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20:22:41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罷胡惟慵,廢除宰相制度,從而行程了内閣制度,内閣是建文帝四年(1402年)設立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後權力日益增大,“仁宣”時期地位備受推崇,至明中期成為實際的宰相。首輔指首席内閣大學士,稱之為首揆,、,元輔。首輔主持内閣大政,權力最大,首輔有宰相之權而無宰相之名。 今天聊聊明朝的六大首輔。

一、明初期治世賢相-楊士奇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1

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号東裡(1365-1444年),楊士奇出生在江西泰和縣秀溪的一戶普通人家,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三楊”之首,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官,楊士奇文采出衆,為人寬厚,能薦人之長,容人之短,顧大局,識大體,有非凡的氣度涵養。“三楊”之一的楊榮遇事機敏,善于謀斷,但也有縣毛病如:恃才傲物,心胸狹窄,難容他人之過,生活作風比較奢靡,經常在仁宗的面前說楊士奇的壞話,而楊士奇并不在意,總是向仁宗陳述楊榮的長處,楊榮也被楊士奇寬厚大度所折服。“三楊”性格、才能上各不相同,但他們能夠性格互補,精誠合作,形成著名的“三楊輔政”局面與楊士奇寬厚大度,容人之量是分不開的,所以明朝賢相首推“三楊”。晚年楊士奇的兒子楊稷犯下殺人罪,太監王振令人彈劾楊士奇,此後卧床不起,正統九年(1444年)一代賢相楊士奇病逝,英宗追封太師,谥号文貞。

二、自三楊以來第一賢相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2

李賢

李賢李賢(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鄧(今河南鄧州市)人。明代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李賢登進士第,授吏部驗封主事,曆考功、文選郎中。“土木之變”時,李賢脫難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賞識,升任兵部右侍郎,轉戶部侍郎,次年又遷吏部右侍郎。英宗複辟後,遷翰林學士,入内閣,升吏部尚書。天順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天順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賢委以托孤重任。憲宗即位,晉升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賢去世,年五十九。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谥号“文達”。李賢入閣後,舉賢任能,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務,名臣多為其所識拔。他為人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寵待。《明史》稱“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但他壓制葉盛,排擠嶽正,不救羅倫,“尤為世所惜雲”。李賢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寵待,對于憲宗初年的政治也頗有影響。史稱“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

三、傑出的政治家楊廷和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3

楊廷和

楊廷和生于大明天順三年(1459年),卒于大明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可見楊廷和聰敏好學,正德二年(1507年)入閣,七年(1512年)晉首輔,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任首輔九年,為穩定正德、嘉靖權力真空時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楊廷和為官清正廉潔,匡扶痹症,除舊革新,實為明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楊廷和因大禮儀之争,得罪世宗皇帝,被削籍為民,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楊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有一次嘉靖皇帝問大學士李時:“太倉所積幾何?”李時回答說:“可供數年之用,這是陛下初年下诏裁革員所緻。”嘉靖皇帝感慨說:“這是楊廷和的功勞,朝廷至今仍受其惠。”隆慶初,楊廷和被平反,複原職,贈太保谥号文忠公。

四、李東陽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4

李東陽

李東陽生于正統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賓之,号西涯。祖籍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為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明朝内閣首輔。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谥文正。李東陽、謝遷為弘治、正德名臣,時人将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與永樂、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楊”相比,稱“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時候,大學士李東陽臨終時,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谥号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後給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東陽竟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可見李東陽得“文正”谥号有多麼不易。

五、三任三邊總制楊一清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3

楊一清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甯,号邃庵,别号石淙,漢族,雲南安甯人。明代名臣。成化八年進士,曾任陝西按察副使兼督學。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的頭銜出任督理陝西馬政。後又三任三邊總制。曆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餘年,官至内閣首輔,号稱“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華堪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他一生三起三落,屢經風險,最終沒有避開含冤離世的命運。張璁等人誣陷朱繼宗等入獄,并稱楊一清接受張永弟張容的錢财,為張永寫墓志銘等要求其連坐。楊一清大大恨道:“我老了,卻被這些孺子給欺淩玩弄!”之後背部疽發而死,留遺疏,死而不瞑,時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明世宗于是下令對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數年後恢複楊一清官職。後贈太保,谥文襄。楊一清不愧楚地三傑之一,另外兩人是劉大夏、李東陽。

六、一代賢相徐階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6

徐階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齋。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中期名臣,嘉靖後期至隆慶初年任内閣首輔。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後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徐階曾密疏揭發鹹甯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寫青詞為嘉靖帝所信任。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徐階得知嘉靖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于是命禦史鄒應龍參劾,最終使嚴嵩父子倒台。随後,徐階取代嚴嵩成為首輔。累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明穆宗時緻仕歸家。徐階緻仕之後子弟仗勢在家鄉做了不法之事,這讓複出任首輔的高拱抓到了把柄,隆慶五年,高拱指使門生蔡國熙從重處置,徐階長子徐瑤、次子徐琨充軍戍邊,三子徐瑛削籍為民,徐府田産全部沒收,徐階受到沉重打擊,不顧自己的面子,緻書高拱請求寬釋,高拱不為所動。直到次年穆宗駕崩,張居正傾到高供,徐府之難才得以解除,得意門生張居正任首輔徐階才得以安度晚年,萬曆十一年,徐階病卒,贈太師,谥号文貞。徐階著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等

七、一代名相高拱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7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肅卿,号中玄,河南新鄭人。明朝中期内閣首輔。高拱自幼聰穎,博通經義。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坖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三年(1569年)升任内閣首輔兼吏部尚書,因功進少師兼太子太師、柱國、中極殿大學士。高拱通曉政務、勇于任事,在整頓吏治、安邊強兵等方面頗有建樹,與徐階、張居正并稱名相,但高拱缺點是性直而傲、不能容物、不谙權術之道。明神宗即位後,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于内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後責高拱專恣,隆、萬交替之際被張居正、馮保所逐緻仕。高拱緻仕以後,張居正、馮保鑒于高拱有再次複出的經曆,高拱被罷官後并未打算放過他,萬曆元年(1573年),張居正、馮保炮制了所謂的“王大臣案”想置高拱于死地,隻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慎留下了重大破綻,不得不草草結案,高拱也因此逃過一劫。此後高拱一直在新鄭老家,不問政事,撰寫《本語》、《春秋正旨》、《問辯錄》、《高文襄公集》等,萬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贈複原官。

八、改革名臣張居正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8

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漢族,字叔大,号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生于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故稱之“張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閣首輔,輔佐明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内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代高拱為内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内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将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裡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萬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谥文忠(後均被褫奪)。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死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複名譽。張居正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扭轉了明代中後期日子衰敗的局面,使明朝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被譽為“中興宰相”。

九、王錫爵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9

王錫爵

王錫爵,生于明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534年8月30日),卒于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611年2月11日)。字元馭,号荊石,明代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屬江蘇太倉)人。王錫爵出身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先祖在元末“紅巾起義”中,為躲避戰火,棄官逃到江南。後代其中一支,弘治年間進入太倉。祖父王湧善于經營,成為當時太倉巨富。其父王夢祥早年中秀才,入過南監為監生。後因官司糾紛,被迫棄儒經商操持家業,但立志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材。王錫爵不負父祖之望,嘉靖四十一年會試名列第一(會元),廷試名列第二(榜眼)。後來其子王衡在順天鄉試名列第一,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高中進士及第第二名,被時人譽為“父子榜眼”。王錫爵的後代不乏科場得意者,其家族延續到清代成為名符其實的簪纓世家。王錫爵在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遷詹事府右谕德、國子祭酒、詹事、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為内閣首輔。萬曆二十二年,辭官緻仕,仍一再被皇帝相召。萬曆三十八年,王錫爵終老于太倉老家,贈太保,谥号文肅,著有《王文肅公全集》55卷。

十、末世名臣葉向高

大明第一位首輔是誰(評選精英--大明十大首輔)10

葉向高

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号台山,晚号福廬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内閣輔臣。

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随後提升為翰林院編修,曆任南京國子司業、太子左中允。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升為太子左庶子。上疏請求取消礦稅、撤礦稅監,被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升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後,一人主持閣務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連上六十二道奏疏請求緻仕,獲準回鄉。天啟元年(1621年),二度入閣為首輔。由于閹黨勢力過于強大,葉向高不甘受誤國之罵名,又連上六十七道奏疏請辭。天啟四年(1624年),葉向高以太子太傅緻仕。

天啟七年(1627年),葉向高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崇祯初年,追贈太師,谥号文忠。

葉向高為人光明磊落、有德量,為政剛正廉潔,善處大事。他忍辱負重,盡力協調各派勢力,苦心經營,匡弊時政,為延緩明末政局的惡化做出了貢獻。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明末政局的主要影響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