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火鍋店驚現劇毒藍環章魚
2、火鍋業“高危食材”盤點
3、春節檔來臨,嚴守食安關
第 1284 期
文 | 田果 文博
火鍋店驚現藍環章魚!
顧客差點吃出人命!
如果去火鍋店高高興興吃飯,結果差點吃成“人生最後一頓飯”,多吓人!
1月16日晚間,一則#網友吃火鍋菜品中發現藍環章魚#的新聞沖上了熱搜,原來是一位微博網友在火鍋店看到端上來的章魚食材裡,有一隻和其它長的不一樣,身體呈褐色,帶着斑點,泛着藍藍的光。
這位網友就在線求問科普博主@博物雜志,這是否為藍環章魚,能否下鍋。
@博物雜志回應稱,确實是豹紋蛸(藍環章魚)!它們的毒素是河鲀毒素,毒性非常強且受熱不分解,即便拿回去做紀念也千萬别吃。
它的毒性到底強到什麼程度呢?火鍋餐見了解到,一隻藍環章魚攜帶的毒液量足以毒死26名成年人!
還好最後,這位網友出來報平安:沒吃,讓店家撤下去了。他憑借着自己的知識和閱曆救了自己,但圍觀了此事件的無數吃瓜群衆,還是後怕不已。
他們有的要求舉報店家,“食品經營行業對食材安全的保障要求,絕對不能僅限于常識”。
有的要求揪出供貨商,“老闆賠償完,老闆的損失找供貨商賠”。
也有行業律師認為,如果該飯店銷售含有劇毒的水産肉類行為屬實的話,是違法行為。即使未造成消費者受損,也應受到處罰。
對于大家很疑惑的,這種藍環章魚怎麼流入市場,火鍋餐見也做了查詢,比較合理的說法是,藍環章魚和我們常吃的章魚有着類似的生活環境,比如近海的岩礁甚至潮間帶等,所以有可能和其他章魚一起被捕獲并流入市場。
雖說這次是非常小概率事件,但想想它從漁民捕撈,到水産市場,再到後廚處理,最後端上餐桌,層層環節如果管控嚴格,那大家也不至于如此後怕。
頻頻翻車!
這幾類火鍋食材是“重災區”
雖然火鍋店出現藍環章魚是小概率事件,但也要警惕有毒食材的風險,尤其是餐飲店,近年來,也出現過不少顧客食材中毒事件!
>吃河豚中毒,讓商家百口莫辯
“一朝食得河豚肉,終身不念天下魚”,河豚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将至毒極鮮融為一體,讓人又愛又恨。
2022年5月,四川成都一網友發帖稱,其一行4人參加了海底撈新品品鑒活動,疑似河豚中毒,出現手腳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引發熱議。
海底撈方面回應,門店使用的産品系無中毒風險的食用級河豚。根據顧客提供的醫院化驗報告顯示,主要是炎症反應,并非神經中毒。
其實,2016年,河豚就迎來了開放,無論是養殖,還是流通、售賣,資質要求嚴格,2022年3月,上某餐飲公司因非法制售6公斤河豚魚肝,依法沒收違法所得2810元,并處罰款13萬元。
現如今,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主打河豚的火鍋品類,務必要獲得相應資質,對後廚流程嚴格把控,避免出現扯皮事件。
>螃蟹危機,品牌聲譽一落千丈
2022年初,有多名網友爆料,在成都太古裡一家名為某漁泰式海鮮火鍋用餐後,出現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現象。
該網友介紹,由于1月17日是該店的會員日,螃蟹免費不限量供應。
“螃蟹危機”在餐飲業時有發生,2021年,某哥倆肉蟹煲,被記者卧底發現裡面的螃蟹居然是隔天殺剩下的,沒有用完就直接放冰箱裡冷藏,第二天再賣給客人吃。
衆所周知,螃蟹死後不能食用的原因就是菌落超标,螃蟹一旦死亡,他體内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這對經營螃蟹的火鍋餐廳也時刻警醒,切勿将高危食材流入餐桌,尤其是海鮮類食材,新鮮度是關鍵,守住企業生命線。
>警惕野山菌中毒,做好品控
野生菌有着與生俱來的天然香味和鮮味,營養價值極高,目前,不少火鍋店已經開始上新野生菌類的涮菜,并且菌子火鍋的聲勢也越來越大。
劉亦菲新劇《去有風的地方》讓雲南大理的美食不斷出圈,其中就包括菌子火鍋。但據說,每五個雲南人,就有一個吃菌子中過毒。
不久前,一名女子和朋友去吃野生菌火鍋,發現老闆上菜時異常謹慎,隻上菜不給筷子,害怕客人提前偷吃。對此有網友評論,老闆是個聰明人,變着法子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 網友朋友圈截圖
在雲南人心中,吃菌子火鍋的上品正是雞枞,它縱向排列的細胞是所有菌子中最長的,這使得雞枞有着美妙的咀嚼感。
但切記,吃食用野生菌,一定要煮熟後才能吃!
此外,還有牛蛙、鴨血等,都屬于高風險食材,在此不再贅述,餐飲商家要格外注意,切勿因小失大!
春節檔來臨
火鍋老闆謹防食安事故
馬上,大家就要迎來放開後的第一個春節檔,各地恢複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這也給了許多老闆信心,要在春節檔大幹一場。
面對即将到來的就餐高峰期,火鍋老闆一定要尤其注意食安問題:
對進貨渠道嚴格管控,落實索證索票制度;
加強關鍵食材的全程可追溯;
食安培訓必不可少,營運監督要強硬;
做好緊急應對方案。
經曆過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對食安的脆弱神經, 經不起再刺激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