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國内改編版電影《十二公民》,随後又看了原版的《十二怒漢》。雖然取材于同一個故事,但兩個版本帶給我的感受并不一樣。國内版的《十二公民》完成度很好,在我看來算得上優秀的改編作品,但仍有它的一些不足,下面來聊一聊。
一、一部改編非常用心的電影,值得贊揚
先說說優點吧。
電影《十二公民》完成度非常高。基本的故事框架沒有變動,改變細節使之更加接地氣,顯得更加真實。故事梗概:一件殺人案,看似證據确鑿。學校組織模拟法庭,審理此案。12個陪審員中11個人選擇有罪,隻有一位8号先生投了無罪。随着讨論的進行,案件的疑點一步步浮出水面,最終12位陪審員都投了無罪。
1、人物身份的改變,代入感更強。
《十二公民》中12位“陪審員”的身份做了改變。變得更加本土化,北京土著、出租車司機、小賣部的老闆、學校的保安等等,讓觀衆更容易被帶入劇情。
其中一個“陪審員”是一位老人,我覺得國内改編版的《十二公民》比美版的《十二怒漢》塑造的更好。老人這個角色,也就是坐在8号先生旁邊,第二個支持被告無罪的人。8号先生面對大家的反對,孤注一擲說再次投票,如果還有其他人選擇無罪,那麼就要繼續讨論下去,如果沒有人支持無罪,他決定尊重大家的意見。對于在電影中改變了整部故事走向的關鍵情節,理論上需要更有力量的支撐。
在《十二公民》中老人的行為背後是有很強動機的。他年輕時曾經被批鬥過,也曾被一個“批鬥”他的人溫柔的保護過。他想去支持一下這個男孩,這個男孩也在面對類似于他當年所經曆的局面。正是由于他的人生經曆,他的行為顯得更加合理。而《十二怒漢》中,老人投票無罪的理由是他覺得8号在孤軍奮戰,萬一那個小男孩是無辜的呢,他想聽到更多的讨論。他的行為背後的邏輯支撐是薄弱的,電影裡并沒有給出一個強有力的解釋。
還有被告的設定也做了更改。美版《十二怒漢》中被審判的男孩是一個貧民窟的孩子,有着犯罪的前科,十五歲因偷車進感化院,持刀械鬥被抓過兩次。美國社會對于貧民窟長大的孩子總是懷有很深的偏見,他們往往是早早辍學,不幹正事成為小混混。所以他殺人,從律師到陪審員大都認為他是有罪的。《十二公民》則把這個嫌疑犯的身份變換成了一個富二代,這個設定更符合國内的情況。國内沒有貧民窟更沒有形成那種固定的思維,換成了富二代,利用部分人的對富二代的偏見以及仇富心理,更能引起共鳴。
2、老戲骨演技的加持讓整部電影增加了光彩。
電影中韓童生、何冰兩位演員的對手戲,真的是非常精彩,張弛有度,把電影中兩個人的矛盾沖突體現的非常到位。電影最後韓童生飾演的出租車司機以1敵11,那種困獸猶鬥,那種歇斯底裡,诠釋的非常到位,讓很多人帶入了這個人物的情感變化中去。比美版的《十二怒漢》代入感更加強烈。
二、也談一談不足之處
作為一部改編的電影《十二公民》已經可以算的上優秀了。前面說了優點,我也想談談它的缺點與不足之處。
關于最初設定的先天不足。因為從一開始這個所謂的庭審就是模拟的。美國的司法體系是采用了陪審員制度,與國内的制度并不一樣。即使國内翻拍的版本采用了一種看似折中的方式,利用學校模拟法庭的方式來呈現陪審員這樣一種形式,雖然這樣的設定使之更加符合國内情況,但也讓緊張的庭審變成了一次模拟補考,我們都知道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假的。這就是《十二公民》這部影片的無法彌補的先天不足。
社會性歧視變成了地域性歧視,格局變小了。美版中的一位“陪審員”說貧民窟的孩子沒有學好的,雖然他身邊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也有好的,但是極少數。看似中肯的話中卻包含了很大的社會性歧視。但國内版中這位“陪審員”變身成了“北京土著”說的是外地人沒有好東西,雖然他身邊也有好的外地人但畢竟是少數。把觀衆的情緒引導到了地域歧視中去,格局一下子變小了。
關于8号先生的身份問題的一點争議。作為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率先提出無罪的8号先生。在國内版本中他是檢查官,正是因為他是檢察官,所以在模拟法庭中他的立場更是偏向于公正,不會被大衆的聲音所影響。在美版《十二怒漢》中8号先生的身份是一個建築師,他是一個普通人。這樣的設定更能體現出普通的人也是有獨立的判斷和懷疑精神的。兩者身份的不同,影片所代表的立場不同,我很難做出一個取舍。但更希望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以及不被大多數人所影響的勇氣。
關于結尾的處理方式略有不足。《十二公民》給了一個閉合結局,“陪審員”一緻通過無罪,模拟法庭宣判了無罪,事後真正的審判也是判了富二代無罪,抓到了真正的兇手。雖然在結局上有頭有尾,但對于體現的“疑罪從無”的觀點支撐略有不足。美版《十二怒漢》中結局是開放式結局,沒有說明被告是否為兇手,而是更尊重最開始的理念,如果陪審員對證據有所懷疑需要判定無罪這個理念是高度統一的。
三、個人的一點思考:《十二公民》的故事展現了對于生命的尊重、在劣勢中堅定自己不随波逐流、每個人價值觀的體現等等,這部影片是優秀的,在有限的畫面中展現出了更多的關于人性的探讨。但個人覺得無論是美版還是國内版的故事,都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靠着一個人的力量去力挽狂瀾。但如果這個人是錯誤的呢?換句話說,如果他是壞人是惡意的呢?
在電影《催眠裁決》中,同樣的陪審員制度,同樣的大部分人都同一個立場。張家輝飾演的許醫生,因為精通心理催眠而被人威脅要去催眠陪審員去改變自己的立場,他做到了。雖然最終他用障眼法愚弄了壞人。同樣的個人英雄主義,一個人以一己之力去改變整個局面。如果力挽狂瀾的人是個壞人呢?
個人能力是值得敬佩的,但我更希望看到,能有更多的人擁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去堅守自己的意見,而不是被一個“英雄”去影響自己的判斷。
結語:談了這麼多這部電影的優秀與不足之處,個人覺得《十二公民》依舊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好電影。希望看到電影裡陪審員改變的同時,鏡頭外的我們也能有所改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的,試着堅持看看,而不是“寡不敵衆”的選擇随波逐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