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自俄烏沖突升級後,美歐等西方國家開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名單,曾經的科學無國界,藝術無國界,幾乎所有的無國界,都向俄羅斯亮出了“獠牙”。衆多西方媒體對此褒貶不一,一種認為:“藝術是俄羅斯的武器,必須銷毀。”而另一種認為:“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文明崩潰。”
據俄羅斯網站“戰略文化基金會”12日發表文章《歐洲對俄羅斯文化宣戰》稱,歐盟簽署的一份聲援烏克蘭的宣言中表示:“必須切斷歐盟與俄羅斯文化組織的關系。”
《歐洲對俄羅斯文化宣戰》來源:“戰略文化基金會”
不過據《意大利共和國報》3月2日則表示:“事實上,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文明崩潰,今天是表演和樂團指揮,明天是畫畫和參加展覽。如果俄羅斯的藝術家想要公開發表作品,那麼他們首先得放棄自己的國家,其次,向大西洋主義精英宣誓效忠。”
“不僅活着的俄羅斯人,就連死去的都是一種罪過”
随着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文藝界的強力“制裁”,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瓦列裡·捷傑耶夫已被免去慕尼黑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職務、英國卡迪夫愛樂樂團決定從節目中删除柴可夫斯基序曲的演出、波蘭國家愛樂樂團和劇院不演奏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不演出契诃夫的戲劇,英國和愛爾蘭多個劇院臨時取消了俄芭蕾舞團的演出。
同時,來自俄羅斯的著名歌劇演員安娜·内瑞布科被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從海報上抹去,該劇院管理局稱,内瑞布科因病不能出演,但内瑞布科世卻立即回複:“我很健康,但我不會出演。”
安娜·内瑞布科。來源:俄新社
來自鋼琴家丹尼斯·馬祖耶夫的名字從海報中删除,隻是因為他拒絕公開放棄俄羅斯國籍。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歐洲人都認同“制裁”俄羅斯文藝界的做法,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取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相關課程,這讓該課程教授諾裡感到“十分荒謬”,并在校園裡引起了抗議。
教授諾裡稱:“現在在意大利發生的事情簡直是荒謬的......現在的意大利認為,不僅活着的俄羅斯人,就連死去的都是一種罪過 。”
據報道,諾裡已經收到了意大利錫耶納大學的邀請,并且要求他就取消陀思妥耶夫斯基進行演講。
因此,錫耶納大學負責外國人事務的校長托馬索·蒙塔納裡(Tomaso Montanari)表示:“禁止與俄羅斯科學家、俄羅斯文化,意味着忘記大學的本質是什麼。”
對此,一些意大利政治家公開支持陀思妥耶夫斯基,意大利參議員裡卡多·内奇尼(Riccardo Nencini)說: “這是純粹的瘋狂,即使是幾十年前去世的俄羅斯作家也很可怕,我又重新溫習了《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罪與罰》,建議這所大學的校長重讀《白癡》。”
意大利前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也發表言論稱:“禁止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對俄羅斯的制裁簡直是瘋了,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學習,而不是拒絕學習。在大學裡,我們需要教師,而不是平庸的官僚。 ”
據英國報道,加的夫愛樂樂團宣布将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從其節目單中删除,沒想到消息一出獲得的不是支持而是嘲笑。一位英國人諷刺地提議禁止各大學校使用由俄羅斯科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發現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據《意大利共和國報》3月2日稱:“事實上,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文明崩潰,今天是表演和樂團指揮,明天是畫畫和參加展覽。如果俄羅斯的藝術家想要公開發表作品,那麼他們首先得放棄自己的國家,其次,向大西洋主義精英宣誓效忠。”
俄羅斯文藝界回應:俄羅斯的文化正在“消亡”,但會在黑暗中誕生一種全新的文化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日稱,在整個西方世界,藝術界對俄烏沖突的反應非常一緻,正如在蘇聯時期出生的樂團指揮家謝苗·比奇科夫說:“自從柏林牆倒塌以來,我從未看見西方國家在一件事情上如此團結,藝術的理想本該是‘一座橋梁’。”
據俄羅斯《美杜莎新聞》18日邀請7位來自不同藝術界的俄羅斯藝術家們,就俄烏沖突是否永遠改變了俄羅斯文化就行讨論。
戰争永遠改變了俄羅斯的文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來源:《美杜莎新聞》
據電影制片人亞曆山大·羅德尼揚斯基表示:”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确保俄羅斯電影走自己的路,并且吸引其他國家的觀衆。經過大約三周的制裁後,現在的電影在放映俄羅斯老電影。”
羅德尼揚斯基認為,來自西方的制裁雖說會對“爆米花電影”帶來經濟上的影響,但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市場,俄羅斯系列電影将會更受歡迎,俄羅斯連續劇将被制作的更小,但更便宜。
戲劇評論家安東·希特羅夫認為,來自西方衆多劇院的制裁,從長遠角度來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好處,尤其對藝術不利。
希特羅夫表示:“如果俄羅斯文學仍然能夠在這場危機中幸存下來,那麼戲劇和電影就不行了。如果這一切持續時間超過一年,那麼過去十年的所有成都将歸零。”
音樂家伊利亞·馬佐稱,俄羅斯的文化正在“消亡”,當前的文化正在被“摧毀”,它會被封存,但會有自愈的過程,并在黑暗中誕生一種全新的文化。
歐美的“取消文化”
據《布魯塞爾時報》稱,對俄羅斯文化藝術界的封殺,是歐美的“取消文化”惹的禍,簡而言之就是,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布魯塞爾時報》表示,“取消文化”是通往極權主義的道路,并稱:“如果言論自由被剝奪,那麼我們可能會沉默,就像被宰殺的羊一樣。”并認為言論自由至關重要,是任何偉大文明的先決條件之一,然而,“取消文化”把一切都毀了,并導緻了極權主義政權在西方社會的蔓延。
“取消文化”在俄烏沖突中“嶄露頭角”。來源:《國家郵報》
據美國《國家郵報》11日表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一系列的制裁,隻不過是歐美“取消文化”系列中的最新一集而已,并認為這種“取消文化”也已經滲透到國際關系和經濟關系中。
據美國新聞周刊3月13日報道,美國哈特福德黃金公司CEO曼恩對于“取消文化”做出評論:“我們已經看到‘取消文化’迫使許多美國公司,許多全球公司停止與俄羅斯開展業務,但其中由很多公司的大客戶都是來自于俄羅斯。”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麥克斯·布特(Max Boot)把“取消文化”稱為“愚蠢的比喻”,并稱:“我們能否請停止在同一個句子中使用‘取消’和‘俄羅斯’,這感覺就像‘俄羅斯正在被取消’一樣,‘取消文化’是美國國内政策中的一個愚蠢的比喻,不要讓它影響到外交政策。”
據《每日郵報》17日消息,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17日在紐約西班牙裔神職人員組織的一次會議上發表抨擊“取消文化”的言論,稱“取消文化”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社會死刑”,以及這展現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極端主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