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他受“胯下之辱”的時候,曆史上雖然沒有記下具體時間,不過大約應該是十幾歲或者二十來歲的時候。
因為那淮陰屠夫在侮辱他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若雖長大”,就是說韓信已經長得很高大,顯然是成年了。施舍飯給他吃的漂母也說了一句“大丈夫不能自食”,漂母把他稱為“大丈夫”,顯然說明他已經成年。
(韓信)
如果他是二十來歲,那恰好是秦始皇死掉胡亥繼位的前後(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這個時間段,拿陳勝的話來說:“天下苦秦久矣。”也就是說,有識之士都知道秦朝進入了最後的瘋狂時期,有人“揭竿起義”,那幾乎是一定的。隻是看這個“揭竿起義”在哪一個點爆發。
我為什麼說大家都在等待着“揭竿起義”呢?我們從陳勝吳廣一呼百應就可以看出,其實很多人早就已經做好了造反的準備,等在那裡了。
韓信讀了一肚皮的書(至少讀了一肚皮的兵書),他對當時的天下大勢是很清楚的,知道大家都在準備造反。不過,韓信這個人,他可能一直對承頭當老大興趣不濃,他隻想功成名就,封侯當王。
我為什麼說韓信當老大的心思不強烈呢?有兩點證明:一是韓信在後來手握重兵的情況下,卻并不自己做大,而是去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也就是說,他在最好的機會上都沒有做大,可見他從來沒想做大。二是他對待淮陰屠夫那幫潑皮的态度。如果他想做大,他就應該把那幫潑皮團結在他周圍,就像劉邦當年團結了一幫潑皮一樣。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和他們保持距離,可見,他始終沒有做老大的心思。
(胯下之辱)
韓信沒想過做老大,那他想做什麼呢?就是找一個明主來賞識自己。韓信其實一直在找明主,去投奔項羽,項羽不賞識他,又去投奔劉邦。劉邦不賞識他,他又想走。(連我們都為他着急,難道他不可以自己扯起部隊幹事嗎?)
要找到明主賞識,自然要做一些特别的扯眼球的事情。情願乞食不幹事卻佩一把寶劍,就是扯眼球的事情,而從淮陰屠夫胯下鑽過去,更是一件扯眼球的事情。試想,一個長得高大英武,身佩寶劍的人,居然從别人胯下鑽過去,還不扯眼球嗎?
扯眼球會産生兩種效果,在一般沒見識的人看來,這個孔武有力的人是膽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但在有見識的人看來,這個人非同凡響。
為什麼說他非同凡響呢?因為他能“忍”,是絕對的“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當年黃石公為什麼要反複羞辱張良,才把兵書傳授于他,就是看他有沒有能“忍”的功夫。所以,這個“忍”字非常重要。
(張良)
“忍”不是一直忍,是“小忍”,不為小事生氣,把命留着幹大事,“小不忍則亂大謀”。有識之士,當然明白韓信是在“小忍”,當然會欣賞他。
所以,韓信就這麼鑽過去了。
(參考資料:《史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