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

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03:34:39

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中考文言文專練)1

初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最全

一、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明年,金人圍慶陽急,帥臣宋萬年乘城拒守。會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将檄①忠植以所部赴陝西會合,行次延安,叛将趙惟清執②忠植使拜诏,忠植曰本朝诏則拜金國诏則不拜。惟清械③詣④其右副元帥撒離曷⑤,不能屈。

使甲士引詣慶陽城下,谕⑥使降,忠植大呼曰:“我河東步佛山忠義人也,為金人所執,使來招降,願将士勿負朝廷,堅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遂遇害。

(選自《宋史·列傳·卷二百零七》)

[注]①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曉谕、聲讨的文書。這裡指用檄文征召。②執:挾持,掌控。下文中的“執”是“逮捕,捉拿”的意思。③械:拘系。④詣:到。⑤撒離曷(hé):金朝大将。⑥谕:吩咐,告訴。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為苟得也 苟得: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3)行次延安 次:

(4)使甲士引詣慶陽城下 引: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2)使來招降,願将士勿負朝廷。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忠 植 曰 本 朝 诏 則 拜 金 國 诏 則 不 拜

4.試用【甲】文作者的觀點,分析【乙】文中的王忠植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苟且偷生 (2)同“避”,躲避 (3)軍隊駐紮 (4)拉,牽拉

2.(1)所以,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2)(他們)派遣(我)來招降(你們),希望将士們不要辜負朝廷。

3.忠植曰/本朝诏則拜/金國诏則不拜

4.【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義”的觀點。【乙】文通過記叙王忠植面對敵人的威脅不屈服,英勇赴死,把“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表現出王忠植是一個堅貞、忠義的人。(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乙】第二年,金人急圍慶陽,帥臣宋萬年登城拒險堅守。适逢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将用檄文征召忠植率領他的部隊到陝西會合,路上軍隊駐紮在延安,叛将趙惟清挾持忠植讓(他)跪拜聽诏,忠植說:“本朝的诏書就拜,金國的诏書就不拜。”趙惟清(把他)拘系起來送到金右副元帥撒離曷處,無法使(忠植)屈服。(撒離曷)讓士兵拉(忠植)到慶陽城下,吩咐(他)讓(他)勸降(守城的将士),忠植大聲喊道:“我是河東步佛山忠義人士,被金人所捉拿,(他們)派遣(我)來招降(你們),希望将士們不要辜負朝廷,堅守城壁。我就要死在城下。”于是就遇害了。

二、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甲】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佛盻①于中牟叛,置镬②于庭,召大夫而盟曰:“從我者賞之,不從我者罰之。”田英曰:“吾聞義死者不避鐵钺③之威,義窮者不受軒冕④之賜。無義而生不如有義而死,吾不從也。”乃褰⑤裳就镬。佛盻止之。及襄子既複中牟之叛,聞田英義,召而賞之。英辭不受,曰:“一人受賞,衆人有慚色。英若受賞,則中牟之士盡愧矣。”

(選自《太平禦覽》)

[注]①佛盻(bì xì):人名。春秋末年晉卿趙鞅的家臣,為中牟的縣宰,但投靠範氏、中行氏。②镬(huò):古代的大鍋,常用作烹人的刑具。③钺: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闆斧而較大,用于行刑。④軒冕:卿大夫的車乘和禮服。借指官位爵祿。⑤褰(qiān):提起,撩起(衣服等)。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蹴爾而與之 蹴:

(2)萬鐘于我何加焉 加:

(3)從我者賞之 從:

(4)佛盻止之 之: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英若受賞,則中牟之士盡愧矣。

3.【甲】文在論證觀點時運用了__________和對比論證的方法;【乙】文側重________(表達方式),以對話的形式展開,表現了田英的堅貞氣節。

4.義利之辨由來已久,宋代理學家程颢說:“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請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義利觀上有何相同之處。

【參考答案】

1.(1)踩踏 (2)益處 (3)順從(4)代詞,他,指田英

2.(1)先前為了“禮義”,甯願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2)我如果接受賞賜,那麼整個中牟縣的士人都要感到羞愧了。

3.舉例論證 記叙

4.都堅守“義”。【甲】文中“行道之人”“乞人”不食嗟來之食,與有的人不辨禮義而接受優厚的俸祿形成對比,突出了“義”的正确性,【乙】文中田英為了道義不受“軒冕之賜”,甘願接受刑罰,并且還拒絕了會讓“中牟之士盡愧”的賞賜。

【參考譯文】【乙】佛盻在中牟縣發動叛亂,在院子裡放置了(一口)大鍋,召集士大夫們然後締結盟約說:“順從我的人就賞賜他,不順從我的人就懲罰他。”田英說:“我聽說(為了)道義而甘願受死的人不躲避用鐵闆斧行刑的威懾,(為了)道義而甘願貧窮的人不接受官位爵祿的賞賜。沒有道義地活着不如有道義地死去,我是不會順從的。”(說完後)就撩起衣服靠近大鍋。佛盻阻止了他。等到趙襄子平定了中牟的叛亂後,聽說了田英的義舉,召見(田英)要獎賞他。田英推托不肯接受,說:“一個人受到賞賜,(會讓)很多人有慚愧的臉色。我如果接受賞賜,那麼整個中牟縣的士人都要感到羞愧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