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22:09:17

王安石作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同時也登上了唐宋八大家的名錄,可謂光環無數。大家絕想不到,進士出身的他,在當時連名字,字号都被用到家禽的身上,百姓對他的記恨由此可見一斑。

這原因嘛,還要追溯到他主持下的一場變革。那大家就有疑問了:這變法到底有何不妥之處,導緻他晚年的處境與身份如此懸殊呢?别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王安石變法本是利國利民)1

先來說他變法的内容,細枝末節的就不提了,主要說點兒主幹措施:

1、青苗法。其本質就是将政府變為對農民貸款的銀行。每逢青黃不接的時候,農民可以向政府借,待到豐收之後再行奉還。重要的是貸款利息要低于民間放貸。

2、 均輸法。就是改變以前不論豐收欠收年都定額繳稅的辦法,要求各省在汴梁設立倉庫,豐收時大量購入,以解決欠收時的賦稅問題,且改為用貨币納稅。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王安石變法本是利國利民)2

王安石影視形象

3、 免役法。核心就是有錢的人可以掏錢讓政府雇人代替你服兵役。

4、 市易法。就是讓政府充當了一個中央銀行兼物價局的職能。政府籌集一定資本金,物價低廉時購入,等物價上漲,在售出。目的是為防止商人壟斷,并實現資本增值。

5、 方田均稅法。類似于咱們今天仍然在使用的超率累進稅率,隻不過遠沒有現在這麼完善。

通過對變法内容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就是所謂的政府對經濟的一系列調控,進而加快貨币流通的速度,達到增加社會财富的目的。按照王安石自己的想法,此舉将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目的。

這本應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他為何最後落得飲恨半山堂,憂憤而死的凄慘結局呢?小編大緻想了一下,歸結為這幾個原因: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王安石變法本是利國利民)3

1、 理論脫離實際。放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龐大的農業社會裡,王安石的思想非但老百姓理解不了,就連當時主持朝政的司馬光也是極力反對。王安石始終認為自己“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碰到阻力的時候隻能靠強制的辦法推廣,一心想着做出政績來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确性。殊不知這樣非但坑苦了百姓,自己也因為間接“培養”了一批濫官酷吏而慘遭百姓記恨。

2、 嚴重觸及百姓利益,其中最嚴重也最具反抗力量的無疑是那些士族豪紳,再加上百姓不堪其苦,全國上下民怨沸騰,連一向支持他的宋神宗都頂不住了。改革自然是難以進行。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失敗的原因(王安石變法本是利國利民)4

宋神宗

3、用人不當。原因參照第一條,在“政績為王”的心态下,自然是無暇顧及過程,他手下的人用什麼手段自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4、司馬光上台之後,“順天命應人意”廢除新法。王安石的理想也就湮沒在曆史的塵封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