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鄰國印度,已經悄悄發展成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這是不是和很多人預想的有巨大區别呢?
彭博社報道,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最新數據,在2021年最後一季,南亞國家印度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了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目前,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印度,英國屈居第六。除了印度高速的經濟增長之外,英國的沒落也非常值得注意。在2021年底,印度隻是勉強超過了英國,未來幾年雙方之間的差距很有可能會繼續拉大。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8月31日公布的數據,印度在今年4-6月的經濟規模約為36.85萬億盧比,同比增長13.5%,這個數據相當驚人,在二十國集團(G20)中高居第一。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印度去年同期遭受疫情沖擊,導緻基數比較低,所以才會有今年二季度的驚人增速。
可以說,印度的經濟還是比較強勁的。那麼,印度的經濟在曆史上有怎樣的發展曆程呢?
說起來,印度的經濟史,和我國還是挺像的。
我們知道,我國在古代時期,一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經濟水平也遙遙領先。同樣的,在17世紀以前,印度的經濟也很強。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曆史學家曾經推測,在1700年的時候,印度的經濟收入占到了全球的22.6%!
随後,印度進入到了被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的曆史時期,在英國的統治和壓迫之下,印度的全球收入比重一路下降,到了1952年的時候甚至僅有3.8%。
印度是在1947年獨立的,第一任總理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當時印度3/4都是農業人口,農具也很原始,全國識字率僅有14%,平均預期壽命僅32歲。
當時印度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業化和創建大型國有企業方面。相比之下,對于農業,他們反而不太重視,基本上是抱着“餓不死就行”的心态。至于主張注重農業發展的,甚至别看作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間諜……
他們嘗試把大量的生産資料都集中在公有體制下,并且打壓私人企業——聽着像不像社會主義國家?你去看看印度的憲法,人家口頭上說了,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但憲法是憲法,實際上的印度,早已經不走社會主義路線了。
不過,這樣的政策并沒有讓印度的經濟騰飛起來,因為印度很多國企的發展主要考慮政治因素,而非經濟因素。在很多人吃不上飯的情況下,一些國有企業甚至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為了養活這些人以及對國有企業的投資,印度印了大量的貨币,于是又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1947年到1980年,這些問題愈演愈烈,以至于印度國内的經濟發展始終很緩慢。甚至在60年代中期,印度還遭遇了一場糧食危機(咱們國家1959-1961年也出現了饑荒,時間還挺近)。
他們終于意識到農業的重要性,并從國家層面用高補貼來刺激農業生産。雖然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但拿到補貼的都是原本就農業發達的地區,這進一步拉大了印度國内的貧富差距。
到了1980年,印度迎來了新的時期(我國改革開放也是差不多的時間)。他們終于意識到,以往通過政府通過政治手段幹預的管理措施無法實現經濟增長。尼赫魯的外孫拉吉夫·甘地走馬上任,并采取了很多放寬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降低企業稅項的政策,讓印度的許多行業都得到了真正發展的機遇。
在這段時期,印度的貧困率和嬰兒死亡率開始下降,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但很快,新的問題出現了。由于印度依賴的蘇聯在這一年解體,波斯灣戰争又引發油價飙升,以至于印度政府險些破産。他們從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貸款了18億美元,但也不得不接受後者的經濟制度改革的要求。
這對印度來說是一件好事,經濟制度改革徹底打破了印度國營公司的壟斷,實現經濟自由化,各個行業得以蓬勃發展。從那時候開始,印度經濟開始高速增長,貧困人口大幅下降,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也不斷提高,外彙短缺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憑借人口優勢不斷超越其他國家,也就是正常的現象了。如今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并且仍然保持着比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很有可能在近幾年超越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印度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有分不開的關系。如果按照人均收入來看,印度仍然是一個比較低的國家,在190個國家中排名僅有122。
相比之下,我國雖然人口也非常多,但GDP總量還是非常大的。别看排名隻差了3名,但我國的GDP總量是印度的5倍!算下來,我國的人均GDP還是比較高的,并且已經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标準,有望在最近幾年跻身高收入國家。
需要說明的是,别看印度人均GDP不高,這不意味着印度沒有足夠的發展潛力,畢竟咱們國家也是從大量人口累積的GDP發展起來的。巨大的人口和GDP體量,意味着巨大的市場,這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的優勢之一。
而且在印度,貧富差距仍然非常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彭博社的全球實時富豪榜,印度首富高塔姆·阿達尼在前幾天以1370億美元的個人财富淨值跻身世界第三,成為了首個在該榜單排名前三的亞洲人。相比之下,印度國内仍有大量兒童營養不良,近一半的女性是文盲,2/3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這是當初印度政策的後遺症。
對于未來,印度還是相當自信的。今年8月15日,在印度獨立75周年的慶典上,莫迪就表示,印度要在25年後,也就是獨立100周年的時候成為發達國家。我們當時說了,國際上沒有公認的發達國家标準,主要衡量指标就是人均收入。這意味着,印度在提升人均收入方面,還是雄心勃勃的。
2021年,印度的GDP大約是3.15萬億美元,世界第四的德國是4.22萬億美元,第三的日本是4.94萬億美元。印度的下一個目标,就是5萬億美元。當然,印度和我國的17.73萬億美元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但印度跻身世界第三還是有可能的。如果看得再長遠一點,未來某一年,世界前三很可能依次是中國,印度和美國。
話說回來,我們不是美國人,不會擔心别的國家發展得好不好甚至見不得人好,印度發展得好壞對我們沒有影響。但我确實覺得國内普遍流行的笑話印度的風氣确實不太好。
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叫“笑話人,不如人”,我當然不是說咱們不如印度,但不希望大家對一個和我國近2000公裡邊界線的國家有誤解。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不戰,但了解鄰國的真實水平,是發展自己國家的最基本條件。#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