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09:22:02

每天淩晨4點半,延慶區張山營鎮的“秀平小吃店”,暖黃色的燈會被老闆娘孫秀平按時點亮。她做的早餐,好吃又便宜,顧客多是附近冬奧場館的建築工人。生意是好,掙錢不多,這麼多年,孫秀平沒忍心漲過一分錢,大家都不容易。

辛家堡村,村民郭樂琴參與了一個志願服務隊,包餃子,捏粽子,每逢重要的節假日,忙碌的冬奧場館建設者們總能嘗到郭樂琴和鄉親們的好手藝。海坨山很冷,餃子熱乎,粽子香甜。

北京大興,池學禮天天在村子裡蔬菜基地轉悠,查看蔬菜長勢,意大利香菜、莳蘿、歐當歸、車窩草……他種了幾十年菜,這些洋菜卻很多從沒聽說過,所有的“小衆”蔬菜,将在冬奧期間端上各國運動員的餐桌。

萬衆矚目的2022年冬奧,有人在默默地關心糧食與蔬菜,北京的廣袤鄉村,撐起了冰雪運動後熱騰騰的煙火氣。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1

12月13日,基地裡為冬奧保供的蔬菜長勢良好。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我為冬奧工人做早餐

早點鋪子是名副其實的“勤行”,孫秀平每天的工作,從淩晨4點半開始。和面、切菜、拌餡兒、蒸豆腐、熬鹵汁……天一亮,店裡将迎來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有新面孔,也有熟客。

“兩碗米粥、兩個餡兒餅、兩個茶雞蛋,一碗老豆腐。”

“一共12塊錢。老豆腐沒剩多少,這點兒都給您吧,就不收您錢了。”

早上7點多,延慶區張山營鎮的“秀平小吃店”迎來了一天人氣最火爆的時候。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2

12月17日,秀平小吃店裡迎來客流高峰期。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孫秀平是延慶區張山營鎮水峪村的村民,和丈夫結婚後便經營起了這家小餐館。火燒1元一個、油餅2元一個、老豆腐3塊錢滿滿一大碗,東西好吃,價格不貴,13年了,孫秀平的店裡一直紅紅火火。

冬奧申辦成功後,除了住在附近的村民,她的小店裡多了很多頭戴安全帽、穿着樸素的務工人員,他們有的參與冬奧場館建設,有的是在冬奧配套的安置房項目工作。對于這些異鄉客,孫秀平總是格外熱情。“冬奧開到了我們家門口,人家大老遠來為奧運會辛苦,也得讓人家感受到咱們北京延慶人的熱情。”

除了老闆娘孫秀平,店裡還有4位服務員,也都是來自不同地方的鄉村女性,為了生計在孫秀平店裡打工,她們大都已經在店裡幹了四五年的時間,連同孫秀平在内,剛好“五朵金花”。

50歲的柯姐和孫秀平一樣,每天早上4點半到店,和面、裹餡兒、烙餡兒餅,“手藝都是跟着老闆娘學的。”忙過早飯的高峰,9點左右,柯姐就要開始和姐妹們一起張羅中午的大鍋菜。在選擇張山營鎮安家時,她也沒想到能趕上北京舉辦冬奧,而且距離自己打工的小店竟這樣近。冬奧申辦成功後,店裡紅火的場景柯姐看在眼裡。“尤其夏天施工旺季那會兒,店裡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都是建築工人。我們店價格便宜,早飯幾塊錢,午飯也就十幾塊錢就能吃得飽飽的。好幾年了,老闆娘都沒忍心漲過價。工人掙得都是辛苦錢,看着他們兩三口就把一個餡兒餅吃沒了,我心裡就有成就感,尤其有的師傅臨走的時候會沖我擺擺手,說句餡兒餅真好吃,心裡還挺熱乎的。”

村民服務隊上山包餃子

“李姐,您這皮兒得擀得再大點兒啊!”50歲的郭樂琴家住張山營鎮辛家堡村,也是延慶區張山營鎮情潤海坨巾帼志願服務隊隊員。

今年2月份,海坨山的風呼嘯着吹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延慶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項目部食堂裡,郭樂琴和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上山給留京過年的冬奧建設者包餃子。天漸漸黑了下來,工友們陸續趕到食堂。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香氣順着打飯的窗口冒了出來。

實際上,這兩年在節假日裡給冬奧建設者展示下自己的好廚藝,對郭樂琴以及整個巾帼志願服務隊來說,已經是她們最習以為常的事情。工期緊張,又趕上疫情,工人們總是在工地上過節,而節日裡的好味道,總與服務隊有關。

今年端午節前夕,在鎮婦聯的組織下,郭樂琴又張羅着村裡的幾個姐妹一起跑到鎮上的大超市采購了新鮮的糯米、粽子葉、大棗,因為采購量比較大,她還專門找了一輛車,這才把所有食材運回了家。這次是去西大莊科村安置房項目部包粽子,讓參與家鄉建設的務工人員能夠在端午節也吃上甜糯的粽子。淘米、洗棗兒、洗粽子葉,盆盆桶桶擺了一地,從早上8點一直忙活到傍晚時分……端午節那天,服務隊的姐妹們一起将親手包好的粽子送到了務工人員的食堂。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3

12月17日,鎮婦聯在組織培訓活動。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延慶區張山營鎮婦聯主席崔燕英告訴新京報記者,早在2014年,情潤海坨巾帼志願服務隊成立,隊員全是鎮裡各個村子40歲至60歲的婦女。冬奧申辦成功後,志願隊立刻熱情地參與到了家門口的冬奧建設服務中。除了節假日給工友們送餐,隊員們還會定期到工地上給大家理發,眼瞅着快過年了,志願服務隊又有的忙了。

什麼是意大利香菜?

冬奧餐桌上,要照顧各國運動員的口味,問題是運動員們的“家鄉菜”、“常見菜”,在北京的菜農看來經常是“小衆菜”,甚至聞所未聞。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4

12月13日,大棚裡的法香在茁壯成長。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12月13日上午10點多,室外氣溫僅有幾攝氏度,池學禮穿着厚厚的棉服走進北京大興基地的一棟溫室大棚,立刻又熱得滿頭大汗。棚内陽光充足,長勢正好的莳蘿向陽生長,空氣裡彌漫着一種特殊的香氣,這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西餐裡的常用香菜之一。

池學禮在基地工作了多年,每天和土地、蔬菜打交道,附近的農戶們都愛叫他“池師傅”。“現在棚裡的溫度在25攝氏度,剛好是莳蘿喜歡的溫度。”池師傅向記者指了指棚裡的溫度計,随後俯下身子,蹲在田邊,用手摸了摸栽在地裡的莳蘿,仔細查看着莳蘿的葉片形态。再過不久,這些莳蘿将和其他十幾種香辛菜一起送往冬奧的餐桌。

池師傅現在就住在基地周邊的村子裡,每天到大棚裡查看好幾次蔬菜的長勢,及時提醒農戶們澆水、鋤草、控溫等是他的日常工作。接到冬奧蔬菜種植任務後,這位種了幾十年地的老把式心裡還真有點緊張。

池師傅說,他所在的基地有着1990年亞運會、2008年奧運會以及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蔬菜供應經驗,不過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2022年北京冬奧的蔬菜保供任務還是十分艱巨,參賽的運動員、随團官員、工作人員到底有多少人,開幕前都還是未知數。“比如,這次冬奧供應點名需要‘意大利香菜’。我們查閱了資料才知道意大利香菜原來是部分歐洲國家腌制醬菜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學名叫平葉香芹,一些五星飯店有,比較少見,無法形成規模供應。雖然有了初步了解,種子又到哪裡去找呢?最後還是拜托北京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幫忙才找到了種子。公司立刻安排生産基地,9月份剛完成播種定植。在專家的指導下,目前意大利香菜在基地長勢良好。”

池師傅的身旁,幾個農戶正蹲在田間給莳蘿進行人工鋤草。“正常播種之前都會進行覆膜,這樣雜草會比較少,但因為冬奧蔬菜保供時間比較緊張,11月中旬最終蔬菜訂單确定後,基地采取了不提前育苗的‘直播’方式,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為了冬奧餐桌蔬菜的綠色健康,人工鋤草是最穩妥的。一畝地的棚,五六個人大概需要兩天才能鋤完。”池師傅稱,莳蘿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洋茴香,在北歐及東歐是增加菜品風味的重要食材。按照目前的訂單需求,大棚裡的莳蘿将在明年一二月份準時供應冬奧餐桌。“從目前的長勢來看,保質保量保供冬奧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為了持續供應,池師傅打算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收割。

在基地的大棚裡,供應冬奧運動員餐桌的食材遠不止莳蘿這一種,在目前确認的品種中,有的蔬菜,池師傅這輩子也沒種過,例如香茅、歐當歸、辣根、車窩草,所以池師傅如今隻要有空兒,就會到這幾種蔬菜大棚裡轉悠,觀察的時間也會久一點兒。

在紫蘇種植大棚裡,記者又碰到了基地的農業技術顧問文師傅。“紫蘇和羅勒喜歡長日照,溫度高才能正常生長,但北京冬天的氣候顯然是不符合這個條件的。”在文師傅看來,相比需要靠人工完成鋤草的莳蘿,紫蘇和羅勒才是此次基地冬奧蔬菜保供中最具挑戰性的兩個品種。“北京的夜晚氣溫很低,不利于兩種蔬菜的生長。尤其對于羅勒來說,日照短就隻開花不生長,所以必須保證充足的日照。”考慮到這兩種蔬菜都喜歡長日照的特性,基地專門在大棚裡增設了補光設備,通過持續增加光照、加溫等措施來彌補北京氣候的短闆。

文師傅說,為确保蔬菜供應充足,基地會根據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及相關測試賽的舉辦時間,合理安排各蔬菜品種的種植茬口、種植面積,并通過餐飲服務商提供的預計到會人數,根據菜單定量,要求生産基地各蔬菜品種産量保證在餐飲服務商需求的兩倍以上。

冬奧餐桌“過五關斬六将”的蔬菜和肉

在基地大棚不遠處,一個加工車間裡,工作人員穿着工作服,佩戴着口罩、帽子、手套,“全副武裝”在完全封閉的操作間裡進行作業。流水線上,一顆顆圓生菜經過摘、切、洗、消毒、二次漂洗、脫水、挑選、包裝、裝箱等環節,才能最終被運往指定的倉庫。冬奧期間,三大冬奧村所需的蔬菜食材,将在這裡完成加工,再按需配送。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5

12月13日,蔬菜基地的加工車間流水線上,工人正在作業。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企業庫管、品控、政府監管者每人一把鎖一把鑰匙,隻有三人同時在場時,才能夠打開蔬菜存儲庫房,确保存儲安全。保供産品由專車專人配送并安裝視頻監控和GPS定位,在每次運輸任務前進行全面消毒,定期開展人員車輛環境核酸檢測,保證運輸安全。車間裡安裝360度無死角視頻監控系統,對所有基地種植、加工、貯藏、運輸等關鍵生産環節進行實時監控。所有涉及蔬菜供應的人員在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基地安全生産負責人介紹。為北京冬奧提供的所有蔬菜,所有檢測記錄、留樣、報告都要留到供應結束後三個月,做到每一個品種的蔬菜可追溯,确保産品安全。

蔬菜從基地裡長出來需要“過五關斬六将”才能端上冬奧的餐桌,肉類自然也是一樣的。榮寶成是土生土長的順義人,平時在順義南法信鎮的生産加工企業上班。這次冬奧餐桌的上肉類食材供應,他就參與其中。“肉片是0.3厘米厚,肉絲是0.5厘米厚,長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榮寶成的腦海裡有一個賬本,記錄着每一筆訂單客戶的需求。切割、裝箱、稱重……飼料喂養、屠宰、加工等全産業鍊條都有着嚴格的作業标準,保證冬奧餐桌上食材的絕對安全和健康。

冬奧結束後 她想去城區發展

“這兩天北京氣溫比較低,得注意監控大棚控溫。”12月24日,北京氣溫驟降,池師傅、文師傅比往常早了半小時到達基地。2022年北京冬奧的腳步越發近了,讓大棚裡的蔬菜健康茁壯成長是他們當前最迫切的願望。

印度人看待冬奧菜(為冬奧服務的村民們)6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大棚裡的溫濕度都要嚴格管控。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而在城北的冬奧小鎮裡, 孫秀平悄悄籌劃着未來。12月24日,秀平小店裡的賬單裡,又新添了一天的流水。“這個月姐兒幾個的工資、房租等應該都夠了,房貸應該也能按時還了。”

孫秀平一邊敲着計算器,一邊向記者念叨着。孫秀平的老家在山東,到北京之後,賣過菜、做過商場的銷售員,嫁到延慶張山營鎮之後,才經營起了秀平小吃店。而今父母都已年過七旬,這兩年因為疫情,又守着冬奧小鎮,孫秀平已經有段日子沒有回過娘家了。但遠在家鄉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接到了孫秀平的好消息——她在延慶城區買了新房子。80多平方米,不算大,但一家幾口住起來也足夠了。孫秀平想着,冬奧來了,家門口的生意越來越好,等到冬奧結束,未來的某天,她或許會把生意轉到延慶城區,再給兒子、閨女置辦一輛新車。

對于未來的計劃,郭樂琴說,近在眼前的隻想着在冬奧期間還能盡自己所能幫着忙活點什麼,“老給工友們理發,我這理發手藝是越來越好,這是一段好日子,哪怕奧運會結束了,也是一段好回憶。”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影 王巍 王穎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