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話,即固定電話。我最早接觸固定電話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孩童時期,上海各弄堂口電話亭裡最常見的“公用電話”,一般是由居委會主辦的活動室或小賣店兼營,分為“打出去”和“打進來”兩種形式。打出去的電話,是用戶撥号等待後自行通話,而打進來的電話,是電話鈴一響,守候電話亭的孃孃、爺叔記下某号某戶,就趕緊拿着擴音話筒跑腿去喊該戶居民來接聽,實際上是種人工轉接的形式。電話亭裡一般有兩部以上電話機,以方便“打出”和“打進”基本分線,都是那種目前市面上,已基本絕迹的手指撥盤脈沖式電話機,每次通話隻需支付幾分錢。由于是裝在公共場合的固定電話,其通話内容基本無隐私可言,守候在電話機旁的孃孃、爺叔,能從通話者接打電話時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猜摸出通話内容的喜怒哀樂和輕重緩急。當時的公用電話僅限于打市内電話,如需要打長途電話和拍發電報,須前往附近的郵電局辦理。盡管如此,固定電話在當時也是比較先進的通訊工具了。
回到家鄉念書後,因小學校緊靠着生産大隊大隊部,偶見大隊幹部手拿一把“彎把兒”打電話,這是一種老式手搖電話,亦叫固定電話或有線電話。外觀深黑色,方形像寶塔,上有話筒架,下有手搖把,話筒像“彎把”,打電話時左手按機,右手轉搖把,然後拿起話筒打招呼:“喂,總機嗎?請幫忙接下某某某”。少頃,雙方互相通話直至結束後挂機。這種電話機在《南征北戰》、《上甘嶺》等老電影中見到過。而普通社員家庭,還是依靠書信為主,中國境内8分錢一封平信,兩毛錢一封挂号信。萬一有急事就拍電報,每個字3分錢,加急電報價格翻番,所以電報内容會惜字如金。長途電話是以秒來計費的,掐着時間看着表,事先醞釀已久,思考周到,到時長話短說,一氣呵成。
到了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雖然鄉村通訊這方面有了很大改觀,但電話機還沒有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老家隻有幾戶跑供銷的或辦廠子的人家,率先安裝了程控電話機。當時比較普遍的現象是,跑供銷的能人家裡,電話機都會擱在堂屋的香案上,以最大限度地引人注目,與卧室電話用子母機相連。而那些辦廠子的能人,電話機都會擱在辦公室老闆桌的顯眼處,而那些辦廠能人以及躊躇滿志的成功人士拍照時,都是油光發亮地坐在老闆桌前,一手眉飛色舞指點江山,一手提着話筒假裝打電話,矯揉造作擺着pus,但始終掩飾不了土鼈本色。
我那時候長年在外四處漂泊,與愛人的聯系多依賴于打長途電話。當本莊上沒有電話時,愛人就跑到鎮子上裝有電話且比較熟悉的親戚家,按約定好的時間接聽電話。當第一次在外地打長途電話通話時,我們夫妻倆拿起話筒的一刹那,聽到對方久違而熟悉的聲音,未曾開口竟淚流滿面,等到語無倫次地打完電話,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雖說天各一方,相隔千山萬水,靠着一根細細的電話線,就把“千裡相思一線牽”了。這之後的通話内容,不外乎互相了解一下各自近期的情況,以及後續一段時間大概會發生的事項,最重要的是約好下一次通電話的具體時間。那時礙于使用别人家的電話,涉兒女情長之類的肉麻話,是絕對予以克制的。一般以一周聯系一次的頻率,如果遇到特殊狀況,那就隻有請親戚臨時遞話,這樣既麻煩人還挺過意不去的。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啟動了“村村通電話工程”,使農村固定電話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我們家跟其他的村民一樣,終于迎來了令人歡欣鼓舞的好利市。當1996年秋季,繳納3780元初裝費後,安裝了一部屬于自己家的固定電話,有了專屬于自己家的電話号碼0514~8771553,那種由衷的欣喜和滿足感油然而生,一家人歡呼雀躍,争相與親友們聯系,迫不及待地把安裝電話的好消息以及電話号碼,不勝其煩地告訴所有親友們,并想方設法與已失聯多年的上海姑表家,重新取得了聯系,為實現了鄉下人夢寐以求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富裕目标而奔走相告。次年,寶應縣郵電局專門編輯了一本《電話号碼簿》(電話黃頁),在上面能找到全縣域各鄉鎮、各家各戶的電話号碼,并僅此一回,後來就沒有再編輯過了。
那時候中國電信提供的絕大部分是程控電話,而電話機也已進化為按鍵式的雙音頻電話機,電話機的樣式也變得五彩缤紛了。雙音頻話機具有接聽速度快、聲音清晰等很多優點,電話機的新功能也顯著突出。雖然每月需固定繳納15元的月租費,還有顯然不菲的通話費,但甯可其它方面省一點,在家庭電話使用上是毫不吝啬的。除了家長裡短的密切交流外,我們夫妻有時候也免不了會“煲煲電話粥”,以解久别相思之苦。那幾年,曾一度出現集鎮郵電局門口,争先恐後排隊繳電話費的熱鬧景象。
記得1997年春節,我們全家第一次用電話,向所有的親友拜年,恭賀新春,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大家互相祝福,互緻問候,談笑風生,暢叙家事,把内心的喜悅和歡樂,全部都寄托在電話機上,度過了一個不同往昔、非常祥和的佳節。
等到世紀交替之際,電信部門逐漸減少且直接免收固定電話初裝費後,老家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話,人們每天與電話的接觸更加頻繁了,電話不僅帶給了農村人便捷的生活,也是鄉村振興、走向富裕的象征。2007年8月18日零時起,又經曆了電話号碼從7位升到8位的電信盛事。截止到2004年12月底,我國農村固定電話用戶突破1億戶,達到1.01595億戶,占全國固定電話用戶的三分之一,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了12%。
時代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變革。每一種事物都有更新換代的時候,幾乎在推行“村村通電話工程”的同時,随着市面上”大哥大”無線電話的出現,這款仿佛大磚頭似的電話,實現了由有線到無線,由固定到移動的“質”的飛躍。當我們剛剛為安裝、使用了固定電話而沾沾自喜、歡呼雀躍的時候,先行者們又搶先一步,開始嘗鮮“大哥大”了。
那時候對”大哥大”确實感到神秘和好奇,但礙于其一萬多元的價位,屬于頂極“奢侈品”,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及,隻能從本莊上第一個擁有”大哥大”的C發小那裡,略微多瞟幾眼,算作得以嘗鮮。印象中,C發小總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另外他家裡的手機信号,似乎一直都效果不佳,隻能手握着”大哥大”,移步到衆人聚集的橋頭、村口等,聲嘶力竭地一陣“喂喂喂”,之後再用誇張的肢體動作,眉飛色舞,高談闊論着旁人似懂非懂的話題。本人曾禁不住私下默默感歎,暗自憂傷,咱與發小之間的人生差距,恐怕就此已拉開十萬八千裡了。
科技發展的腳步悄無聲息,當我們對通話設備,還沒有從固定到移動的過渡中緩過神來,世紀之交風靡起似巴掌大的“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品牌手機,不知不覺地沖擊了“大哥大”市場,并很快進入了日常生活,其方便快捷的優勢成了新時尚。“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這是當年波導手機的廣告詞。2003年,波導手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營銷策略,成為第一個跻身全球前10名的國産手機品牌,我也曾經是波導手機的忠實用戶。現如今手機普遍智能化,波導手機已經沒有當年的品牌力了,這個曾經的“國産手機第一品牌”,漸漸被這些後來居上者趕超,成為一個被人漸漸淡忘的品牌。
2000年左右,我用上了第一部手機,并特意挑選了手機号碼的後4位數與家裡固定電話号碼的後4位數完全一緻。雖說在外面奔波勞累,但因為有了固定電話的緣故,與家裡的聯系更頻繁了。直到2006年,孩子到氾水中學讀高中了,愛人去做了專職陪讀,并且也用上了手機,家裡固定電話的确用不上了,才不得不辦理報停手續。掐指算來,家庭固定電話整整陪伴了我們家十年時間,就這樣默默地退出了曆史舞台。就象現在城市裡固定停車樁的公享單車,雖說費用低廉,但限于“固定”二字,倒不如市場機制下的公享單車,使用起來方便快捷。
當前,我國的通訊設備已經全面普及到鄉村,農村人也幾乎個個有了手機,戶戶通了寬帶網,不少老年人也玩起了微信、視頻和抖音,即使兒女們遠在千裡之外,都有了近在咫尺的感覺。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誰能料到幾十年後會出現智能手機這個通訊工具,不僅可以近距離似的語音聊天,還可以面對面似的視頻聊天,其足以證明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步入全面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時代。
(部分圖片來之網絡,侵權即删)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八日完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