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在鄭州市有成千上萬輛共享單車,每天承載着許多市民出行。地鐵站口、公交站旁或者商超附近,你能看到一列列排放整齊、铮亮如新的單車,卻不知道背後有無數個單車運維人員通過繁雜有序的工作,來讓這個城市的人們有了環保、節約的出行方式。3月3日,大河網記者采訪到了哈啰單車運維人員張愛連大姐,來一起聽聽她的故事。
初次見面,張愛連正在五一公園地鐵口的單車停放點鏟單車上的小廣告,幹淨利索的短發、整潔的哈啰工裝,陽光下的張愛連看起來神采奕奕。
單車運維員,剛接觸到這個名字時,張愛連剛剛結束了自己在棉紡路丹尼斯超市的熟食生意,“有了疫情後,來店裡買熟食的客人越來越少了,連成本都顧不住。就把店鋪關了。”
2019年6月份,張愛連入職哈啰單車,從事單車運維工作。在這個靠力量以男性為主的行業,張愛連一幹就是3年。整個中原區隻有兩名女性單車運維員,張愛連就是其中之一。月季公園地鐵站、五一公園地鐵站還有碧沙崗站,張愛連主要負責這三個地點的單車運維。
“快遲到了吧?趕緊走,車子我來停。”“小葉,今天有點晚啊,睡懶覺了吧?”因為每天都要在地鐵口工作,張愛連漸漸和乘坐地鐵的年輕人們熟了起來,因為共享單車,陌生的人之間也漸漸有了溫度。
城市節奏的緊張也讓人在慌亂中落下許多東西,水杯、書包或者是還有餘溫的早餐,“月季公園地鐵站那裡有幾個花盆,我會把落在單車車筐裡的物品放在花盆裡,年輕人們找不到東西,下班回來就會在那裡找,已成為一種習慣。”張愛連說,每次看到滿懷期待的眼神變為開心的笑容,就覺得那聲感謝暖暖的。
一輛共享單車17公斤左右,張愛連每天要移動上百輛随意停放的共享單車到正規的停車點。除此之外,清掃、噴洗、鏟小廣告、為鍊條上油,這些工序一個也不能少。
“聽年輕人們說‘小藍’騎着最舒服也最輕快,就覺得特别開心。”張愛連說那是對自己工作的一份認可和贊美。
說起工作中的難忘事,張愛連想起了鄭州7.20暴雨時的場景。
“也沒想到那天會下那麼大,下午的時候看到暴雨裡幾輛單車的黑色皮座浮在水面上,當時就想着趕緊把它們撈出來,要不沖到别的地方,就損失大了。”張愛連用盡全身力氣将單車一輛輛拽出來,移到地勢高的地方。等把埋在水裡的單車全部移出來,張愛連坐在地上一直後怕,“感覺再晚一會,命就沒了。”
720暴雨期間,鄭州市數以萬計的共享單車成為交通癱瘓時最重要的通行工具,而企業做出了一個很暖心的決定,災情期間所有車輛免費騎行。看着一輛輛沾滿泥巴的“小藍”停在城市各個角落,張愛連知道,這個城市依然在通行。
尋找單車也是張愛連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市民會将單車騎到特别不容易找的地方,我們就得一輛輛找,然後将他們移到合規的停車點。”
“有一次手機軟件上顯示一個居民區的路上有一輛共享單車,可是我去了兩趟都沒有找到。第三次去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地點附近不遠處有一個地下步梯,走下去才發現這輛車子停在地下室的負二層。”張愛連說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她記得時間最長的一輛車,120天才被找到,讓她心疼許久。
提起有沒有什麼新的心願?張愛連說,“沒有啥心願,就希望大家在歸還車輛時,盡可能地放在規範的停車點。”
單車承載的不僅是重量,更是人們的拼搏和夢想。其實對張愛連來說也是如此,今年已經62歲的她沒有更多的想法,就是想把這份工作做好,張愛連身邊的同事也都是50、60年齡段的,他們來說,共享單車就是在城市裡生活下去的依靠。
還有三個月,張愛連就在這個行業幹了三年。一件事,一輩子,張愛連說要幹到自己搬不動車輛那天。從一開始的試試看,到現在的離不開,支撐張愛連幹下去的是一份職責,也是對生活的那份熱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