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百名志願者一起打開攝像頭,在鏡頭前比出顆顆愛心,拍下這張線上抗疫案例督導及分享會的志願者集體照。說起這張上海抗疫攻堅戰時期的特殊照片,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永青心有感慨:“我參加的共同抗疫,心靈相守公益心理健康咨詢項目,截止到目前,已經處理咨訪個案超百例,覆蓋人群有封控區居民、方艙醫院内人群、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等。”
這個抗疫心理咨詢團隊大部分志願者年齡都在30歲左右,在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中,抓緊時間接聽電話,回複大家的提問,在傾聽與溝通中,共同構築強健的心理防護牆。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邀請相關領導一起,大家充分交流,相互鼓勵和溫暖,我們身後有各級黨委政府做強大後盾,幫助一起解決和處理問題,距離不能阻隔相通的心靈,經過2個小時的會議分享後,志願者們打開攝像頭,在鏡頭前比出顆顆愛心。
經過大家全力以赴的攻堅戰,上海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中向好,但仍不能有絲毫僥幸松勁,要連續攻堅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風險。楊永青老師表示,守護好社區居民、一線抗疫人員群體心理健康,是每一位心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我們互相陪伴、彼此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共同守護好市民的心理健康,迎接日常的上海早日回到我們的身邊。
三個接待組和一個回訪組,
開通三路熱線電話與線上預約
從3月初開始,我和社區志願者們一起參加了黃浦區五裡橋街封控社區的服務工作,開展了心理健康疏導及咨詢。在4月1日淩晨1點多,我接到了電話,由黃浦區委政法委牽頭協調區衛健委等單位招募具備心理咨詢資質和相關工作經驗的志願者共同開展“共同抗疫心靈相守”公益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任務,面向全區開展心理健康疏導及咨詢工作。
雖然我做過很多心理援助的工作,但這次志願者招募及準備工作最大難處在于準備時間非常緊,讓我感動的是僅僅在10個小時内,就有100多位報名者,其中有我的老師、學生、還有很多許久未聯系的同學和同行們,這些志願者們大部分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以及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工作者,他們主動承擔起志願團隊分組、管理等工作,我們一起在兩天内完成所有志願者的擅長領域、綜合能力、專業背景等相關資料的整理,編寫完成《項目接待流程》,選出四位經驗豐富的組長,分别組成三個接待組和一個回訪組,開通三路熱線電話與線上預約,并火線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潘桂花主任、上海瑞金康複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陳俊彥,他是2020年第一批參加武漢抗疫的最美逆行者等擔任項目的指導專家。整支隊伍于三天後正式交付,投入心理健康公益咨訪工作。
項目在投入運行3天後,針對已接待的數十個案例進行彙總,我作為志願者團隊的負責人決定在線上開展一次面向全員案例分享會,在強化培訓接待流程同時與志願者們對相關案例進行深度剖析,總結分享好經驗、好做法,同時邀請黃浦區委政法委領導參加線上交流。他對志願者的無私付出表達了衷心感謝。我們為志願者們鼓勵加油,與各方力量攜手并肩,共同打赢上海疫情防控這場大仗硬仗!
每一個人的點點微光,
可以凝聚成明亮的火炬
有一位青年因在酒店滞留而産生心理問題讓我影響深刻,這位青年在上海參加培訓後,他已購買月底返程的機票,但嚴重的疫情使其不得不滞留在酒店。在一次與愛人通話時的争吵,讓他瀕臨崩潰,在110、120及時幹預後,酒店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我們,我在安撫對象的情緒後,與他做了不再進行自我傷害的約定,我們還聯系到他在外地的家屬,第一時間安排其來滬進行陪伴……在良好的溝通後,又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他和家人順利地回到了家鄉,對我們的咨詢與協調工作表示了深切的感謝。
我還接到過一位在方艙醫院的癌症病人的電話,她的聲音充滿焦慮,反複描述病症,一再要求出方艙。對于她的焦慮,我耐心地引導她:“我們現在需要一起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一起做些什麼好嗎?”一問一答之間,她語氣逐漸緩和,情緒也慢慢的恢複平穩……
後來我又接到她的來電,從聲音中就聽出她的精神飽滿多了,她告訴我,前幾天已經出方艙醫院,進入隔離醫院治療,真心感謝我們這個團隊,在她情緒焦慮和低落的時候,真正地幫助到她。目前她核酸檢測結果已轉陰,等隔離期滿就可以去化療了。聽了她的近況,我瞬間有種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的感覺。
在一線抗役的醫護人員及社工,大家在持續緊張的工作中,也會感到疲憊。我們也接到過他們的來電咨詢。我們以耐心的傾聽與疏導,讓大家調整心情,彼此鼓勵,堅信這是一場集體戰役,我們共同面對挑戰,心理咨詢工作者一直在大家身邊,我們一起直面困難,同心守滬。針對這些抗疫時期的案例,我們會定期召開案例督導會,秉承專業、關愛及做好自我保護的原則,耐心地與志願者隊員進行分享與讨論,我們相信每一個人的點點微光,可以凝聚成火炬!
有愛有智的心理援助,
建設良好的心理韌性來有效應對
其實不管是“上班族”還是“上學族”,多多少少都受到這波疫情的影響,使我們原本生活、學習、社交等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們的行為模式。而疫情終将過去,我們的生活也會恢複日常,我們要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慢慢地恢複到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狀态中,讓我們就從基本的生活安排開始,早上起來,先做運動,因為正常上班(上學),是有運動量的,比如要擠地鐵、要開車,而現在居家沒有消耗量,因此需要去喚醒身體的機能,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網課),“該喝咖啡的喝咖啡,該喝下午茶的喝下午茶,把自己的作息時間調整回來,逐步恢複到常态化的工作(學習)上。”
這段時間居家辦公和學習,可能受到環境的影響而降低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那我們就把家進行一下簡單的場景分區,比如卧室就是用來睡覺的,客廳作為我們學習區、工作區,陽台就是鍛煉休息區。同時,我們也可以做計劃,因為聚焦當下的計劃,也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手段,讓我們用紙和筆,實實在在地寫下計劃,讓目标明确化、可執行化,重拾對未來的生活信心和期許。
在我們人生長旅中,疫情隻是一段時間,對我們現在的生活産生了顯著影響,但不會改變我們長久的規劃。在我們人生經曆中,會遭遇各種突發狀況,會産生焦慮、不安、恐慌、緊張等情緒,這是一種應急的心理狀态,我們要接納自己在社會情境發生改變時,給我們帶來的應激反應,因為适應往往比逃避更有效。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韌性和心理适應性,有愛有智的心理援助幫助我們在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及時去調整、适應,進而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法。
作者:楊永青(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王雪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