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這個名字一般是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偉大的“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他于1750年去世,西方音樂史上把他去世的這一年定為巴洛克音樂時期結束的标志。
J.S巴赫,被譽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但是我們發現,在音樂百科全書中,列在“巴赫”條目下的有很多人。
這是因為從J.S.巴赫的曾祖父誕生起,其家族的音樂生涯延續了近三百年之久,從事音樂事業的多達78人,卓有成就的有14人,他們影響了貝多芬、海頓、莫紮特等大師的音樂創作。
J.S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樂家,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他的哥哥是一名出色的管風琴手,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J.S巴赫師從當時德國著名的音樂大師帕赫貝爾,也就是創作我們非常熟悉的《卡農》的那位。這首曲子後來經過改編成了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裡配樂。
巴赫家族的奇迹在醫學和遺傳學上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毫無疑問的是,音樂基因是這個家族興旺發達的關鍵。
C.P.E巴赫,J.S巴赫的第三個兒子,也是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
自從巴赫家族開始崛起,幾乎所有的“巴赫們”都是一流的演奏家或作曲家,他們的音樂生活也為後代們提供了一個有優越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音樂的熏陶。
巴赫家族每年都會在圖林根舉行家庭聚會,家族成員每當有新作品時都會在此大展風采,把家族聚會變成音樂的海洋,這種音樂環境的熏陶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
顯然,音樂在巴赫家族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對完整和成熟的生态鍊。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J.S.巴赫尤其注重自己孩子的音樂養成,他曾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孩子們生下來,個個都是天生的音樂家。” 良好的音樂氛圍使孩子們對音樂的習得,從在母親肚子裡的那一刻起,就如呼吸那麼自然。
J.S.巴赫為孩子們編寫适合他們練習的音樂教材,并且親自教他們演奏。J.S.巴赫一共有20個子女,最終存活下來的有9個,在這9個子女裡,最終有4個兒子成為了西方音樂史上的知名人物。
W.F.巴赫生于魏瑪,又叫“魏瑪巴赫”,現在讓我們練得要死要活的《小前奏曲與賦格》、《創意曲》都是J.S巴赫為他編的教材。
C.P.E.巴赫因長期居于漢堡,被稱為“漢堡巴赫”。因24歲時名噪柏林,又叫“柏林巴赫”。這是除了J.S巴赫外,巴赫家族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J.C.F.巴赫被稱為“比克堡巴赫”,從18歲起到去世都在這個城市供職,恪守父親的音樂傳統。出名程度不及其他三位兄弟。
J.C.巴赫因為長居倫敦而被稱為"倫敦巴赫"。在意大利時他自稱“喬萬尼·巴赫”,在英國他又自稱“約翰·巴赫”,在小莫紮特訪問倫敦時,他曾是小莫紮特的導師。
從巴赫家族的強大和對孩子的培養來看,巴赫家族的成功離不開家族濃厚的音樂氛圍,從小對音樂的耳融目染,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大的加成。
音樂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職業,但音樂一定可以培養孩子的氣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