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山水畫,與東晉顧恺之的《洛神賦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辇圖》、五代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朝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等畫作,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癡道人,出生于江蘇常熟。黃公望聰明好學,青年時即博通經史,但他生于宋元交替的混亂時期,後因牽累入獄,此挫折使他深感世事險惡,出獄後即加入全真教成為一名道士,自号大癡道人。
他先後在松江、蘇州、杭州等地賣蔔傳道,晚年又移居浙江富春山中,并經常雲遊四方,參與詩文雅集,彼此以詩文書畫相酬答。他精通詞曲,性格豪放,傳世的繪畫詩文作品也大多創作于此一時期。
黃公望隐遁山林以書畫為寄托,但卻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他在元四家中年歲最長,曾受到趙孟頫的指授,藝術思想也得其影響。
繪畫上主要取法五代北宋荊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畫法,加以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淺绛色作畫,淡墨幹皴,蒼潤渾厚。
《富春山居圖》為橫卷,長達兩丈,以蒼潤精煉的筆墨和優美動人的意境描繪浙江富陽、桐廬一帶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風光。
此卷應友人鄭無用之請而繪,每興之所至用點染揮毫,前後斷續醞釀數年始完成,沒有過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細微描畫,而是着重把握住山水的整體風貌,以活脫潇灑的筆墨抒發作者的主觀意趣。卷中江水平靜,峰巒起伏,點繳從林亭舍,疏密相問,吸收董,巨畫法而更加簡括,顯示出較深的筆墨功力,為黃氏經意之作。
《富春山居圖》的現世,讓許多畫家心裡震撼黃公望的絕世之作,特别是到了明朝,文人畫家們看到此畫,掀起了一股欲師黃公望的想法,衆畫家紛紛争相臨摹、仿繪。
從《富春山居圖》上的題跋和钤印來看,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此畫絕對是好畫,但是收藏此畫的有些人就太混賬了一些。
真正愛畫的人都會善加保護和珍惜,而一些人卻用此畫滿足私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幅《富春山居圖》摹本和仿作,了解《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沈周 背臨圖卷
明朝時,《富春山居圖》傳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裡。自從得到這幅畫,沈周就愛不釋手,把它挂在牆上,反複欣賞、臨摹。當時,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書畫珍品拿去請好友、名人題跋是一種時尚,題跋得越多、越長,書畫作品的文化積澱就越深。
沈周也把這幅畫交給一位朋友去題跋,沒想到那位朋友的兒子竟見利忘義,把畫偷偷賣掉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周在畫攤上見到了被賣掉的《富春山居圖》,他興奮異常,連忙跑回家籌錢買畫。但他籌集到錢返回畫攤時,畫卻已經被人買走了。沈周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念念不忘這幅讓他魂牽夢萦的畫作,他愣是憑着記憶畫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圖》,他的仿作與原作在構圖等方面都驚人的相似。
沈周背臨的《富春山居圖》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坡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開合有度,用筆方圓兼顧,剛柔并濟,結合了披麻皴法與礬頭皴法,對原作的臨摹達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筆法間又流露出沈周自己個人的特色。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後在清朝末年被焚毀作兩段,分别輾轉流傳,如今前一段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後一段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沈周此幅臨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毀以前的面貌,故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重現黃氏原作的重要意義。尾紙有姚绶、其昌、吳寬、文彭、周天球、湖湘洲渚家題跋。
而除了沈周背臨的《富春山居圖》以外,比較著名的就是被乾隆收藏過的仿本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後人為牟利,将原摹本作者題款去掉,僞造了黃公望題款,并且還有意添加了鄒之麟等人的題跋,這一切都把乾隆帝蒙騙了。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乾隆得到子明卷後,愛不釋手,接連在畫作上題文鈴印多達四十幾處。乾隆雖然每天都可以看到曆朝曆代的名家字畫,但是此人作為皇帝,自視過高,不曾深入去了解過古人書畫,造成鑒賞能力不高,誤認為此圖卷正是黃公望的真迹《富春山居圖》。
事實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難發現。元代書畫上作者題款都是在繪畫内容之後,而子明卷卻将作者題款放在了畫面上方的空白處,這明顯不符合元代書畫的特點。
但乾隆帝的書畫鑒賞水平,顯然并不足以看出這些漏洞。這卷後人仿造的《富春山居》子明卷不但被他視為珍寶時時帶在身邊,對此畫大加歎賞,屢屢題贊,甚為喜歡。并且真迹無用師卷的出現,也沒有讓他推翻自己的錯誤判斷。
乾隆愛畫是真,但說他毀畫也沒有說錯,在收藏子明卷的時候,他在此畫作上共題跋了四十多處,可以說有空白的地方都被他作為練習書法的地方。
後來有諸多專家在考證子明卷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真迹的時候,看到這上面密密麻麻的的題跋和鈴印,都在大罵乾隆混蛋,心裡又慶幸這幅畫隻是赝品。
真迹雖然沒有毀在乾隆手上,但在清朝末年也遭遇了厄運。一位有錢的豪紳得到了《富春山居圖》,愛不釋手,還建了閣樓專門盛放此畫,在他臨死之際,囑咐兒子在他死後将此畫焚燒随他帶到陰間。
他的兒子愚孝,真的照做,在豪紳死後将畫丢下了火盆裡。眼看國寶就要被毀,豪紳的一名侄子趁人不注意用其它畫作将此畫換了回來,雖然畫作被搶回,但是在中間卻被燒了一個大洞,再沒法還原。後人從破洞的地方将《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半部分隻剩了一座山稱為《剩山圖》;後半部分叫做《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浙博
其中,《剩山圖》現在收藏在浙江博物館,《無用師卷》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後來,兩岸的畫家在富春江畔,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二合為一合壁再次臨摹,将《富春山居圖》恢複了原貌。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完美合璧卷(剩山,無用師) 紙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