看電視。”
解讀:在我國,近五分之一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肥胖不僅影響體型,還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對心血管系統、内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危害。
遊潔玉介紹,過量糖分和油脂的攝入轉化為大量能量,加上運動量不足,能量攝入大于能量消耗,就會帶來超重肥胖的問題。
遊潔玉建議,嬰兒應采用母乳喂養以預防肥胖。對于兒童及青少年而言,治療肥胖首先從生活方式上進行幹預:減少高脂、高鈉加工食品的攝入;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按時規律進餐,避免不吃早餐和白天不斷加餐;避免進餐時看電子産品;加強運動鍛煉等。對于生活方式的幹預未能控制體重或改善并發症的孩子,可以在醫師指導下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快問快答
記者:怎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遊潔玉:1.控制高能量食物及飲料的攝入,如富含脂肪的肉類、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糖果等。
2.合理選擇零食,選擇衛生、營養豐富的食物作零食,如水果、蔬菜、奶類;充足飲水,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3.食物多樣化,适當多吃雜糧、蔬菜、豆制品,每天至少吃5種新鮮蔬菜、1至2種水果。
4.規律飲食,細嚼慢咽,合理安排三餐。
5.最大限度減少家庭外出就餐,特别是快餐。
記者:出現哪些情況可以前往營養門診就診?
遊潔玉:需要營養健康狀況評價的寶寶,希望通過合理飲食預防疾病的寶寶,早産兒、低出生體重兒、發育遲緩患兒,食物過敏兒童,吞咽困難患兒,糖尿病、先天性心髒病、腫瘤、消化道疾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不良患兒,苯丙酮尿症等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慢性腎病、肝病患兒等,都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到營養門診尋求專業指導。
記者:就診前需要做什麼準備?
遊潔玉:做好飲食日記,詳細記錄連續3天寶寶的飲食情況,包含每日進食的所有食物(進食時間、食物種類、攝入量),以及有無腹瀉、嘔吐、腹脹、皮疹等症狀。
帶上最近的體檢報告單,如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記錄身高、體重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