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這幾天,住在濟南南部山區的杜家坡村村民有些忙碌。不足200戶的小村在最近一段時間湧進了大量的遊客,這些遊客的目的地均是位于村子南部山坡上的一個怪異石像。因其外表奇特,有人稱其為石猿,有人稱其為山裡的“獅身人面像”。記者從杜家坡村方面了解到,石像存在已久,隻是此前因一些遊客的照片、視頻傳播才突然火了起來。最多時候,進村看石像的遊客一天達到了3000餘人。
石像側面神似“獅身人面像”。受訪者供圖
早就發現但從未當回事
杜家坡村位于濟南南部山區,是一個僅有200戶村民的自然村。并無景點、景區的杜家坡村在這幾天卻迎來了大批遊客,原本不寬的村路顯得更擁擠。杜家坡村村支書李天生告訴記者,遊客都是沖着村南部山坡上的“獅身人面像”去的。“大約一周前,有人拍了照片發到網上,之後來的人越來越多,都是問‘獅身人面像’怎麼走。”
記者了解到,該石像因外型像人猿的面部,許多遊客稱其為“石猿”。而在網絡上曬出的照片中,由于石像的側臉與獅身人面像十分相似,因此,該石像也有了“山裡的獅身人面像”之稱。
李天生表示,所謂的“獅身人面像”其實存在已久。其所在的山坡曾是村子的耕地,近幾年,由于村内外出打工的人增多,山坡慢慢被荒廢。如今去的人基本都是以登山為主。
“以前就看到過,但是村裡沒人懂這個,就覺得是一塊奇怪的石頭,沒成想一下這麼多人來看。”據他介紹,原本每日人流量不足30人次的杜家坡村,一下子湧進了千餘人次,“最多時候一天來了得有3000多人”。
許多遊客前來打卡。受訪者供圖
村子熱鬧了但防火難度也大了
随着大量遊客進入,冬日裡的杜家坡村也熱鬧起來。
在村内經營農家樂的李菊告訴記者,此前許多登山者、遊客多選擇夏季來到村裡,冬季時候,村内的餐飲、農家樂算是“半關閉”狀态,遊客非常少。而這幾日,則是“爆滿”。
“基本上到了飯點,各家餐廳都是滿的,每家都得有十幾桌。”除此之外,村民還通過這幾天的“客流高峰”銷售自家農産品,如核桃、山楂、花椒等等,算得上迎來銷售小旺季。
李天生覺得,遊客大量到村确實在一定程度上給村民帶來生意和收入。但同時,石像所在的山坡也多了不少垃圾廢棄物。由于冬季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相關的管護工作也為村民們帶來了壓力。
村子已經沿路設置垃圾桶,并且和鎮上一起對在山上使用明火進行警示和管理,主要還是希望保證遊客和村民的安全。對于石像能否成為旅遊景點,李天生表示,已有有關部門、公司和村子聯系,對于日後的旅遊開發尚未決定。
記者緻電山東省地質調查院,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院内研究員近日曾赴實地進行考察。根據考察結果顯示,該石像由三種岩石組成,初步判斷其形成于新太古代,為天然風化所緻。對于部分遊客踩在石像上拍攝的行為,該工作人員表示對這類地質資源應該加以保護,提倡文明觀賞。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