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下簡稱:普獎)揭曉,震驚全網!
要知道,普獎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往屆得主就有:
打造盧浮宮輝煌盛景的“華人之光”貝聿銘。
化奇思妙想成上帝曲線的“建築女王”紮哈·哈迪德。
但這一次,獲獎者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卻颠覆了所有人的價值觀,驚豔建築界…
他的作品,沒有五彩奪目的玻璃金屬,全是地裡現刨的黏土。
他的設計,沒有天馬行空的曲線弧度,隻有紅磚木柱和鐵架。
他的建築,和地标沒一毛錢關系,和豪華無半丁點瓜葛。
他做的一切,隻為——活着。
1965年,凱雷出生在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居裡才疏學淺,得知此地全賴B站@小約翰可汗去年的一個視頻。
借他的話,這“鬼地方”,存在感和薯片裡的空氣差不多,人均教育水平和胎教差不多。
旱季極長,氣溫高達45℃,雨季雖短,暴雨卻沖得地陷房塌。
年年上榜“世界七大最窮國家”,沒水沒電沒醫療機構,所謂:“前世不修,生在非洲”。
但凱雷總說:“我是幸運的。”
他是甘多村長兒子,是村裡第一批有機會讀書的小孩。
7歲那年,他背井離鄉20多公裡去城裡讀小學。
說是“小學”,更像個水泥蓋的石棺,100多人擠着,又悶又熱,别說讀書了,拖鞋都給熱熔了。
他争氣,1985年拿着獎學金到德國勤工儉學,白天學搭棚木工,晚上惡補中學課程。
30歲,凱雷才考上柏林工業大學。
畢業後,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随便找份工作,潇灑自在,但卻忘不掉那一幕——
每年離家上學前,村裡的婦女都會從衣角裡挖出一枚硬币,塞到他掌心。
“這是她們唯一的存款,她們一輩子不識字,卻傾盡所有,支持我的夢。”
凱雷,沒讓她們失望。
他建立基金會,半省半籌,2年存了5w美元,帶回老家。
但凱雷一開口,大夥懵了。
“我要用黏土建小學。”
這黏土是甘多的“窮人材料”,遍地都是,窮人挖點土搭把稻草就當房子,可這玩意,暴雨一來,陽宅變陰宅。
村民們搖頭,凱雷就連夜用黏土砌磚搭了一個拱頂,天亮時,他站在上面喊道:
“鄉親們,相信我,一起幹!”
鄉親們半信半疑走上拱頂,從跑到跳,最後對着凱雷大笑。
凱雷到處遊說,全村動員,他說:“這不是我的作品,是甘多的學校!”
這下好了,有人推薦哪裡的黏土最好,有人傳授怎麼搭泥磚不塌,有人說咱家還有兩頭驢,全拉來了。
男人光着膀子搬磚砌牆,女人頂着陶罐排隊支援,小孩赤着腳丫到處挖泥。
為了夯平地闆,爺們踩累了媳婦砸,媳婦砸累了老奶奶拿着石頭來敲,終于把凹凸不平的爛地,磨得光滑如鏡。
材料磚牆到位,可散熱這個老大難咋辦?
凱雷堅持:能省則省,知識填坑。
“我首先考慮的是不借助人工冷卻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改善環境。”
他設計出一種“雙屋頂”結構,第一層泥磚搭成,通風透氣,第二層鐵皮懸空,遮風擋雨。
兩層之間熱空氣排出,冷空氣過濾,硬是省下了空調風扇。
省下的錢,他們全拿去買教學設備、桌椅闆凳。
落成之後,甘多小學的就讀人數從120人暴增到700人,幾近6倍。
小孩們衣衫褴褛、滿身泥土,提着農藥編織袋做的書包,鞋都沒一雙,但從今往後,他們有了最棒的學校——
腳下的地,是奶奶踩平的,頭上的磚,是爹娘搭起的。
而凱雷則把唯一的色彩留給那幾扇百葉窗,陽光照入時,像彩虹升起,照進童夢。
這項目,凱雷既當甲方又當乙方,投資方、包工頭、技術指導、财務出納、宣傳廣告,大小全包。
他卻笑說:“這是甘多鄉親們的傑作,作為一個建築師,唯一的關注點,就是人。”
甘多小學讓凱雷赢下了“阿迦汗建築獎”,一戰成名後,投資蜂擁而至,他的公司亦應運而生。
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偏要擡頭看看月亮。
凱雷謝絕了大老闆大項目,又跑回了老家。
“在布基納法索,年輕人賺錢隻能離鄉别井,我把項目帶回去,他們就能一家團聚又養家糊口了。”
2010年,他設計了“歌劇村”,用的依然是周邊的黏土、紅石、木材。
凱雷知道,鄉親們看不懂設計圖,他就先把設計做成模型,然後手把手教年輕人建村子。
歌劇村呈螺旋形,取“生命無限”的寓意,裡面包含了學校、社區、醫療中心。
從此,孩子們不必為了求學和父母分離。
2014年,凱雷設計了舒爾格中學。
他本就是農民的兒子,眼見周邊的桉樹不遮陰耗養分還不能吃,幹脆砍了做成籬笆外牆。
陽光透入樹幹,保證了日照,又阻擋了酷熱。
但樹不是白砍的,凱雷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
他在當地發起了“芒果計劃”,教村民們轉種芒果樹,樹大好遮陰,果多能吃飽。
他讓每個學生都照管一棵果樹,孩子們在樹下玩耍、念書,待芒果飄香時,他們也已長大成人。
凱雷說道:“我沒啥願望,就希望孩子們都能和我當年一樣學有所成,然後用自己的職業,做出貢獻。”
往後十年,凱雷的項目如雨後春筍,在故土拔地而起。
他拉贊助,帶項目,教技術,用的是當地掘石場的殘料,挖的是遍地不要錢的黏土,雇的是村裡的男女老少。
獅子初創園
馬裡國家公園
醫療中心、醫生公寓、孤兒院、健康與福利中心......
他像當年那些從衣角裡掏出硬币的婦女一樣,傾其所有,讓家鄉越來越好。
萊奧醫生之家
外科診所與醫療中心
醫療與社會服務中心
網友稱贊他,沒有脫離群衆的高級趣味,從農村中來到農村中去。
有人誇獎道,這才是給“人”住的!即使在窮山惡水之地,也能活出詩意。
誠然,建築界将凱雷譽為光的大魔術師,風的吟遊詩人。
他用草木為篩,馴服赤道毒辣的太陽,将其過濾、柔化,變作碎星微煦,彩虹光雨。
他取泥石為巢,安撫非洲肆虐的熱風,讓其升騰、流轉,吹出笑聲不斷,書聲琅琅。
然而,有人會問,為啥投資那麼多,凱雷卻始終不肯用現代機械和材料?
原來,用黏土建房,一是簡單易得,二是不會污染環境。
最重要是便宜,家家戶戶都能負擔得起。
“我希望,每個窮人,都能有房子住。”
不用現代大型機器,是為了促進就業,人人有工開,家家有飯吃。
在建造的過程中,凱雷把所學所知教給村民,一代傳一代,老家雖貧,但知識無價。
他笑道:
“若有一日,我倒地而亡,那至少在甘多會有一個人站出來,完成我未竟的使命!”
凱雷從不曾以高高在上的設計師姿态去“打救”老家,在他心中,家鄉處處有智慧,滿眼皆風光。
倫敦的蛇形回廊,他用木材打造出非洲紡織品的紋理。
美國Xylem展亭,他用樹樁模仿熱帶白蟻洞穴的切面。
科切拉音樂節裝置藝術,他讓世界看到了家鄉生命樹的姿态。
“人們總愛追随歐美的現代繁華,卻将造就這個國家的東西抛之腦後。”
“無論出走多遠,也别忘了回家。”
普獎揭曉那天,凱雷望着鏡頭,把這一番話送給了所有建築人:
“但願我所做的一切,能讓人們感到快樂,也能啟發後人,大膽地去追随着你的夢吧!”
今年,凱雷已經57歲了。
他依舊在非洲最貧窮的村落,做着最“簡陋”的工程,卻拿着全世界至高無上的建築大獎。
在布基納法索,人們可能至死都看不到羅浮宮的光輝,望不見紮哈神作的曲線,
但因為有凱雷,他們在泥淖裡,看到了彩虹。
哪怕連鞋都穿不上,但他們常含淚光,熱愛這片家鄉。
而凱雷,用這20年告訴全世界:
建築不應是磚石的冰冷組合,也未必是大師的陽春白雪,它不應該讓人望而卻步,而是讓人更愛故土。
它是有生命有溫度的,微風吹來,陽光和煦。
它不必在塵世中閃耀如鑽石,因為衆生的目光,便是人間的星河。
圖片丨網絡
責任編輯丨蜜糖
編輯丨快樂小神仙
關注我,分享全球獨特的生活方式與人物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