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辛棄疾有首詩是這樣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是啊,遙望曾經,年少無知,真不知道啥叫愁滋味,卻還模仿着文人的模樣,笑談他們對“愁”的理解還不如自己的深刻,對“愁”的描述更沒有自己的經典;而年少的自己這時還根本不懂愁的滋味,但卻也在假裝自己已是愁中人,為了裝愁強說愁。待長大後,慢慢理解了這種滋味的苦澀和無奈。尤其是背上行囊離開家鄉後,這種意味更是,每當中秋佳節來臨,就會想起李白的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越是這個時候,每個人的思鄉懷親之意将會越濃,所以,我們把這種愁滋味稱為——鄉愁。
鄉愁就是遊子對故鄉記憶的眷戀和思念,源于異鄉的孤獨、思鄉的愁苦和歸鄉的尴尬。而鄉愁其實也是一種“城愁”,是從鄉間走到城市裡的那個群體在“愁鄉”,他們不光“愁鄉”,且因找不到融入感也“愁城”。所以,“鄉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鄉”而起。記得曾經有位詩人在談到鄉愁時,他說:“人生的幸福,就是睡在自家的炕上,吃着父母做的飯菜,和家人唠着家常,看那滿園綠油油的禾苗泛着清香,聆聽靜夜裡的蛙唱蟬鳴,裝扮着故鄉的繁華與蒼涼。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總怕落伍,疲于認知新事物,追循新潮流。于是,我們的腳步在不斷拔起的高樓玻璃牆間變得機械和癡呆;我們的目光在流光溢彩的焰火中變得幹澀和貧乏;我們的心靈開始麻木不仁變得茫然和焦渴。缺乏了鄉愁的夜,總會讓人難以甯靜,缺少了鄉愁的黎明,又是那樣的黯然。隻有背負着缤紛的鄉愁,每一個淡然的日子才具有念想和色彩。”
是啊,鄉愁就是這樣,它是每位遊子的專利,讓人日思夜想、魂牽夢繞;它就像一壺老酒,越久越醇,越陳越濃。面對皓月星空,我願把鄉愁釀作酒,邀君共飲話當年;童年往事已随風, 難以忘懷故土情; 往事如煙多少夢, 而今隻盼有輪回;歲月無情不可留, 唯一不變是鄉愁;年少不知愁滋味,如今已是愁中人。每個人對鄉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正所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希望你在珍惜當下、及時行樂的同時也能夠記住鄉愁,鄉愁裡滿載着兒時的記憶。
佳節同賞月,把酒叙鄉情,明月高高挂,鄉愁湧上頭。喜歡就請留言或關注,讓我們一起叙說鄉情,分享鄉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