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20:06:39

廈門網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1

廈門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闆。圖為海滄青礁村蘆塘社“平改坡”及立面改造景觀。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2

翔安區面前埔村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打包新鮮蔬菜。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3

翔安大宅村内景觀。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4

同安百利種苗新廠區采用丹麥生産的播種機播種。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5

同安竹壩農場。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6

翔安區面前埔村農民挑着剛采摘的蔬菜去合作社。

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廈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7

休閑新農村翔安大帽山境。

“雨霁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争明媚。”正值春分時節,廈門島外農村,處處呈現繁忙景象: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農民正在翻土、播種、澆灌,忙碌卻歡喜;智能溫室大棚裡,一排排育苗床上,碧綠的辣椒、西紅柿種苗整齊排列,惹人喜愛;農家樂專業合作社按下了“重啟鍵”陸續恢複正常營業,“五一”假期的訂單讓村民們的嘴角開始上揚……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2019年以來,廈門市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和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一幅“三農”工作的生動畫卷正在廈門徐徐展開。

關鍵詞 農業

轉型升級 現代農業“錢”景好

“這些大棚裡種的可不是‘大路貨’,培育的可都是彩椒、番茄、茄子等優質種苗。”在大帽山腳下的廈門市翔安區金莉園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加金一邊介紹着,一邊查看着種苗的生長情況。

小小的種苗培育出大大的“錢”景。“從種子、種苗嫁接、蔬菜種植、蔬菜加工,銷售等環節一應俱全,我們合作社采取的是産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農民種植合作社培育的種苗,每畝受益都在3萬元以上,最高可達5萬元,是普通蔬菜的5倍。”農民出身的蔡加金自豪地說,“粗放式的傳統農業已經不适應時代發展,必須采用現代農業的理念,為農民提供産前、産中、産後服務。”

看似一樣的大棚,卻有着不一樣的收益。在蔡加金的帶動下,金莉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建有20多畝智能溫室大棚和10多畝簡易大棚,每年可生産各類高端蔬菜嫁接苗1000多萬株、各類穴盤實生苗2000多萬株,不僅把傳統農業引導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更幫助周邊村莊年收益增加600多萬元。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去年以來,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廈門市加快項目驅動,建立千億投資工程協調推進機制,加快鄉村振興項目建設,2019年完成投資306億元,其中都市現代農業千萬元以上投資項目有32個。

集美仙景芋、同安紫長茄、翔安胡蘿蔔和火龍果……随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這些貼上了“廈門制造”的農産品行銷全國。截至目前,全市有農作物種子(苗)企業共30家,産值上千萬元的種子種苗企業有11家,2019年實現總産值超過4.8億元。扶持農作物新品種示範推廣項目6個,引進、示範台灣水果品種22個。培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5個,種植面積6000餘畝、總收入約1.5億元。

招商引資成為“助推器”,助力農業轉型升級。廈門市成立全市現代農業招商辦,制定《現代農業招商實施方案》、投資手冊和招商地圖,全市有現代農業招商項目54個,總投資119億元。現代農業招商推介暨簽約大會更是發揮了“磁吸”效應,引來100多家外地目标農業龍頭企業和400多家本地規模農業企業參會,美菜網、傲農集團等18個項目達成簽約、總投資約70.2億元。其中,正大水産中國區總部、傲農總部、正大120萬羽蛋雞産業鍊項目等11個重點簽約項目已落地。

市農業農村局表示,今年,廈門市将以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為途徑,充分挖掘農村多種功能,在全力做好現代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現代農産品加工業、休閑觀光農業、農産品流通服務業和智慧農業,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關鍵詞 農民

鄉村振興 讓農民當主角

包裝車間裡,數十個工人正在對剛剛采摘的大頭菜、香蔥、大蒜、芫荽進行包裝;田地裡,有的采收菠菜、有的對播種後的種子覆土;有機培育的番石榴園裡,一個個成熟的果實散發着陣陣清香,很快它們就要走上超市的貨架。走進廈門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眼前一派繁忙景象。負責人郭防正忙着打電話,“我正在聯系看地的事,打算用來種沐草,制作植物有機肥。”

要種就種最安全的蔬菜,就連肥料也自己生産,為了獲得安全的豆渣,郭防還開起了豆腐坊。他最引以為傲的榮譽,就是2018年被評為“廈門市十佳食安衛士”。如今郭防每天向精品超市供應的“五珍”品牌蔬菜、豆腐上萬斤,産品備受市民信賴。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關鍵在人。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為了農民,更要依靠農民。

一個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破繭而出”。2019年,廈門市新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96人,截至目前,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共計401人。同時扶持高校畢業生興辦新型農業主體13名,按實際銷售量給予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市場營銷補助。

這幾天,在同安龍泉村欣禾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工人們忙碌了起來,打印訂單、包裝、發貨……理事長陳延南高興地說,“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發貨不方便,最近訂單開始多了,每天都有龍眼幹發往全國各地。”

開網店十餘年,年近七旬的新型職業農民陳延南無疑是村民眼中的“潮”人,好學的他不僅會種龍眼,還玩轉互聯網,把農民們手上的龍眼幹賣到全國各地。“網上銷售每年都在增加,合作社社員自己種植的龍眼都不夠,還得收購其他農民的産品,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每年都有增長,我們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國家對農民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們發展信心十足。”對他來說,讓同安“鳳梨穗龍眼幹”這一品牌享譽全國是他的心願,“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帶動整個地區的産業發展,我希望以後人們要買龍眼幹,就會想到‘鳳梨穗’。”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角”,更是受益者。得益于當地綠水青山的綠色資源,同安區白交祠村的專業合作社運營不到一年,就産生了真金白銀的回報。這個月初,白交祠村村民們第一次領到合作社的分紅款——每人100元,全村發放總額13萬餘元。村民們高興地說,“分紅雖然不多,但半年多時間就能夠分紅,真是完全沒想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還完成新型職業農民相關培訓5273人次,其中市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8期共1000餘人。“農民最缺的就是知識,通過培訓,可以學習到果蔬種植、農藥使用、網絡營銷等相關知識,對農民幫助很大。”參加了多次培訓的陳延南肯定道。

今年,廈門市将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村承包地管理,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業對台對外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關鍵詞 農村

比拼美麗 處處都有“桃花源”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筆下讓人心馳神往的桃花源,如今在島外農村輕松可覓,一座座古老的鄉村上演一幕幕華麗轉身的“變形記”,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丁零零……”在位于同安區汀溪鎮頂村村的廈門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電話鈴聲頻頻響起,為按下了“重啟鍵”後的農家樂增添了不少生氣。“這幾天,已經有不少市民來咨詢,‘五一’假期的民宿也預訂了十幾間。”合作社理事長馬金軍高興地告訴記者。

疫情發生後短暫的“冰封”,對農家樂的經營者來說,影響不小。但馬金軍和村民們也沒閑着,利用這段時間對農家樂進行了軟硬件提升:“看,我們新種了金絲皇菊、黃瓜、南瓜等這麼多品種,檸檬、楊桃等也精心修剪,步道完善,綠化補植,環境更美了。”

“以前水不通,路不通,種的茭白也賣不出去,農民收入很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後,頂村簡直變了樣,返鄉創業的村民越來越多。”談起頂村的變化,馬金軍有着說不完的話。“平改坡”和裸房整治、房前屋後環境美化、民宿設施的量身定制、農業采摘項目的延伸……鄉村旅遊品質不斷提升,頂村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節節高。

鄉村振興,生态宜居是關鍵。廈門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闆: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一項項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治理行動馬不停蹄地推進中,讓“美麗”與“富裕”相得益彰。

在同安區,軍營村完成農房整治138棟,白交祠村完成農房立面整治67棟、“平改坡”90棟,兩個村莊的“水墨丹青”田園風光形象漸顯。在竹壩片區,僑居小區立面提升改造、新村集資樓立面提升改造、百利現代農業科技園等40多個項目建設完成,下莊村、上寮村、新村美麗小區等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落地,彰顯田園竹壩的魅力。

在翔安區新店鎮大宅社區,既有農房“平改坡”整治179棟、裸房整治78棟完工,大宅濕地公園、新蓮路綠化景觀工程、美麗鄉村提升版等項目正按施工計劃推進,生态宜居指數大大提升。在海滄區海滄街道青礁村,蘆塘社“平改坡”及立面改造、村民文化廣場工程、青礁村農田管理房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完工,行走其間,滿眼是風光。在集美區後溪鎮二農社區,通過房前屋後整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再植入獨特的古驿道文化元素,曾經老舊的鄉村如今一幅世外桃源景象。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行走在廈門農村,幹淨整潔,美麗宜居的田園畫卷撲面而來。今年,廈門市還将繼續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聚焦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農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動,補齊短闆,内外兼修,刷新鄉村的顔值與氣質。

【亮點】

●現代農業

2019年,廈門市都市現代農業産業集群實現營收920億元,增長11.1%;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7.4億元,增長2.8%。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2元,增長10.7%,總量增幅均位居全省首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持續升溫,竹壩五顯、大帽山境寨仔尾裡二期、白虎岩休閑農業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年接待遊客超過800萬人次,增長約23%,實現營收超過10億元。

●鄉村振興

市級重點示範村

加快推進9個鄉村振興市級重點示範村建設,按照村莊規模給予獎補,已下撥市級财政獎補資金2.55億元,重點用于扶持鄉村産業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軍營村、白交祠村、田頭村、青礁村等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農村人居環境

新建改造農村戶用廁所1043戶,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9.39%。新建改造農村公廁15座、鄉鎮公廁5座。全市147個行政村全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完成1049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實現流域範圍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全覆蓋。開展既有農房整治,完成農房“平改坡”整治924棟、裸房整治529棟。開展美麗鄉村建設9個,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完成鄉村綠化364畝。

●農産品質量安全

加快“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在追溯平台上主體備案450多家。推進放心農資監管信息平台建設,将包括農藥、獸藥、肥料、種子、飼料在内的317家農資生産經營主體納入監管。推進“三品一标”認證與監管工作,新培育“三品一标”産品16個,總數達81個。開展市、區、鎮(街)三級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全市共開展農産品質量安全抽檢2273批次,2019年農業農村部對廈門市蔬菜、水果和畜禽産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别達98.1%、100%和99.2%。(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曉菁 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奇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