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 08:01 | 錢江晚報
資料圖
2018年9月15日淩晨2時20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很多年輕人一聽“朱旭”這個名字,或許還反應不過來,但一看劇照,就知道“原來是這位老爺子”。
在話劇舞台上,朱旭在《嘩變》《芭巴拉少校》《屠夫》《甲子園》等劇目中塑造了一系列經典形象;在影視領域,他主演了《變臉》《洗澡》《刮痧》《末代皇帝》《似水年華》《我們天上見》等多部作品。
2010年在内地上映的蔣雯麗電影《我們天上見》,朱旭飾演的“姥爺”是他最後的銀幕形象;2012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82歲的朱旭出演《甲子園》中的姚半仙,這是他最後一個話劇角色。
他是北京人藝
那個特别“會說話”的演員
今年1月6日,朱旭還出現在公衆面前。
中國青年出版社在北京人藝菊隐劇場,舉辦一場關于《老爺子朱旭》的新聞發布會,這本書的作者是朱旭的妻子——已故北京人藝演員宋鳳儀女士,書中記錄了朱旭的人生之路與藝術之路。
正如書名,在很多人心中,朱旭永遠都是那個和藹可親的“老爺子”。對于心愛的舞台,他一直說:“人還在,心不死。”
1930年,朱旭生于沈陽,他從小喜歡馬連良,也愛學唱,七歲就敢上台。但他父親并不樂意,直到有一天親戚家婚宴,大家點名讓朱旭唱,父親隻好默許,那一天,他唱的就是《甘露寺》。他也愛拉胡琴,請教過梅蘭芳專用琴師姜鳳山,不過,他自稱隻學會了《擊鼓罵曹》《汾河灣》這兩出。
1952年6月,22歲的朱旭成為北京人藝的第一批演員。
在《老爺子朱旭》中,宋鳳儀以一個妻子的角度,描繪了朱旭憑着自己的天分與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逐漸成長為優秀演員的過程。
宋鳳儀認為,朱旭能跨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大門,“是他的運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朱旭的外在形象講,他不是靓仔帥哥,更不是風流倜傥的小生,隻不過是個一米八一的傻大個兒,黝黑的皮膚,說話還帶着結巴嗑兒的東北哥們兒。可是從他的眼睛裡卻時而閃爍出一種智慧和内秀,這種含蓄的内在素質成了他做演員的優越條件,但是結巴嗑兒又是他做話劇演員的最大忌諱”。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他是“會說話”的演員。北京人藝的《人藝之友》報裡有許多演員的漫畫,朱旭那幅漫畫下題詩頭兩句就是“台上口懸河,台下結巴磕”。隻要他站到台上,他就是角色中的那個人。
從小在北京人藝院裡長大的濮存昕,至今記得在排練場和劇場看自己父親和叔叔伯伯排戲演戲的場景:“我以前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聽他的戲,後來才發現是喜歡聽他的台詞,他是個‘會說話’的演員,每一句詞都砸得瓷瓷實實。”
“會說話”還有一個細節,有一年,朱旭過生日,作為“才藝表演”,他說了《末代皇帝》中遠東軍事法庭的作證一段的台詞——時隔二十年,五分鐘的台詞,他一字不漏。
資料圖
54歲才涉足影視
但每一個角色都讓人難忘
生活中的朱旭,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兒,他給孩子們做鳥籠子,也會悶在屋裡一個人給小魚接生;他做的風筝曾經參加北京風筝協會的展覽;他喜歡拉着于是之去釣魚,經常跟英若誠在一起喝酒。
朱旭愛喝酒在北京人藝是出了名的,酒友不少,英若誠、于是之、呂齊、張瞳、林連昆、童弟、童超,等等。很多時候,晚間演出結束以後,大家會聚在一起吃夜宵,把酒言歡。朱旭曾回憶說:“每當我端起酒杯,眼前總浮現出我們當年的情景。酒,讓我這輩子結識了這些至情至性的朋友,此生足矣!”
在話劇舞台演了32年後,1984年,54歲的朱旭才第一次涉足影視圈。同年,他在電視劇《末代皇帝》中扮演老年溥儀,青年溥儀由當時還是新人的陳道明出演。
1995年,朱旭主演了吳天明導演的電影《變臉》,飾演一位一身絕技的傳統老藝人——“變臉王”。這部電影拿到了“金雞獎”、“華表獎”等衆多獎項。作為男主角的朱旭也在1996年第九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拿到“最佳男主角”的影帝桂冠,當時的朱旭已經66歲了,這也是他第一個電影方面的大獎。
80後中的很多人都看過黃磊的代表作《似水年華》,朱旭在其中演齊叔。黃磊記得,2012年,他參加了朱旭的一個訪談活動,主持人最後請老人告訴一下大家如何能成為像他一樣充滿智慧的人。老人沉吟片刻,所問非所答地說:“通常人們都不談智叟,隻論愚公。”
2004年,朱旭、何冰主演的人藝話劇《北街南院》在杭州演出。朱旭一段扭秧歌的戲,時隔十四年,仍然讓人記憶深刻。五六分鐘裡,他扮演的老楊頭從快樂地扭秧歌到聲淚俱下地揭開心底傷疤,劇場中很多人都落淚了。
那部戲裡,濮存昕的戲份不是最多的一個。當晚,杭州的朋友本來想接他出去吃宵夜,他說,要在賓館陪朱老爺子一起吃,他們自己買了吃食,順便聊聊,原來,這是老一輩人習慣了的“回戲”。
朱旭的《嘩變》,是人藝最經典的劇目,2018年,作為《嘩變》的主演馮遠征這樣說:“其實我和朱旭老師接觸比較少,我們到劇院之後,朱旭老師已經很少演戲了。但我有一部戲《嘩變》是接着老師的。老藝術家不是告訴你怎麼演,而是你應該怎麼去演。他來過劇組幾次,我們很希望他給我指點。他說,你不要學我,但他告訴我們當時導演怎麼說的,他在傳達這個戲真正要傳達的東西。”
汶川大地震之後,北京人藝用一個月時間排了一出《生·活》,馮遠征和老爺子一起演了一個月,“人藝的老藝術家傳遞給了我們人藝的精神,人藝精神就是這麼傳遞下來的。”
(據《錢江晚報》,原标題《老爺子朱旭走了 很多人記得14年前他在杭州演的老楊頭》,原作者馬黎、楊琳惜。編輯 曾楊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