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怎麼喝潤腸通便?蜂蜜是大衆心目中的全能食物,相傳蜂蜜能美容養顔、潤腸通便、止咳、護胃、解酒等,不少人确診糖尿病後還會産生這樣的疑問:得了糖尿病,還能吃蜂蜜嗎?每天吃蜂蜜真的“好處多多”?這裡,我們把蜂蜜的“好處”以及“糖友”是否能放心吃,一一解釋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蜂蜜怎麼喝潤腸通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蜂蜜是大衆心目中的全能食物,相傳蜂蜜能美容養顔、潤腸通便、止咳、護胃、解酒等,不少人确診糖尿病後還會産生這樣的疑問:得了糖尿病,還能吃蜂蜜嗎?每天吃蜂蜜真的“好處多多”?這裡,我們把蜂蜜的“好處”以及“糖友”是否能放心吃,一一解釋下。
通常,一罐蜂蜜由75.6%的糖類、22%的水分、1.9%的脂肪以及0.4%的蛋白質構成。蜂蜜消化快、吸收也快,對血糖有明顯影響。不同花源的蜂蜜成分有些許不同,但主要成分相差無幾。蜂蜜的營養成分單一,含糖高,營養價值不高。
1、蜂蜜能潤肺止咳嗎?
已有研究證實,蜂蜜能止咳,而且蜂蜜的止咳效果可能優于某些止咳藥物。蜂蜜止咳機制尚不明确,可能與所含的多種酚類化合物可減輕局部炎症和水腫、甜味物質反射性增加唾液可幫助潤滑呼吸道有關。美國兒科學會及美國胸科醫師學會推薦,對1歲以上的感冒兒童使用蜂蜜進行止咳,蜂蜜2-5毫升(相當于0.5-1茶匙、0.2-0.5湯匙)直接口服可降低咳嗽頻率和程度。
2、蜂蜜能潤腸通便嗎?
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每個人對果糖的吸收利用程度不同,有些人存在果糖不耐受,即不易吸收果糖,果糖長時間停留于腸道,增加腸道内的滲透壓,吸引水分進入腸腔從而引起腹瀉。
但是想利用蜂蜜水通便,前提是對果糖嚴重不耐受或食用極大量蜂蜜,對大多數人而言,一杯蜂蜜水達不到通便作用。想要依靠此來通便的“糖友”,也要慎之又慎。
3、蜂蜜能促進傷口愈合嗎?
蜂蜜滲透壓高、酸度高,且含有過氧化氫,被認為具有廣譜抗菌活性。最近一項系統綜述評估了蜂蜜對于各類傷口的治療效果,蜂蜜對于燒傷以及外科術後感染傷口可能獲益,對于其他類型的傷口尚無證據支持可獲益。
雖然蜂蜜可能有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但“糖友”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所有傷口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如若血糖不穩定,更應至醫院進行處理。
4、蜂蜜能美容養顔嗎?
《神雕俠侶》中小龍女在斷腸崖下16年來以蜂蜜為食,駐顔有術,等到了與楊過的重逢。但這終究隻是電視劇片段,現代科學研究暫未證實蜂蜜的這一功效。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蜂蜜相關的美容護膚産品,比如蜂蜜面膜、蜂蜜唇膏等,其功效主要為補水、保濕。
5、蜂蜜可以解酒嗎?
素來有蜂蜜水解酒的說法,其實,酒後一杯蜂蜜水可以幫助醒酒,主要得益于二:第一,飲水促進酒精排洩;第二,蜂蜜中的果糖加速酒精代謝。但是果糖隻參與部分酒精代謝過程,并且要完全通過果糖來解酒需要大量果糖,會産生一些不利身體的中間代謝産物,如尿酸和乳酸。所以,我們提倡少飲酒,偶爾喝多了想要解酒,通過飲酒前填飽肚子,比如吃些水果、酸奶、主食等,可以幫助緩解飲酒後的不适症狀。
6、蜂蜜可以護胃嗎?
自從有體外研究發現蜂蜜可以抑制幽門螺杆菌之後,大家都開始重視蜂蜜在護胃方面的作用。蜂蜜可能因其高滲透壓及含過氧化氫等方面的抗菌性特點,通過改善自由基代謝、抑制脂質過氧化等方面保護胃黏膜。
一項對150例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行幽門螺杆菌測定(碳13呼氣試驗)發現,既往有蜂蜜或紅茶/綠茶食用習慣(≥每周1次)的患者,幽門螺杆菌感染率較低,存在統計學意義,即蜂蜜可以降低幽門螺杆菌的感染風險,但該研究證據級别較低。若存在消化不良、幽門螺杆菌感染等情況,還是應該遵從醫生建議及藥物治療。
7、蜂蜜越天然越好嗎?
有綜藝節目報道“蜂蜜獵人”在懸崖峭壁采集野生蜂蜜(崖蜜),沒任何安全措施,為了采崖蜜拼盡全力、不惜生命,讓人感覺野生蜂蜜很珍貴。天然的、無添加的,往往被誤認為更安全且更具營養價值,其實不然。蜂蜜的生産過程涉及植物開花、蜜蜂采集、工人收集等多環節,在此過程中可能會有土壤污染、菌落超标等各種問題,特别是野生的蜂蜜,采集過程中無法保證清潔,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要慎重選購。
8、蜂蜜用冷水還是熱水沖?
其實都可以。水溫幾乎不會破壞蜂蜜的營養價值。因為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糖,一兩勺蜂蜜中的維生素、生物活性物質等營養成分含量極低,可忽略不計。
9、蜂蜜要放冰箱保存嗎?
蜂蜜在低溫下會結晶析出葡萄糖,再次升溫也恢複不到從前的流動液體狀态,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低溫保存,但食用時要注意防範污染。
10、哪些人群不建議食用蜂蜜?
1歲以下的孩子;果糖嚴重不耐受或食用蜂蜜過敏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和兒童遊離糖攝入量應減至總能量的10%,減少至5%以下可使健康獲益(健康成人約25克)。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體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如果要食用蜂蜜,建議少量,且和低GI的食物聯合食用,并且注意監測食用後的血糖變化。
總結“糖友”食用蜂蜜的小秘訣如下:
蜂蜜價值,理性看待;
為求功能,少量食用;
影響血糖,避免單食;
一二茶匙,已是上限。
作者:金倩雯 施詠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
圖: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