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世界上一共有9000多種已知的鳥類,我國境内分布着1186種,占比達14%。而這些鳥類中,我們最常見到的,莫過于喜鵲、燕子、麻雀,以及斑鸠了。
有人覺得斑鸠跟鹌鹑很像,其實它們外表差别很大,鹌鹑較小、體型圓潤,羽色大多是暗淡的褐色、黑色;斑鸠稍微大一些,并且體型勻稱。
也有人分辨不出斑鸠和鴿子,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二者同屬于鸠鴿科,體型也比較像。不過,斑鸠身上有其特點,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
左:鹌鹑 右:斑鸠
斑鸠是鸠鴿科斑鸠屬大約15種鳥類的統稱,其中在我國經常見到的有5種,它們是火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頸斑鸠、歐斑鸠。
斑鸠的一個特别之處,就在于一些種類的頸部都有小範圍的異色羽毛,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黑白間色,有的是黑白斑雜……
火斑鸠
斑鸠在我國也算是随處可見的一種鳥類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經常看到這些鳥兒,卻很少看到它們的鳥巢,這是為何?難道斑鸠不會築巢?
斑鸠:“鸠占鵲巢”說的真不是我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早在《詩經》中,人們就對斑鸠有所歌詠,将其用來形容人。例如《小雅·難有嘉魚》裡,詩人就将赴宴的賓客比作斑鸠,稱贊他們守信有禮,翩然來到。
山斑鸠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熟悉的成語“鸠占鵲巢”,很多人都以為是指斑鸠,其實不然。實際上,斑鸠是會築巢的,盡管它們的鳥巢非常簡陋。
“鸠占鵲巢”是從“鸠居鵲巢”演變而來,最開始指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後來專門用于比喻強占别人的住處、土地等等。
灰斑鸠 圖源:鳥網
而鸠占鵲巢的“鸠”,指的是那些霸占其他鳥類巢穴的鳥,比如紅隼,而不是指斑鸠。斑鸠的巢穴雖然簡陋得讓人迷惑,但它們不會去搶占喜鵲的巢穴。
斑鸠的繁殖季節通常在春秋兩季,每次産兩枚蛋。在繁殖季節,斑鸠雄鳥首先會尋找巢址,一般是距離地面3-7米,甚至十幾米的樹杈處。
歐斑鸠
以珠頸斑鸠為例,選定巢址後,雄鳥會在周圍飛來飛去,如果發現其他種鳥則将其趕走,如果發現其他鳥巢則進巢破壞。
确認要在此築巢育雛後,雄鳥會高聲鳴叫召來雌鳥,之後二者會出現交配行為,再然後就是築巢了。
珠頸斑鸠 圖源:鳥網
關于築巢,雄鳥雌鳥是合作完成的,前者主要負責運輸築巢材料;後者主要負責搭建,以及銜來少量材料。
跟喜鵲窩的講究相比,斑鸠的窩可就顯得簡陋多了,如果說前者是“豪華大别墅”,後者就相當于“茅草屋”。
斑鸠巢穴的形狀像一個淺淺的盤子,結構簡單、工藝粗糙,通常築巢材料隻有60-100根枝條。
斑鸠親鳥就是在這樣的巢裡,将小斑鸠養育長大的。産蛋後,親鳥輪流孵化,孵化期大約是18天;之後,親鳥交替覓食育雛,這個階段也是18天。
一個多月的時間,斑鸠後代就從鳥蛋,發育成可以跟随父母行動的小斑鸠。野外的斑鸠,有的一年繁殖1-3窩;有的斑鸠繁殖的就比較多了,一年能有5-6窩。
我們知道,鳥巢的一大作用,就是為育雛提供場所。既然是在野外,那麼它必定要經曆風雨的考驗,斑鸠的巢穴真的能夠遮風避雨嗎?
原來,珠頸斑鸠性格膽怯警惕,巢址大多是在大型喬木靠近主幹的大側枝叉上,或者是受人類和天敵幹擾少的大型灌木中,郁閉度高,而且成鳥可以張開翅膀為幼鳥遮風避雨。
為何很少看到斑鸠巢穴?問題來了,既然斑鸠是會築巢的,那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它們的巢穴?更何況斑鸠是一種幾乎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的鳥兒。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觀察一下生活。不難發現,像喜鵲、燕子等鳥兒,很多都在人類屋檐下,或者房屋附近的樹上築巢。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低頭不見擡頭見”,經常看到它們的巢穴。而斑鸠,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區,主要在林緣、耕地及其周圍活動,巢穴被發現的幾率相對較低。
此外,從前文可以看出,斑鸠的鳥巢多搭建在高大的喬木上,具有離地面高、郁閉度好、隐蔽性強的特點,如果不是有心觀察,不一定能第一時間找到。
不過近年來,由于草木綠地減少等原因,斑鸠不全在樹枝上搭窩,有的飛進了人類家中。運氣好的得到保護,能夠繁衍後代飛向自然;運氣不好的,則是喪了命。
甚至,還有人将斑鸠拿來烹饪,當作餐桌上的一類美食。那麼,斑鸠到底能不能吃呢?
為什麼說吃斑鸠後果很嚴重?農村有句話,“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也就是說這兩種食材營養價值高、味道極為鮮美。
殊不知,斑鸠可不能随便吃。以前鬧饑荒的時候,老百姓經常餓肚子,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就會捕食斑鸠等鳥類果腹。
在今天,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并不缺少美食,但卻有人聽信謠言,認為吃野味能有不一樣的裨益,結果害了鳥兒也害了自己。
斑鸠作為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是很複雜的,身上可能攜帶病菌或寄生蟲,人類吃下去,也許會生病、中毒。
更重要的是,斑鸠已經是我國的“三有”保護動物之一,私自捕殺和食用都是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對應的懲罰。
冠斑鸠
鳥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多姿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美麗的世界,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大自然,我們都不應該故意傷害斑鸠。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