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出處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 《莊子·養生主》
2、故事内容
戰國時期的梁國,有一個名叫庖丁的屠夫,他有一套非常高超的宰牛技術,因此聞名全國。
梁王對此傳聞感到很好奇,就召庖丁進宮,現場演示他的宰牛技術。當着梁王的面,庖丁手拿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三五下就把牛殺死,不一會兒的工夫,就把整頭牛肢解成牛皮一大張、骨頭一大堆和一堆牛肉。
在場的人無不驚呼,都稱贊其技術名不虛傳。梁王也拍手稱好,問庖丁:“你是怎麼做到的?”
庖丁回答道:“從不熟練到熟練,我整整花了三年時間。第一次宰牛時,我的眼裡是一頭完整的牛,而現在,我的腦海裡不再記得全牛的樣子,隻有它可以肢解的每個部分。它的身上什麼空隙可以下刀,先從什麼地方下手最便捷,我心裡記得清清楚楚,所以動起手來就随心所欲,隻要揮刀子就行了。”
梁王又問:“那你的刀子一定非常鋒利吧?”
庖丁答:“是的,我的刀子刀刃很薄,平時也磨得鋒利無比。一般的屠夫每年起碼要換一把刀,我的卻十九年來從未換過。”
“為什麼呢?”梁王驚訝道。
庖丁答:“因為我都是從牛骨之間的縫隙下手,用薄薄的刀刃插進骨頭縫隙中,不用刀口去碰那些堅硬的骨頭,隻割斷骨頭之間的韌帶,隻有這樣才能快速而不費太多力氣就把牛肢解掉,而且還不把刀子弄壞。”
梁王贊歎道:“你果然是宰牛的佼佼者啊!”
3、故事含義
“遊刃有餘”形容辦起事來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有些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要一種熟練、精通的境界,還是需要錘煉、磨砺,才能深谙其中的玄妙與所以然,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質。故事中還包含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人生哲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