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叮當媽媽和我做課下反饋,提到孩子走路時會出現踮腳的情況,試着學了下孩子走路的樣子。不過也隻是偶爾,比如小區散步、逛超市時,他就時不時踮腳。幾番制止“不許這樣踮腳走路”後孩子并沒有太大改觀,媽媽表示有點擔心。
踮腳走路通常來說是暫時性的小毛病,很多孩子在1-2歲初學走路階段會出現以各種方式去站立、行走或奔跑,多數也都是腳尖先踩地。表現為孩子小腿肌肉比較緊繃,身體協調力不夠,重心不穩,身體會向前傾,缺乏觸地感。
一般來講,大部分孩子踮腳走路是因為好奇和模仿,覺得好玩。
比如看到其他人有這樣的踮腳就模仿行為,我以前小區鄰居的孩子就是有一次無意的踮腳走路被大家看到了,大家說笑着:“看這孩子多好玩,一腳深一腳淺的太逗了。”雖然說者無意,但孩子的私人邏輯裡認為他給大家帶來了歡笑、獲得了一緻的關注點,所以要繼續這樣做。為此,踮腳行為持續了有一陣子。其實這樣情況無需家長的幹涉,孩子自己會度過這個階段。
以上的例子也說明有的孩子踮腳是為了尋求他人的關注,我一這樣走路、爸爸媽媽就會在意到我。
若是這樣,父母要反思是否給到孩子的關注和引導不夠,這樣情況下避免說“不語言”,比如“不許這樣走、别總是踮腳”,要用正面語言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走路,比如腳放平、一步一步走。
有的孩子踮腳原因隻是穿了不舒服的襪子、鞋子,但他又表達不出來,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鞋子、襪子時一定要試一下适合孩子的。
當然不能排除有的孩子跟腱過緊的身體原因,需要做拉伸康複,以及可能會有其他發育延遲的原因,這需要醫生檢查鑒定。
有時候父母是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和發育情況,愛子心切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時候也不需要過度的焦慮和擔心。
如果孩子隻是偶爾踮腳,其他時候都是正常的步态就沒事。
觀察孩子在睡覺或平躺時,腳沒有指向前面也沒事。
爸爸可以輕松地上下屈伸孩子的小腳說明發育沒問題。
在看《希爾斯育兒百科》中,了解到如果孩子的表現接近以下的症狀,還是建議去看醫生:
(1)孩子像個芭蕾舞蹈員一樣,每天、時刻都是踮腳走路
(2)平躺休息時小腳保持向前彎曲的姿勢
(3)孩子的跟腱和小腿肌肉很緊,需要用力屈伸才行
另外如果孩子踮腳行為持續時間長尤其是超過2周歲,或者有過家族病史的情況也要及時就醫。
後來叮當媽不放心,還是去咨詢了醫生。
說到醫生先是觀察孩子的走路步态,彎一彎孩子的小腳,檢查跟腱是否正常,再看看孩子是否能夠放下腳跟水平站立。最後評估了孩子的整體發育水平、肌肉狀态和協調性,一切都正常,也不需要配合醫生的康複理療。
所以建議媽媽先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因為猜測孩子可能隻是出于以上前兩種原因,如果加以幹涉,那就用正面語言去引導孩子如何正确的走路,而不是強化他的錯誤方式。
父母永遠都是最疼愛和最了解孩子的人,出現任何情況都需要細緻的觀察。
在我們的早教課堂裡,都是建議家長幫助小朋友脫下小娃子,光腳在教室裡爬行、走路等探索。這樣可以增加寶寶的足底刺激,促進他們的身體發育和成長。
不管是父母、老師甚至一生,都是在關愛孩子的健康成長,不管是什麼情況都可以有辦法解決并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理性分析、從容面對。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删除)
你是否也遇到過孩子踮腳走路的情況?是否有經驗或者建議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覺得文章内容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