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紀大了,話越來越少,沉默越來越多。
沉默,不是沒有話說,而是能理解自己的人越來越少。
人到中年,選擇了沉默寡言,就是選擇獨自一人去面對孤獨苦難。
01 沉默寡言,是中年人的成熟
古語有言:
“博知者寡言,半知者放言,無知者肆言。”
學識淵博的人,往往是話最少的,因為他有了更高的視野和格局,從來不對任何事情發表偏見。
一知半解的人,卻很愛高談闊論,顯擺自己的“知識”,其實是個半桶水。
無知的人,往往是那些橫沖直撞、胡言亂語的人,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巴特爾的《随心所語》中有這樣一句話:
“大悲時不發言,大喜時不許諾,大怒時不争辯。”
詩人蘇轼,在中年時,遭遇多次事業挫折,接連被貶至偏遠地區。
蘇轼面對同事嘲笑辱罵、朝廷的打壓,選擇了沉默。
孤身一人,前往黃州赴任,沒有薪水,沒有糧食,住着茅草屋。
他不悲,不争,也不言。
生活還是繼續,蘇轼買下幾塊荒地,墾地種菜,靜待收獲。
他知道苦難不會憑空消失,唯有堅定内心,才能跨越種種障礙。
他在《定風波》裡寫道: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人到中年,隻有自己能依靠。面對家庭的重擔,隻能學會在沉默中砥砺前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年人的沉默,是在歲月磨難之後,沉澱出的内斂成熟。
02 人到中年,不言喜,不語悲
“塞翁失馬”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塞翁是一個當地的商人,他養了一匹馬,結果突然失蹤了。
鄰居跑過來安慰他:“你那匹馬養了這麼多年,可惜了,太不幸了。”
塞翁說:“再等等看吧,或許沒有那麼糟糕。”
結果第二天,那匹馬自己跑了回來,還馱着一袋黃金。
鄰居急忙向塞翁道喜。
塞翁卻平靜的說:“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不必那麼高興。”
果然,後來塞翁的兒子,騎着這匹馬出去玩,結果不幸摔斷了一條腿。
兒子躺在床上痛叫,怨天尤人地說道:”父親,我怎麼會這麼倒黴呀,這一生都毀了可怎麼辦。”
塞翁依舊冷靜的說:“世事難料,或許并沒有那麼糟糕。”
結果真的發生了反轉,戰争爆發,軍隊來村莊裡召集青年去當兵,而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無法參加。
當許多青年喪命于戰場,而塞翁的兒子卻幸運地保留了自己的命。
正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福禍相間,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一切都在變化中。
喜不言,悲不語。
保持一顆平常心,靜靜等待所有事情的發生,接納并朝前看。
人在順境得志時,切記不要得意忘形,狂喜之下,反生禍端。
而當你在逆境時,不必悲傷,沉默努力,熬過苦寒,梅花終會絢麗綻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落雪無聲,自成一景。
03 中年之後,明白世間好物不堅固
著名作家楊绛先生,于中年遭遇人生重挫,女兒、丈夫相繼去世。
一家三口,隻剩下她孤伶伶的一個人。
她寫道:“世間好物不堅固,彩雲易散琉璃脆。”
楊绛沒有繼續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選擇了堅強,一個人好好地活下去。
每天早起晨練,給自己煮一碗粥,上午看一會兒報紙和書,然後開始一天的寫作。
她出版了《我們三》等等書籍,也翻譯了諸多國外名著。
“人生是不确定的,但是我們要以成熟的内心去接受這一切。”
家庭、工作、婚姻、金錢,所有事物都是脆弱易碎的,而我們需要訓練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美國尼古拉斯教授在《反脆弱》這本書中寫道:
反脆弱就是應對不确定性或者黑天鵝事件的時候,不但能夠用方法避免損失,而且能夠在這次事件中變得更加強大,扭虧為盈。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具備了反脆弱能力,她能夠迅速應對危機,調整好情緒,做出做好的決策,及時止損,轉危為安。
尼采有句名言:“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将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人到中年,離不開“危機”兩個字。
上有父母需要撫養,下有孩子嗷嗷待哺,生活的風險遠遠大于以往,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反脆弱”能力。
做多手準備,進行全局思考,同時不被一時的困境所陷住,這樣我們才能能從中年危機中變得更強大。
04 越是沉得住氣,越有福氣
魯迅曾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将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中年之後,任何崩潰都是靜悄悄的,因為沒有人會對你“感同身受”。
戰國時期,楚莊王繼位三年,沒有發布任何法令。
臣子問他:“一隻大鳥落在山丘上,三年來不飛不叫,這是為了什麼,難道已經喪失了鬥志??”
楚莊王回答:“三年不展翅高飛,是因為要養精蓄銳;沉默無聲,是要觀察、思考。雖不飛,飛必沖天;雖不鳴,鳴必驚人!”
初出茅廬的人,總是急于表現自己、争着立功,結果卻被社會所壓垮。
越是成熟的人,越能沉得住氣。
靜待時機,在默默無聞的耕耘中開拓出一片天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