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年養二百頭豬建豬舍多大面積

一年養二百頭豬建豬舍多大面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1:53:13

湖北鄂州,一棟26層高的大樓正在進行最後的設備調試。再過一個月,這裡将住進數十萬頭活豬,成為中國單體面積最大的樓房豬場,高度刷新世界之最。

這棟養豬大樓由中新開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下稱中新開維)投資建設。企查查顯示,該公司的大股東是當地一家水泥企業。公司微信公衆号介紹,同樣的養豬大樓規劃了兩棟,設計年出欄生豬量120萬頭,總投資40億元。

樓房豬場是中國特有的養豬模式,近兩年快速發展。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溫氏股份(300498.SZ)等頭部豬企均已布局樓房養豬。

2022年以來,東瑞股份(001201.SZ)等區域性豬企也傳出樓房養豬的消息。更有行業外資本跨界進入,重金押注樓房養豬。

土地緊缺催生

中國第一家大規模建設樓房豬場的是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揚翔)。揚翔曾沖刺主闆IPO,其招股書披露,2017年揚翔建成高層樓房養豬場,2018年投入使用。路透社探訪後稱其為“養豬酒店”,是當時“世界最高養豬場”。

揚翔董事長莫金枝是公司首個樓房養豬場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揚翔當時在做育種、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需要規模更大的養殖場來驗證數據。苦于廣西山多地少,找不到足夠大的地方蓋豬場,隻好向上建樓。

此前揚翔和其他豬企一樣,豬場采用平層架構,萬頭規模的豬場一般占地約200多畝。如果想建容納3萬頭豬的大型豬場,需要近千畝地。“我們廣西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地方。”莫金枝說。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揚翔在廣西貴港的亞計山裡建起4棟樓房豬場,9層和11層各兩棟,可容納3萬頭母豬。一棟樓房占地隻有十幾畝。

艾格農業産投合夥人劉曉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中國之前,歐洲也曾出現樓房豬場,但高度僅有兩三層。中國發展出高層樓房豬場和土地管理方式有關。

劉曉東曾在中國農墾集團從事戰略投資工作,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戰略咨詢。

“歐洲土地私有,流轉較為方便。”劉曉東說,中國土地國有,建豬場占用的土地需要經過審批,一座大型豬場所需的土地可能涉及農業用地、工業用地等多種性質,找到面積較大的一整塊地并不容易。

揚翔之後,頭部豬企紛紛發展樓房養豬。2020年,牧原、新希望、正邦、溫氏相繼試水,樓房養豬迎來快速發展期。

節約土地是各大豬企跟進樓房養豬的重要原因。新希望廣東區域公共事務總監鄭成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樓房豬場可比同等存欄量的平養式豬場節省80%的土地,新希望在土地成本較高的浙江全部采用樓房豬場。

劉曉東曾參與牧原樓房養豬項目的論證,河南起家的牧原當時已發展壯大,但向土地緊缺的南方市場擴張需要儲備樓房豬場技術。

非洲豬瘟後快速發展

樓房養豬快速發展,也與非洲豬瘟防控和産業政策引導有關。

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确“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築”。

在兩部委發文之時,非洲豬瘟已經在中國肆虐一年多,防疫形勢嚴峻。

随着非洲豬瘟防控常态化,2021年4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試行)》,将全國分為5個大區進行分區防疫,要求生豬原則上不向大區外調運,推動“運豬”向“運肉”轉變。

以往,中國生豬養殖集中在土地、糧食充足的北方地區,作為消費區的南方各省主要靠省外調運保障豬肉供給。在分區防控要求下,各地需要自主發展生豬産能,保障當地供給。

以豬肉消費大省廣東為例,2019年廣東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豬出欄量保持在3300萬頭以上、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并且,推動小散養殖向标準化規模養殖轉型,建設30個10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300個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

提高産能,又要規模化養殖,在廣東等土地成本較高的省份,樓房養豬成為理想選擇。

2021年底,一棟17層高的樓房豬場在廣州南沙區封頂。建設主體是廣州南沙揚翔風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由揚翔和廣州兩家國企共同組建。

一年養二百頭豬建豬舍多大面積(10萬頭活豬将住進26層高的大樓)1

位于廣州南沙的17層養豬大樓,年出欄生豬35萬頭。 (受訪者供圖/圖)

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非洲豬瘟暴發後,南沙區要承擔每年10萬頭的生豬保供任務,當地原有的兩家養豬場無法滿足産能需求。并且,兩家養豬場都采用傳統模式,對周邊環境有影響,所在片區要規劃醫院和學校,養豬場需要做出改造。

于是在2019年,南沙區和揚翔達成合作,共建樓房豬場。整個項目占地140畝,投資16億元,年出欄生豬可達35萬頭。

一年養二百頭豬建豬舍多大面積(10萬頭活豬将住進26層高的大樓)2

南沙在建樓房養豬項目,占地140畝,投資16億元。 (南方周末記者 衛琳聰/圖)

該公司總助羅仁義介紹,該樓房豬場中有15層可供養豬,每一層結構相同,平鋪開來相當于15個豬場。樓體産生的廢氣廢水經環保處理達标後排出。

南方周末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項目園區700米外是一所學校,距離珠江1公裡。

“同樣的項目揚翔在廣東建設了三個。”羅仁義說,另外兩個位于佛山市,正在建設中。南沙項目按規劃将于2022年10月投産。

盯上預制菜

新入場開展樓房養豬的企業不光着眼于養豬,還盯上了預制菜。

“一開始就是準備做預制菜的,沒想到要去養豬。”中新開維牧業總經理金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于原有的水泥建材業務不景氣,公司一直在考慮轉型,一番考察後看好現代農業的發展,這才跨界進入。

金林表示,從預制菜延伸到養豬是因為公司可以自己提供水泥等建築材料,預計建設成本更低。并且,公司原本有700畝存量用地,水泥業務占用400畝,還可以留出300多畝用來養豬。

鄂州距離省會武漢約1小時車程,屬武漢城市圈。這裡土地資源寶貴,為了節省土地、實現規模化效應,中新開維按照建工業廠房的方式建起了26層養豬大樓。“(我們)是用工業化的思維做農業現代化。”

養豬的落腳點還是在預制菜上。金林表示,公司的養豬項目配套了飼料加工、屠宰等設施,并向鄂州市新申請了380畝土地,用來建設食品産業園,專門生産預制菜。公司官方微信介紹,食品産業園總投資60億元,預計年屠宰加工生豬300萬頭,日産預制菜500萬份。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超過萬億。申萬宏源研報顯示,目前國内共有6.81萬家預制菜企業,僅2020年至2021年就新注冊成立1.7萬家。

揚翔的目光也瞄準預制菜。在南沙的樓房養豬項目園區内,展覽闆上寫着“項目目标不是養豬,而是打造冷鍊預制菜食品産業園”。

羅仁義介紹,除了養豬大樓,園區内還布局了屠宰和食品加工車間,未來将和農戶合作發展訂單農業,進行預制菜生産。按照規劃,預制菜食品産業園将于2023年完成,年屠宰生豬35萬頭,可生産預制菜8萬噸,面向大灣區供應。

以往生豬養殖和飼料生産、屠宰加工通常分開發展。一個常規飼料廠的年産量通常在18萬噸左右,隻能為規模足夠大的養殖場配建。屠宰場受環保限制,也隻能在政府劃定範圍内選址,按照規劃數量建設。

樓房養豬模式更有利于全産業鍊開發,也受到政策鼓勵。2021年,國務院公布修訂後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提出“國家鼓勵生豬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發展”。

此後,各地出台細則,如廣州提出年出欄生豬20萬頭以上的養殖企業可配建屠宰場,不受規劃數量限制。

新建的樓房養豬項目通常采用“料、養、宰、商”一體化發展,從養豬向下遊食品加工延伸。

劉曉東分析,由于工業項目比農業項目納稅能力強,各地自然更歡迎食品加工項目落地。揚翔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在南沙建設的預制菜産業園産值可達20億,利稅1億以上。

“一個農業企業,去做消費品領域,實際上是缺乏積累的。”劉曉東認為,從上遊養殖向下遊食品加工延伸并不容易,頭部養殖企業對發展樓房養豬仍持謹慎态度。核心原因在于,樓房養豬的成本并不比傳統豬場低,大型豬企選擇樓房養豬主要還是考慮拿地難度。

鄭成志認為,從行業平均水平來看,樓房養豬的每斤完全成本比傳統豬場高10%左右。養豬大樓雖然外部生物防控做得更好,但内部生物安全較難處理,一旦發生病毒入侵,可能帶來巨大損失。

他透露,目前新希望的樓房養豬項目在“個位數”,占整體養殖規模比重極小。

溫氏股份在2022年3月披露的投資者活動記錄中表示,公司樓房養豬項目尚未投産,仍在探索實驗階段,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将樓房養豬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南方周末記者 衛琳聰 南方周末實習生 葉子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