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人越來越多,168年前,上海僅有1名百歲老人,稀有度堪比大熊貓。到了2020年,上海的百歲老人已經超3000人,90歲以上的老人就更多了,全國各地都有長壽老人的報道。我們在羨慕的同時也會設想一個問題:假如我能活到100歲,我會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
不如先來看看網友們的想法:
網友A:“不管活多久,隻想普普通通走完這一生。”
網友B:“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踏遍祖國山川,但前提是有個好身體。”
網友C:“和自己的愛人一起生活,做點感興趣的事。”
網友D:“60歲後回歸田園,種個菜地和果園,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網友們的想法大多很簡單,過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如果身體允許,再出去走走就更好了。那麼,在我們所認識的名人中,那些活到100歲的人,他們又是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的呢?
中國抗擊麻風病第一人:李恒英
李恒英從37歲開始,她的人生安排就是和麻風病鬥争到底,一直到現在,她從未後悔過。按道理說,她出身良好,完全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她卻毅然拒絕國外開出的優渥條件,選擇回國發展。
在别人都遠遠逃離麻風病的時候,她選擇勇往直前,沒有船沒有路就每天滑索道,什麼困難都阻擋不了她的步伐。看到村民被病痛折磨,她一點都不嫌棄,直接為村民檢查皮膚潰爛的地方。一次次的失敗沒有打倒她,堅持找新藥是她給村民的承諾,正是有了她不懈的堅持,1985年,麻風病終于從村子裡消失,麻風村也變成了幸福村。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甯
12歲時的一句戲言,誰都沒有當真,但是楊振甯卻真的做到了,拿到諾貝爾獎時他才35歲,作為一個中國人,實在讓人自豪,這證明他的理論觀點得到全球科學界的認可。在物理學界,他的地位不可撼動,是泰鬥級的存在。
在清華大學舉辦校慶時,楊振甯把自己的手稿和書籍捐了出去,他希望以這種形式鼓勵更多的學子投身科研研究。可以說,他的人生一大半時間都奉獻給了科研,到晚年也不忘和後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實在令人敬佩。
他長壽的秘籍是讀書、好心态、曬太陽、堅持走路、不亂吃藥,餓了有時也會加餐,給自己充充電,休閑時喜歡到公園、森林走一走,生病了從來不會亂吃藥。
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可能做不到像李恒英和楊振甯那樣,為醫療和科研奉獻,但是我們也可以好好規劃一下,擁有一個美好的老年生活。
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想怎麼活?來看看醫生的建議
“想背上行李,帶上自己的愛人,去遠方旅行”
看起來很容易做到,但是需要你有四樣東西:健康、好心态、愛人、金錢。
首先你要有個好身體,這是所有事情的前提。若想到老來有一個好身體,從年輕時就要好好保養,從生活飲食到心理運動,各個方面調整自己的狀态,避免出現嚴重的疾病。要選擇适合自己的鍛煉方法,不攀比、不照搬,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同時還要根據年齡特點調整飲食,中年以後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鈣豐富、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
其次是好的心态,不害怕未知的旅途,有走出去的勇氣,即便遇上壞天氣、飛機延誤、損失錢财,也能樂觀面對,不抱怨、不失望。既然能活個100歲,就有更多的夢和遠方等待我們,始終躊躇不前,隻會原地踏步,生活還是一成不變。
接着是愛人,也即是陪伴你生活的人。老年人最怕孤單,害怕沒有人陪自己說話,所以,有一個親人在身邊非常重要,能撫慰孤單的靈魂,有益身心健康,若是長期一人獨居,在漫長的人生中很容易抑郁。如果沒有愛人,那就找一個朋友或養一個寵物,寄托自己的心靈。
最後是金錢,它是晚年生活的保障,你的一切想法都需要它幫你完成,如此一來才不是空想。而财富是需要積累的,年輕時就要做好規劃,每個月、每年存上一筆錢,在重大開銷時慎重做決定,明白自己真正缺的是什麼,這樣老了生活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自己的想法。
若是能活到100歲,大家一定要好好規劃,從現在開始,明白自己需要準備什麼、學習什麼,以後才能逐漸實現自己的目标。不管怎樣,活得越來越久,可能性就越多,隻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順利應對。
參考資料:
[1]過去20年上海百歲老人增加9.1倍,年均增長率達12.2%,原因何在?.上觀新聞.2021-10-15
[2]100歲的楊振甯健康矍铄!他的養生秘笈:8件事堅持了一輩子.健康時報.2021-09-24
[3]100歲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位女醫生用傳奇的一生給出答案.央視網.2021-08-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