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拐杖上樓梯,
撐着凳子寫闆書,
這幾天,一位老師堅守崗位的身影,
深深烙印在幼師學院的同學們心中。
她,就是剛獲得第三屆校“最美教師”稱号的甘劍梅
不久前甘劍梅不慎摔傷,但學生教學時間安排緊湊,很難找補課時間,她稍事休息幾天後,就堅持到崗上課,“能夠克服困難,就盡量不打亂教學秩序、耽誤教學進度。”甘劍梅說道。
讓我們先去聽聽她的學生們怎麼說——
“當甘老師拄着拐杖站在講台上時,我不由得為老師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所觸動。”——連藝煌
“甘老師人很好,還會根據我們的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沈懿
“我是第二次選擇甘劍梅老師的課了,在她的課上我能有所思考、有所啟發。”——朱萍
“在甘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夢想中好老師的樣子。”——徐瑾
“最美教師”甘劍梅
是什麼樣的老師讓學生如此尊敬、喜愛?
一起去看看吧——
把兒歌帶進課堂,讓學生寫起“教育自傳”“開開開,關關關,每天遇到他。開關時,有縫隙,手指要遠離……”甘劍梅所授的教育哲學課上,課前學生們集體唱起了兒歌,“要讓學生先打開心、打開腦,才能更高效的學習。”
“原以為教育哲學課會很枯燥,沒想到這麼有意思!”學生陸倩說。
而甘劍梅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是讓大家有話說。在教授《教育學》這門課時,她讓學生寫起了“教育自傳”。“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受教育經曆,這是他們學習教育學的前經驗,聯系自身的經曆的理解與思考會更有深度與情感意義。”
為此,她鼓勵學生從一個教育體驗者的角色轉換到教育觀察者與思考者的角色,領悟教育理論與教育生活的關系,思考創造教育知識的可能性。
把問題“抛”給學生,陪學生熬夜改論文“成為你自己”是甘劍梅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我希望每個學生都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生方向。”她說。
“老師,課題的前測應該怎麼做呢?”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甘劍梅總是會問:你自己的初步思考是什麼、你打算怎麼做。她認為,很多學生有思考惰性,習慣于什麼都問老師,所以需要培養他們思考的習慣,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遇到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再給予支持。
“我從小到大都習慣按部就班,是甘老師鼓勵我,引導我讀文獻,讓我寫思考筆記,帶我去幼兒園觀摩一線教學……”研究生胡秀娟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是在讀研時養成的。”
胡秀娟畢業後留在杭州的一個幼兒園工作,也師承了甘劍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面對幼兒園裡不擅長表達、動手能力較差,不愛與人說話的孩子怎麼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我理解他,所以每天都會給他一個擁抱和微笑,現在他也漸漸開竅了。”胡秀娟說,“尊重學生,給予愛、鼓勵和适當的引導,這也正是當年甘老師對我做的。”
而陪學生改論文則是甘劍梅引導學生的另一“利器”。論文改到淩晨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最多的一次,學生的論文修改了整整10次,每一面都有十幾個批注。
“我希望通過改論文讓學生明白,不要輕言放棄,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盡可能地好。”甘劍梅說。
自學心理學知識,當好學生的“甘媽媽”“有愛才能溫暖他人。”甘劍梅時不時向學生說這句話,一直以來她将艾裡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必讀書目。“愛是教育的基礎。”她以身為範踐行這一點。
“課堂上對學生的了解十分有限。”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她努力堅持和學生的個别溝通,曾有一個學期,她幾乎和班裡的每個同學都進行了個别溝通。“個别溝通能夠讓老師更具體地了解學生,從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為了做好同學們的“咨詢師”,甘劍梅還自學心理學知識。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問題,則通過查資料或向同事咨詢。面對學生的詢問,甘劍梅樂在其中。“學生願意來和我傾訴心事,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
而大小節日,或是學生的生日,隻要她記得的,都會給學生送上祝福。學生親切地稱她為“甘媽媽”。
畢業多年,徐瑾仍受到甘劍梅的關心和照顧。“剛實習時沒找到落腳的地方,是甘老師直接讓我住到她家裡去。”徐瑾說,“甘老師既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導師,卻仍舊很關心我。後來才知道,還有好幾個同學也和我一樣。”
一次徐瑾手痛,忙于在杭州、金華兩地授課的甘劍梅仍特地為其查詢醫院,并提醒徐瑾平時如何保養。“愛學生,尊重學生,在甘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夢想中好老師的模樣。”徐瑾說。
記者 | 葉蓓
圖片 | 由幼師學院全媒體中心提供
推送 | 葉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