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安門遊玩,除了會對天安門城樓印象深刻外,很多人可能也會對天安門前後的兩對漢白玉石雕的大柱感興趣,那它是幹什麼的呢?
這其實叫做華表,分别位于天安門前後,由漢白玉雕刻而成,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厘米,重約20噸,每對華表間距為96米。
在每根柱子底部基座之上有雕龍圖案,柱身之上雕刻一隻蟠龍盤,并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闆,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有一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犼。
前後兩對柱子之上的朝天犼的頭部朝向相反,天安門門前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人們稱之為望君歸,天安門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内,人們稱之為望君出。
前後兩石犼分别代表着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内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所以它并不是簡單的裝飾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标志。
關于華表的起源和作用,一般有這麼幾種說法:
第一、華表起源于堯舜時期的“诽謗之木”,說白了就是直達帝王的“意見箱”。
晉朝學者崔豹在《古今注·問答釋義》中寫道:“問曰:‘ 堯設诽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谏也。亦以表識衢路也。’”在其他文獻中也早就有堯在國都主要路口設置诽謗木的記載,其目的一是作為路标,給百姓指引道路,另外,百姓還可以在華表上刻下對君王的意見以及對國政的建議,是最早的“塗鴉版意見箱”。
第二、華表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根據就是華表上面的“望天犼”。
原始先民都有圖騰崇拜的文化,天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高的向往。為了與天溝通,先民們設立起了“通天柱”,希望上達天聽接受神明的指示。此後,對于天的崇拜又漸漸轉移到通天柱上。各部落又将各自信仰的圖騰雕刻在柱子上,成為圖騰柱。
第三、華表是一種觀測天文的儀器。
這種觀點認為,華表是古代一種觀測日影的儀表。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發明了立木為杆、以地面為表,通過日影變化來測定方位時辰的方法。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用來觀測恒星,計算恒星的周期。
華表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現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不管其最初的起源和作用是什麼,如今古樸精美的華表在天安門前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着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并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來源| 啟功書法
京彩台灣
bjstb2017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