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鈎沉》,濃縮曆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時間回溯到2018年全國“兩會”現場。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3月10日上午,中央領導同志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嚴肅指出,“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洩針芒’的古訓……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顯然,上述講話中引用了不少成語和典故,今天我們着重講一下成語“如履薄冰”和“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和如臨深淵都是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意思,出自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小雅•小旻》,是一首諷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納善謀的詩歌,其中倡導的“如履薄冰”“ 臨淵履冰”的人生哲學成為中華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今天要講的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傳》中一個與之相關的故事。
話說魯僖公二十二年春天,魯國出兵讨伐邾國,占領須句,并護送須句的國君回國。
邾國,史稱邾子國,曹姓、子爵,周代東方著名方國之一,是魯國的一個附屬國,地理位置約在今天的山東省鄒城市境内。
須句,又作須朐,春秋時期的小國,故址大約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梁山縣一帶,後被魯國所滅。
魯國公然武力介入他國争端,心懷不滿的邾人于是出兵攻打魯國。巴掌大的國家也來挑戰大國,簡直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魯僖公非常輕視弱小的邾國,沒怎麼準備就去迎戰。魯國權臣臧文仲勸告說:“國家無所謂弱小,不能輕視。咱們沒有準備,光靠人多力量大,還是有些靠不住。《詩經》上說‘戰戰兢兢,如同靠近深淵,如同踩着薄冰。’又說‘要謹慎又謹慎啊,雖然說上天光明普照,但得到保佑不容易啊!’以先王擁有的美德,還不敢輕視困難、始終懷有戒懼心理,何況我們也是小國呢?大王你不要認為邾國弱小就不可怕。連小黃蜂、小蠍子都有毒,人們都懼怕三分,何況邾國一個國家呢?”
但是被自信沖昏了頭的僖公根本不聽。結果當年八月八日,魯僖公帶領軍隊與邾軍在升陉交戰,結果被邾軍打得大敗。驚慌失措的僖公連頭盔都跑掉了,被邾軍撿到,作為戰利品挂在了魚門上。
僖公的臉算是丢大了。
孫子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端一開,往往不可控因素增多,勝敗難料。遠的不說,單說最近的美軍撤離阿富汗,以美國國力之強,武器之先進,尚被剛剛鑽出山溝的塔利班弄得灰頭土臉,連帶盟軍倉皇撤離,更遑論缺少現代戰争經驗的國家。
閑言少叙,再回到本期成語的出處。前文說過,如履薄冰一詞出于《詩經》,又稱“詩”或“詩三百”。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在後世産生了極其深遠和廣泛的影響。讀《左傳》《國語》和《戰國策》等古籍可以看到,《詩經》裡的名言警句在先秦時期經常被上至國君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廣泛引用。毫不誇張地說,那時候的廟堂人士不會背幾句《詩》,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更沒有資格做“外交官 (行人) ”,因為諸侯國之間的外事活動是大多數需要以《詩》明志,以其中的某些篇章或者隻言片語來表達外交目的。
但問題是說易行難,能言之者未必能行之。以魯僖公為例,按說他也是很有作為的君主,但偏偏因為輕敵栽了個大跟頭,屈辱的一幕被寫進了史書。也正如《詩經•小旻》裡的感慨:
人啊,都不敢空手打猛虎,不敢徒步過大河。但很多人隻知道這很危險,卻不知其它災禍會降臨。因此,面對時局我戰戰兢兢,就像站在深淵邊上,就像踩在薄冰上一樣(不踏實啊)。
國學經典欣賞:
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衆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蠭虿有毒,而況國乎?”弗聽。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陉,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