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資訊】打開手機中的WiFi分享軟件,即使不知道密碼也能“蹭”上别人的網絡,讓不少流量控大呼“過瘾”。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WiFi也可能被“默認分享”,而這源于軟件對于用戶個人隐私收集的不規範。專家指出,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用戶是時候重讀“隐私協議”了。
上百種WiFi分享軟件“獲密碼”方式各不相同
無論用戶在安卓商店還是在IOS商店,搜索關鍵詞“WiFi”,都會出現很多類似的産品:WiFi伴侶、WiFi鑰匙、WiFi管家……産品提供商既有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有專門的軟件公司。WiFi分享軟件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通過用戶對已知密碼WiFi的分享,讓其他用戶也可以免費蹭網,WiFi分享軟件再根據用戶使用偏好、位置等信息,或推送廣告,或為商戶導流。
但記者調查發現,用戶對已知密碼WiFi的共享行為并不完全是主動的。
某安全研究中心技術人員黃立章對Android平台上六款WiFi共享類軟件檢測後發現:有三款軟件在用戶首次連接WiFi時,密碼分享選項被默認勾選;有五款軟件在斷開共享WiFi後,密碼仍留存在本地,其中兩款軟件可供直接查看WiFi密碼,同時有兩款軟件具備弱密碼猜解功能。“這就意味着,用戶在無意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軟件登錄無線網,這一網絡就被默認分享了,若網絡中存在未保護的文件服務器或其他敏感資源,後果難以想象。”他說。
WiFi萬能鑰匙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軟件獲取的熱點密碼在服務器中二次強加密保存,任何一個開發或管理人員沒有權限進行查詢,且不提供通過第三方ROOT工具獲取系統管理權限後查看密碼的功能。
“但市面上有大量的山寨軟件提供了查看密碼的功能。”WiFi萬能鑰匙相關負責人說,近兩年來經過公司舉報而下架的山寨WiFi萬能鑰匙的軟件有1600多個。
截至記者發稿時,部分軟件提供商已下架了明文查看密碼功能。
山寨軟件“劣币”驅逐“良币”
以“共享”為名,行“偷”密碼之實。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山寨的WiFi分享軟件隐私協議不僅“霧裡看花”,甚至有“霸王”條款之嫌。例如,一款軟件在隐私協議中說,如果使用該産品與家人和朋友分享内容、或邀請他們,軟件可能會收集與上述人士有關的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号碼、電子郵件地址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