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樂器哪個好上手? 什麼調管子樂器比較好聽?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管子樂器哪個好上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什麼調管子樂器比較好聽?
回答之前先簡單介紹管子這個樂器。
管子,古稱筚篥、觱篥、笳管。古代曾稱為“管”的吹奏樂器。《詩經·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箫管備舉”。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
《說文解字》:“管如箎,六孔”。《宋書·樂志》:“……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長尺圍寸,有孔無底’。其器今亡”,即此種管久已失傳。
現代管子原為古龜茲樂器(龜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西漢時隸屬于匈奴),也有稱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
西漢時期流行于新疆庫車一帶,大約公元四世紀傳入内地。
北魏以來在雲崗石窟開鑿中有吹管形象。《舊唐書·音樂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聲悲”。
隋開皇初年(581年左右)在宮廷樂隊中使用,後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應用頗廣,有大筚篥、小筚篥、雙筚篥、桃皮筚篥等形制。
管子在宋代教坊大樂中自成一部,有頭管之稱。早期管為竹制。唐李颀《聽安萬善吹筚篥歌》:“南山截竹為筚篥”。
白居易《小童薛陽陶吹筚篥歌》:“剪削乾蘆插寒竹”。宋《樂書》:“觱篥,……以竹為管,以蘆為首”。《元史·禮樂志》:“燕樂之器,頭管制,以竹為管,卷蘆葉為首,七竅”。至明代,管身改用木制,《明會典·大樂制度》:“頭管,以木為之……,兩末以牙管束,以蘆為哨”。木制管的音色更為淳厚。明清兩代,管子廣泛流行于民間。
以上據史載。
管子樂器經過數千年的曆史變化發展,其演奏技藝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展。而廣泛流行于中國民間,成為人民大衆喜愛的常用樂器。
管子其構造:由管哨、侵子和圓柱形管身三部分組成。小管哨蘆葦制,一端用細鋼絲紮住,另一端烙扁,直接插入管身上端,發音較高;大管哨蘆竹制,插入侵子裡。侵子銅制、錐形,插入管身上端。
管身用長莖竹或紅木制作,呈圓柱形,上開八孔(前七後一)或九孔(後二孔)外表塗漆侵臘,兩端套金屬圈防裂。
管子有大、中、小三種。管身長18—24厘米,内徑0.9—1.2厘米。小管又稱高音管,是樂隊中有特色的領奏樂器。中管比小管低八度。大管又稱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樂隊中擔任低音或作節奏型強拍演奏。音域:小管a1—c4,中管a—d3,大管A—d2。
管子的音量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質樸,富有強烈的鄉土氣息。
管子的用途很廣,可用來獨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國北方的一些樂種裡,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樂器。
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經常運用的顫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還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齒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裡的深淺也決定着管子發音的高低,吹奏時,利用口形的變化,還能模拟出人聲和各種動物的叫聲。運用循環換氣法可不間歇地奏出長時值音型。
管子用于河北吹歌、冀東吵子會、山西八大套、西安鼓樂等民間器樂合奏、民族樂隊、戲曲樂隊和宗教音樂中。河北吹歌使用大管和小管,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宜表現活潑、熱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渾厚、略帶凄怆,長于抒情性描繪。各種管可更換不同的哨子升降音高。可用來獨奏、合奏和伴奏。
國内常見曲子有《萬年歡》、《雁落沙灘》、《茉莉花》、《放風筝》、《柳青娘》、《小放驢》等。
近代以來,一首由管子演奏的《江河水》獨奏曲,影響深遠。
這首由國内王石路、朱廣慶、朱長慶和谷新善等根據“遼南鼓樂”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編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簡樸,常用于民間風俗場合,情緒輕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編後全曲激越悲憤有力,感染力極強,曾被用于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一場“苦難歲月”的配音。後經黃海懷改為二胡曲,另有一種凄怆哀怨的情緒,廣為流傳。
《江河水》都能展示其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魅力,與雙管和二胡這兩件樂器獨特的音色是分不開的。雙管是一種加哨子的管樂器,由兩支形制完全相同的管并列在一起構成,演奏時,兩支管子同時發音,高音區激越嘹亮,中音區柔和圓潤,近似人聲嗚咽哭泣。以雙管演奏《江河水》能充分發揮其近似人聲的特殊的音色,逼真地表現出樂曲的痛苦、哀傷,凄涼、悲憤。
管子以D調比較好吹,全按孔1音(筒音)。
若是往專業靠,必須有幾支各調的管子,如F,G,A調。想以《江河水》之類曲子,必備催淚、悲情的曲子吧,選低調的F/G比較合适。
當然音準練好了,加上修複過的哨片(笛頭)也很重要。
另外,管了有的如d調筒音可做2 或 5的就需要控制音準,半指按孔等指法,得花許多時間練習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