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浙面為什麼偏甜

江浙面為什麼偏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9:04:16

江浙面為什麼偏甜(蘇南面蘇北面究竟哪裡不同)1

對于蘇北人來說,過了長江,吃面變回了吃面。這話反過來說也行,就是上海和蘇南一帶的人,來到江北,發現吃面不是吃面了。

第一個發現這個問題的,是我太太。太太是無錫人,嘴刁舌尖鼻子靈,不合口的絕不吃。鹽城早餐的扛鼎之作,曾在巴拿馬世博會拿過金獎的東台魚湯面,在她眼裡就是一口魚湯加一碗粗面。湯底還好說,面條不能忍。太太豎起小拇指說:這麼粗一根面,誰能吃得下!

吃不下怎麼辦呢?也有辦法,就是吃澆頭喝湯,面條隻是點綴而已。東台魚湯面的湯,是用豬骨、魚骨、黃鳝骨熬成的,湯白似乳香氣逼人。更絕的是,一碗面端上來,湯裡是不放鹽的,由客人自己酌情添加。不加鹽,湯濃味腥,加勺鹽,頓時鮮掉舌頭。這一加,就吃出鹽的美妙來。隔壁淮安的長魚面,則反其道而行,湯底一般般,大多就是醬油豬油兌開水。但澆頭卻是經典淮揚菜炒軟兜。所謂長魚面的鮮香嫩滑,其實指的還是澆頭炒軟兜。至于揚州雞湯面,雖然太太沒吃過,但場景可想而知。

不為别的,就因為吃的不是蘇南面。

“吃面就是吃面,這兒哪趕得上我們蘇南面,又細又長口感十足。不要澆頭,也能吃得滿口生香。”太太說。

帶着學習先進經驗的态度,在蘇州震澤吃了碗幹拌面。面一上來,就吓了一跳。白生生的二兩細面,澆了一勺子紅汁,沒有肉醬沒有高湯,碗裡連半點油花都不見。攪拌勻了,送一筷子入口,懷疑廚師忘記放鹽了。四下環顧,别人倒是吃得怡然自得,三口面配一塊醬鴨,再聽兩句評彈,砸吧砸吧嘴,再來一輪。于是依葫蘆畫瓢,搭一份柴捆肉。一口肉一口面,慢慢吃出味來。震澤這碗面,說是幹拌面,其實吃的是面的本味,拌料不過是捎帶提個鮮,意思一下而已。這個吃法清淡也雅緻,猶如小家碧玉提着花籃,走在古鎮河邊。

但時至今日,哪有精力欣賞小家碧玉?

太太說,蘇州面再雅緻,趕不上我們無錫面富麗堂皇。于是折回無錫吃了蟹粉面。面條還是二兩細面,澆頭卻是金燦燦的蟹黃炒蟹肉。第一筷入嘴,腦門轟了一下。居然是甜口的,甜!甜得發膩!嘴裡膩成一團。當時心裡就嘀咕,蟹黃蟹膏口感豐富無與倫比,無錫人偏偏取了個膩字,用糖來提升這層感受,這早已不是劍走偏鋒的問題,而是腦筋急轉彎呐!當天早上,不僅僅吃了蟹粉面,還嘗了無錫的小籠包、生煎包,統統都是甜口肉餡。好吃是好吃,就是難以接受肆意放糖的手法。到了中午,看到一桌子無錫排骨、蟹黃粉皮,都是甜得血糖飙升的菜,不由得打了個飽嗝,還是甜味的。

太太揶揄我說,你這個口味土得掉渣,看來一輩子出不了蘇北。

蘇北的面有那麼糟糕嗎?其實也未必,就是發展有些過于粗放了。長江以北,面條變粗,湯底變寬,澆頭也五花八門,份量更是跨越式發展。生平吃過最誇張的一碗面,是在阜甯縣城。面條名為全家福,實則是澆頭随便放,想吃什麼放什麼。請客者頗為豪邁,每人碗裡标配焖肉、大排、爆魚、鹵蛋,外加一份雪菜肉絲。大家對着尖尖的面碗傻了眼,不知從何下手。隻好往下扒拉面條,一扒才發現湯底是茄汁的,牛肉還睡在碗底呢。怎麼辦呢?盛情難卻,吃吧!于是蹂身而上,呼啦啦吃下去,咔嚓嚓咬出來。一碗面吃到頭,人人臉上疲憊不堪。

這種吃法雖不常見,卻也合情合理。蘇北不比上海和蘇南,饑餓記憶很難忘卻。日子稍微寬一點,就拼命往碗裡加,加到吃不動了,心裡才敢松下來。談富貴、講品味,那是幾代之後的事情,是發展階段的問題。現如今,與其附庸風雅往臉上充氣,不如做個土地主來得實際。

地主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觑的。鹽城最新的一家本地面館,打出旗号就是蘇南面,據說還是專門訂制的。對手則是赫赫有名的蘇州朱鴻興。本地面館用的是細面,兌的是紅湯,澆頭十七八種不一而足,點心更是花樣繁複求大求全。平地一聲雷,鑼鼓震天響,堂食有優惠,外賣折上折。幾番來去,朱鴻興居然敗下陣來關門大吉。人們都說,多年媳婦熬成婆,亂棍打死老師傅。

太太嘗了一回,覺得勉強可以接受,先進經驗總算學回來了。至少面條對了七八成。蘇北就蘇北吧,點份外賣坐在自家窗前,落葉至少是一樣的。

沒成想,幾個月後,本地面館又用回了蘇北面。一根面比牙簽還粗,堿味足、嚼勁差,蝦仁、蟹粉、鴨腿之類的蘇南面條元素統統不見了。

太太氣得直咬牙,好的學不來,學壞倒挺快。過江,回無錫吃面!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