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妹兒我呀。
平凡社畜,爆肝追劇;
一邊守着加班與外賣悠悠歲月,一邊盯着屏幕裡的人和事或喜或悲。
常年累月地,自然對現代生活劇有了一點心得。
寫愛情,寫職場,寫女性。
什麼是好,什麼是爛?
精裝修樣闆房裡強行焦慮的假底層?
脫離現實邏輯,全憑主角光環打怪通關?
投機取巧地設置出某音cut上輕而易舉就能上熱搜的正房撕逼惡小三?
還是依托于編劇強大的文學能力,把人工雞湯天然化,讓現代愛情在疲憊生活中成為英雄夢想?
今天要聊的這部2019年豆瓣口碑榜第一的9.2分韓劇,早已給出答案——
看一眼海報,三個女主有點《三十而已》的意思。
正巧,她們在劇中也都是三十幾歲的年紀。
大學相識、如今同居的女主們置身同一行業領域。
在面對出其不意的生活伏擊時,她們頹敗沮喪而後開悟,終于極目遠眺、欠身、踮腳觸碰到自己内心深處的美好願景。
第一位,林真珠。
七年戀情,迫于多變人生痛癢,無奈走到盡頭。
會後悔嗎?
可曾經的快樂也不會喂了狗。
無論開始的激情似火,歸于平靜後的細水長流,還是愛情落幕前的争吵、糾葛與疲倦,他們都有。
就分手吧。
真珠将困頓與失意付諸在筆,傾注于文字之中。
睿智的你一定知道,這并不羞恥。
而且,逝去的愛情幫她靠近了自己的作家夢。
在一個作家助理的立場上,她偶遇到不順眼的導演孫凡秀賞識,也曾被自視過高的作家排擠。
原來,順境之下也會有倒刺啊。
真珠心心念念的花路,不過是沒鋪柏油的土路。
達成某一項成就,是很辛苦的事。
好在,真珠在這條路上發現了凡秀的人性光輝,get人生伴侶一枚。
情緻相投,兩人的交流也嘗嘗迸發火花。
三觀相合,是真珠寫出好故事的原因,嵌套着劇情更為這部劇的口碑打上注腳——
它關于友情,愛情,職場……等等。
讓每一位劇中人的感想與觀衆的情緒形成映射,攢出一目目現世哲學,概括你我的生活。
第二位,黃韓珠。
大學時代人氣頗高,卻堅持獨身,直到遇見前夫。
因為韓珠一句不經意的話,這個男人專門去學做搞笑藝人。
是真愛了,絕大部分的姑娘都會這麼想。
所以韓珠也不例外,與Mr.Right戀愛、生子、奉子成婚……以及,離婚。
那個當初為她鑽研搞笑技藝的男人,如今在這條路上順風順水,以至家庭成了阻礙。
抛妻棄子的他,說着冠冕堂皇的話。
他理直氣壯地下定結論:我想幸福。
所以愛會消失,也或者靈光一閃的情緒遠稱不上愛,那是好奇,是試探,服從于男人的征服欲。
風花雪月背後,是不能一筆勾銷的爛賬。
後來,單身母親韓珠肩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成為電視制作公司的組長。
聽起來風光,卻隻能幹着伺候人的活。
為配合拍攝進度,淩晨遍尋不到炸雞,自己動手去做,卻換來保持身材的女演員堅稱“不吃”。
像極了一部分在職場中屢屢受挫的打工人,有可能遇到的窘境。
職場生活捉襟見肘,兒子在學校又挨了同學的打。
為什麼不打回去呢?
因為相信逃避可以解決問題。
韓珠有點難過,原來兒子的骨血裡有那麼清晰的、來源于爸爸的痕迹。
劇中,韓珠說的話,常飽含餘韻不絕的人生況味。
那些嵌在歲月年輪裡的森森寂寥,并無浩大聲勢,卻每散開一層便多一次自我和解:
今天不想堅強,那就明天再堅強。
因為,每個人都可以保留自己選擇的權利,選擇勇敢的權利。
第三位,李恩靜。
她是年輕有為的紀錄片導演,憑借精準的行業判斷,收獲過億身家。
她也沒有失敗的戀情,在工作中遇到此生摯愛,準備厮守一生。
高階成功範本,頂級人生赢家。
如果能這麼一直下去……
老妹兒的意思是,如果她沒有經曆“永失我愛”的悲恸,那就是開篇即結局的璀璨人生。
至愛病逝,天人永隔。
所有悲傷的分别不及這十分之一,因為有心,都能再見。
恩靜一度情緒失控,想随愛人而去。
可是啊,記憶裡熟悉的聲音總是在說:
就這樣,恩靜成了被回憶綁架的人。
昔日的幸福不止殘忍,還會畫地為牢,一層層縮減,圈禁她的思念。
如果是兩敗俱傷,适時抽身也足夠坦蕩。
所以世上最不講理的,偏偏如此:
越是不圓滿,越是記得深。
這,就是真珠和韓珠搬來恩靜家合住的原因。
為了讓她在歡樂的氣氛中淡忘舊愛逝去的痛楚,三位女性常常開啟“茶話會模式”。
聊愛情,聊人生,聊天南海北不着邊際的東西都好。
隻要讓恩靜在療愈過程中逐漸恢複求生的意志,隻要陪她走過最難捱的時刻。
就會有好事發生。
就會有值得的人準時出現,撫平她的傷痛。
很多人說,《浪漫的體質》是自己的韓劇最愛,沒有之一。
誠然,有李炳憲自編自導,無疑在劇作水準上增添了一層保障。
無論是2008年的《非常主播》,還是2019年的《極限職業》,隻要有李炳憲擔綱編劇,口碑向來不俗。
尤其值得一提,被數度翻拍的《陽光姐妹淘》,劇本也是出自他手。
雖說,《浪漫的體質》翻拍于電影《二十》。
但從觀衆反饋來看,李炳憲在刻畫“步入二十歲人生的三位男性形象”時遠不如塑造“面對三十歲人生的三位女性形象”自如。
這一點,在《陽光姐妹淘》的超強口碑背後也有迹可循。
當然,文本的優秀不止在于主角形象深入人心,也不乏配角不做工具人的合理設計。
前任曾經出軌,再次出現,不為做攪亂女主感情的破壞分子。
他的不甘源自于潛藏内心的記憶慣性,他的澀澀酸楚全都是人之常情。
跳出那些,這位前任也可以是渴望碰觸夢想、接受善意勸告、擁有獨立成長線的個體。
嫉妒女主才華的知名編劇,雖然氣不過,逼電視台在兩人之中二選一。
但她沒有使用任何暗箱操作的手段以滿足一己私欲。
在其它場景中,編劇也有為她開辟觸達人心的綿密感情線,縫補兩個角色的孤獨。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沒有誰,一定要做壞蛋。
與其去看臉譜化的邪惡角色,沉浸在主角至上的刻闆印象中,老妹兒更喜歡“今天是好人,明天不一定”的真實劇情。
因為。
他們的存在,充盈了整個故事。
配角,不必時時刻刻制造沖突、推動劇情,更不屑宣稱自己是十足的爛好人。
主角,失意過迷惘過,挫敗有,挫敗之下的轉機一定也有。
所以,老妹兒相信——
編劇書寫生活的筆,一定能說出每一個“我”的感受。
他一定比“我”,更懂如何剖白“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