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

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6:59:28

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知識在學生心中是怎樣建構起來的,其心理機制是什麼樣的?怎樣利用這樣的心理機制實現有效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多感官教學有效提升學習力)1

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

知識在學生心中是怎樣建構起來的,其心理機制是什麼樣的?怎樣利用這樣的心理機制實現有效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知識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是單一的,而是同時獲取多通道知識。這些知識往往具有不同的感覺模态,并作用于個體的不同感覺通道,比如視覺通道、聽覺通道等。為了更好地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大腦的神經系統需要确定這些知識信息之間的關系,并增強大腦對這些知識信号的檢測,從而将其有效地整合為統一、連貫的知識體系并做出恰當反應,即進行多感官整合(Multisensory Integration,MI)。

多感官整合是我們進入知識寶庫的第一道大門。在整合不同通道信息的過程中,神經電生理學的研究發現,對同時呈現的多通道信息,神經反應會增強。已有研究将這種多感官增強現象稱為超加性效應(super-additive effect)。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研究者特倫斯和巴裡提出多感官整合最優化的三原則:空間相鄰原則、時間接近原則和強度反轉效應,并以此來解釋這種效應。而這種超加性效應也正是我們進行多感覺學習的基礎。相比于其他學習方式,多感覺學習更能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顯著提高學習效率。

空間相鄰原則

随着虛拟教學系統的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不同信息出現的空間位置。多感官教學在語彙聽辨、語彙表達方面的效果皆明顯。

随着虛拟教學系統的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不同信息出現的空間位置,即為了實現最優化教學,我們需要遵循空間相鄰原則。空間相鄰原則指,兩個或多個感覺通道在同一時間接受的知識信息出現在空間一緻位置時,通常會認為知識來自同一事件,此時它落入多感覺神經元的興奮感受區内,神經反應增強,這時多感官 整合效果最明顯。當知識出現在空間相鄰位置時,仍然會産生整合效果,這取決于感受野(receptive field)的大小。隻要不同知識的感受野出現重疊,就會發生整合。否則,就會産生腹語術效應等錯覺(如雙簧和口技)。

從語言層面來說,閱讀障礙者在整合音素和字形時,無法閱讀、拼寫、寫作等;從非語言層面來說,左側角回、頂葉聯合皮層以及外側紋狀皮層間功能連接受損,認知發展不完善或損傷。一系列研究表明,閱讀障礙者存在視覺空間注意缺陷。根據檢索結構模型,閱讀障礙者可進行視覺和聽覺線索的多感官訓練,增強閱讀相關神經網絡的激活水平。瑞士心理學家卡斯特發現,經過3個月的多感官訓練後,閱讀障礙兒童的拼寫和寫作水平改善19%—35%,這比一般方法的幹預效果更有效。同樣地,在小學生學習語言時,對兩組平行班分别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圖卡教學(視覺通道)和多感官教學,結果發現多感官教學在語彙聽辨、語彙表達方面的效果皆明顯。

時間接近原則

自閉症學生的時間整合窗口比正常學生顯著延長,而短期接觸異步視聽信息對可以推動時間重新校準。因此采用同時性判斷訓練,能夠影響自閉症學生對視聽信息之間時間敏感性的感知,且帶來顯著、持久的變化。

時間接近原則即不同信息在時間上接近,神經反應增強,整合效果明顯。也就是說,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并不需要同時呈現,隻要二者的時間差異在一定的範圍(150ms—450ms)内,學生會認為二者同時呈現,就會發生整合。德國奧登堡大學教授科隆比斯等人提出多感官整合時間窗口模型,來解釋多感官整合時間原則。時間整合窗口是評估時間敏感性的重要指标,此處窗口的意思是間隔,時間整合窗口指的是能夠被整合為單一感知的視聽信息的時間間隔,具有靈活性和可塑性,經過訓練可縮小間隔。當時間間隔較長時,正常學生認為二者不同步,而自閉症學生認為二者同步。多感官整合時間原則是,第一階段的表層加工在一定的時間窗口(即整合窗口)終止,才有可能發生整合。此時整合窗口相當于過濾器,決定不同感官的信息能否在時間上足夠接近的情況下發生整合。但這個過濾器隻是發生整合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多感官整合還需考慮信息的空間位置。因此該模型認為,盡管信息存在一定的空間位置,但隻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内,也能發生整合。

自閉症學生的時間整合窗口比正常學生顯著延長,而短期接觸異步視聽信息對可以推動時間重新校準。因此采用同時性判斷訓練,能夠影響自閉症學生對視聽信息之間時間敏感性的感知,且帶來顯著、持久的變化,從而改善自閉症學生在多感官整合時間窗口上的缺陷,起到較好的幹預效果。使用多感官教學策略對小學自閉症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實驗組在教學結束後進步明顯。

瑞士心理學家、認知神經學家默裡等人發現,在學習階段,當語義信息一緻的聲音和圖片同時呈現時,學生對其再認的準确率要顯著高于隻呈現圖片時的準确率,即多感覺學習促進了單感覺記憶的檢索和遷移,且增強了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另有一項關于單詞識别的研究發現,在呈現聽覺和視覺表征編碼的單詞時,即使不需要檢索聽覺信息,也會激活聽覺皮層區域。盡管我們不清楚多感官激活是否确實有助于檢索過程,但這些研究仍然表明,多感官信息能夠将知識編碼成多感官表征,因此在随後激活比單感覺編碼更大的大腦區域網絡,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習動機。這可能是我們觀察到的多感覺學習促進作用的基礎。

強度反轉效應

當一個模态内充斥的信息量足夠多時,在這一通道或其他通道增加額外附加信息,反而會幹擾學習。不同通道之間信息強度适中,多媒體學習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還需要考慮不同感官信息之間的強度,遵循反轉效應。反轉效應涉及多模态反應的性質,指的是整合效果與單通道信息的有效性成反比,信息的強度在原來的感覺通道誘發的反應微弱時,信息之間的多感官整合才能實現最優化。反之,當來自多個通道的信息強度本身很強大(有效地獲取了相關信息),足以誘發其原先感覺通道的反應,多感官整合的效果就會變差或者根本沒有效果。比如,兒童站在窗戶旁邊,一隻小狗朝他走過來,當小狗離他比較遠時,需要根據狗的形狀和狗的叫聲來判斷遠方的動物是否小狗。此時,單通道視覺信息(狗的形狀)和聽覺信息(狗的叫聲)比較弱,需要将二者整合來判斷靠近的動物是否小狗。但當小狗離他足夠近時,就能夠根據形狀或叫聲來判斷是否小狗,整合就比較弱。總之,反轉原則解釋了,兩種較弱、而非較強的信息組合在一起時,整合效果更好。

随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普遍使用,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表明,促進學習發生的關鍵制約因素是通道之間信息的強度與一緻性。也就是說,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内容和教學視頻同時呈現,由于來自不同模态的信息更容易進入短期記憶,并構建長期表征,從而降低認知負荷,通過多個感官通道進入大腦的信息就有助于規避大腦處理單個通道信息的有限性,因此學生在同一時間内接受的知識量就更多。但與此同時,當一個模态内充斥的信息量足夠多時,在這一通道或其他通道增加額外附加信息,反而會幹擾學習。這也恰恰就證明了反轉原則的重要性,即不同通道之間信息,強度适中,多媒體學習的效果可能更明顯。另一方面,通道之間信息一緻性,對促進學習也尤為重要。一緻性不僅包括空間和時間上的一緻性,還包括語義信息之間的一緻性。

綜上所述,在多感官整合中,一般遵循時間接近原則、空間相鄰原則和強度反轉效應。而在理論層面上,研究多感官整合遵循的原則,不僅有利于探讨人體神經系統加工和處理信息等過程,也有利于闡明神經系統各感覺通道之間的交互作用。這為人類理解大腦編碼信息、處理信息提供了良好途徑。在實踐層面上,多感覺環境随處可見,這為多感覺學習創造了良好氛圍。但目前多感覺學習主要應用于閱讀障礙患者、自閉症患者等有特殊需要人群的教育中,在普通學校的多媒體教學,應用相對匮乏,其教育價值遠沒有得到發揮。如何有效地在普通教育中更好地實施多感官教學,讓每個學生成為優秀的多感覺學習者,仍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同時,在多感官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識的呈現方式。隻有符合整合規律的呈現方式,才能起到易化效應,促進學習。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3日第6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