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吐芳粽飄香,又是一年端午時。
當人們品粽子、賽龍舟,慶祝節日的時候,常常打趣說:真要感謝屈原給我們三天假期。
作為端午節的C位人物,屈原的一生,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随屈原的足迹,從他流傳于世的23首作品中,探尋這位偉大詩人的人生密碼。
臨江慷慨心自明公元前340年,屈原生于楚國丹陽秭歸。雖出身貴族,但自幼生活在貧苦百姓之中。秦國進攻楚國之時,年僅19歲的屈原組織領導鄉壯抵抗秦軍的侵略。
此後三年,前往楚國郢都為官。他主張楚國實行變法,富國強兵,卻觸犯了傳統貴族的利益,引來讒言,逐漸失去楚王的信任。
後來的數十年間,屈原又多次遭遇重返仕途、再被放逐的沖擊,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國國都被秦國攻占,屈原預見故國将滅,最終投江以身殉國。屈原的愛國情懷,一直為後世所紀念。
屈原不僅是一位愛國政治家,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詩人。
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于世的作家。據郭沫若考證,屈原一生創作的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
他開創的文體——“楚辭”,也稱“騷體”,标志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他也被後人贊譽“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大體說來,《天問》《九歌》《離騷》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中三種類型的代表。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天問》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是作者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
“想問天問大地”的屈原,從天文地理問到神話傳說,提出了共計173個問題。
在這些問題中,“鲧”前後被提到10次,榮登屈原好奇的人物榜首。其實,屈原與鲧有着相似的境遇——同樣心系國家子民,卻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樣看來,表面是屈原為鲧發問,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境遇發問。
佳人相見一千年不斷求索真理的屈原,對美也有着同樣極緻的追求,作品中總不乏草木、魚蟲、鳥獸、雲霓……在他的筆觸中,這些生命成為各種品質的象征。
《九歌》系列,充滿他了對美人形象的細緻描摹,也蘊含神仙世界中對愛與美的無限向往。屈原作品中的美人,從神态到穿着,無不是高潔大方、不染塵世的美好形象。
瑤草春深佩服香一生潔身自愛、品行高潔的屈原,也總将自然香草與人品美德聯系在一起,并在詩句中表達對香草的傾心。僅在《離騷》一篇中,提及香草的次數就多達45次。木蘭、杜衡、扶桑、若木……這些美麗香草飽含他對美好品質的不懈追求。
充滿浪漫主義的屈原,更是一位關注現實的詩人。他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憤懑熔鑄于作品之中。這類作品以《離騷》為代表,充分表達了屈原内心的怅惘。《九章》系列和《招魂》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屈平辭賦懸日月屈原的精神與詩作,始終澤被後世。他推崇的高尚德行是曆代文人的标杆,留下的楚辭亦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典範。
汨羅江邊詠天語,字字落地皆生輝。屈原用他的一生書寫着愛國情懷,也用一生踐行了對世間萬物的求索。他的歡喜、超然與悲傷,已經凝成隽永珍貴的血脈記憶,伴随中華文化熠熠生輝。
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通過對屈原23首作品的數據分析,創作了一首新詞,向這位偉大的詩人緻敬。
長按海報二維碼,尋找你的靈魂詩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