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築牢思想防線?走進廣西貴港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仿佛來到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我們學校裡有民族書屋、民族屏風、文化長廊,還有‘那博物館’”說起學校的民族特色,學生韋墨如數家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築牢思想防線?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走進廣西貴港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仿佛來到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我們學校裡有民族書屋、民族屏風、文化長廊,還有‘那博物館’。”說起學校的民族特色,學生韋墨如數家珍。
目前,該校的“那博物館”共收集和展出當地壯族生産生活用具、古壯字手抄本等實物與文獻資料近1800件,民族體育活動場配置了大量的民族體育器材,為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蒙公民中原名蒙公二中,早在1993年建校之初就開始了民族團結教育方面的探索。2003年5月,該校改為現名後,在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了缺乏理論引領、内容單薄、形式單一等問題。
“我們急需獲得外界的幫助和指導,突破一系列瓶頸問題。”該校副校長胡榜航說。當時,胡榜航與同事們因外出培訓機緣,與南甯一些高校的學者往來漸多,便邀請他們到校調研指導。于是,南甯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專家與蒙公民中開始了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探索實踐。
“從時間跨度來看,我們接續合作的項目曆經了28年。”南甯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盧錦珍說,前10年在探索反思,中間兩年着手方案構建,後面進行了16年的實踐檢驗,最終找到了一條在鄉村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可行之路。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南甯師大項目組提出的重要理念。
在高校團隊的指導下,蒙公民中着力開展“六個一”民族特色建設,即創建一個珍藏民族文物的“那博物館”、建一條宣傳民族知識的民族文化長廊、設計一個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校徽、開一間供師生課餘閱讀的民族書屋、建一個供師生訓練和展示體育風采的民族體育活動場、建一個彰顯民族團結精神的同心文化廣場。
南甯師大項目組還指導蒙公民中認真挖掘當地的非物質民族文化,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内涵。該校與民間藝人共同整理了《朱賣臣》《弄假成真》等63部脍炙人口的壯戲劇本及80首推陳出新的壯族山歌,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建設與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項目組專家的指導下,蒙公民中充分發揮師生主觀能動性,利用本土資源,建設學科融合課程、場館課程、活動課程和社團課程。除了常規開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學校還在其他課程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内容并使之常态化。
“通過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合機制,蒙公民中實現了特色發展。”盧錦珍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18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歐金昌 通訊員 陳壽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