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勝上海男籃後,山東男籃7戰5勝2負,常規賽排名攀升到第3位。有意思的是,在此期間,隻要山東男籃在一場比賽中使用兩名外援,都能取得勝利;2場輸球,則全部是在三名外援全部上場的情況下産生的。對于這樣一個看似奇怪的“規律”,現作以下解讀。
首先,我們要從概念上重新理解“三外援”。現在的“三外援”與過去排名靠後球隊使用“含亞外三外援”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如今的“三外援”沒有了“亞外”的限制,在上場人次上卻有着更為嚴苛的控制。三名外援雖然能夠在同一場比賽中出場,但無法有大于等于兩人可以同時出現在賽場上,同時,4節4人次的規定已經最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平均出場時間。“僧多粥少”,是如今“三外援”球隊面臨的最大問題。
其次,“唯狀态論”曾經是很多擁有三名外援的球隊教練對于外援的“使用說明”,但從實際效果上看,在有限的時間裡,“唯狀态論”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山東男籃的兩場敗仗,以及上海男籃的糟糕戰績已經很好地給出了答案。“唯狀态論”是建立在三名外援都要上場“試一下”的前提下的,如果一個人試5分鐘,三個人的累計試用時間就是15分鐘。全場比賽僅有48分鐘,奢望對手能給出15分鐘“找感覺”,談何容易。三外援政策并非今年才開始實施,此前被很多球隊“無視”,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再次,外援,尤其是小外援,一般情況下是球隊的“大腦”,擁有大量的球權。“三外援”輪番上場,勢必要引起更加頻繁的陣容調配。如果在短短48分鐘時間裡,一支球隊頻頻“換腦”,又怎能确保每次都能做到無縫銜接,持續打出好的表現呢?而且,不同外援上場也會極大影響到國内球員在場上扮演的角色,國内球員頻繁的角色切換,也會影響到他們固有的比賽節奏。這是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最後,CBA現有“三外援”的政策存在的最大意義并非讓更多的外援上場打球,而是以“第三外援”作為“雙外援”的備胎,一旦“雙外援”中有人出現傷病,儲備的外援可以第一時間頂上去。如果一支球隊希望“以多取勝”而破壞了其存在的固有規律,必然不會取得太好的結果。目前,山東男籃擁有羅切斯特、保羅、吉倫沃特三名外援,雖然三人各有各的特點,但要想争取更好的成績,王晗必須要做到審時度勢,在适當的時機選擇合理的外援組合。
以上為筆者觀點,大家如有其他意見,可在評論區互動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