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9:58:05

長白山天池的魚哪裡來的?這個問題争論了一百多年,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麼你認為哪種最可能接近最真實的情況呢?

之所以有這樣的分歧是因為長白山天池環境過于“惡劣”,能在這裡生存、繁衍的魚需要莫大的機緣。天池海拔2189米,外形為橢圓形,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南北長4.4公裡,東西寬3.37公裡,水面面積9.82平方公裡,在我國衆多湖泊裡面積并不算突出,甚至“堪比水坑”。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1

“惡劣”的水體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水溫,夏季表層水溫7.0-12.0℃,水深20.0米處則降至4.0℃,20.0米以下趨向穩定為3.5~4.0℃,這個水體溫度下也多是冷水魚能夠承受。即便能存活,因為冷水環境下魚生長緩慢,大多是瘦骨嶙峋像挨了幾年餓的樣子!

重點是冬季,每年11月下旬天池封凍,一直持續到第二年6月中旬,整個冰期長達243天。資料顯示,天池一年中超過200天冰層厚度達到1.25米,1930年曾創下冰凍深度3米、積雪深度1米的紀錄。長時間冰封意味着水下溫度基本在0-4℃之間,而且溶氧量稀少,要求魚具有較高的耐氧性。像全國各地常見的白條、翹嘴休想在這裡存活。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2

其次是天池的地理環境。前文提及天池海拔2000多米,具體位置偏僻、人煙罕至;天池上空,氣候多變:有時連續數日陰沉不晴,有時狂風呼嘯、沙石飛揚,有時暴雨傾盆、冰雹驟落,平常人煙罕至,就連動物也不多見,也隻有七八月份少量區域長出杜鵑、高山菊及幾個小動物出沒。

也就是說,天池中有野生魚群栖息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而它偏偏就發生了。天池1949年之前屬于我國的“内湖”,解放後出于當時政治需要天池承諾成為了我國和朝鮮共用,兩國以天池為界,朝鮮常把天池喚作白頭山天池。

不過,兩國附近聚居的民衆間都流傳着“天池水怪”的故事,而且朝鮮民衆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有朝鮮民衆将其視為庇護神。“天池水怪”名聲大噪後與新疆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湖成為我國唯二能憑“水怪”吸引遊客的地方。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3

2013年11月是最近一次較為影響力的關于天池水怪記載。據說當時超過100人目睹了兩隻“水怪”在水中嬉戲、遊弋的情形。大約10分鐘後也許是玩膩了,兩隻水怪先後潛入了水中。有網友通過現場人的描述推測可能是一種類似“翻車魚”的海洋魚種。也有人推測可能是水獺。

這些水怪如何進入到海拔2000多米、少有動物的天池,一直困擾着研究人員。天池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水源主要來自降雨和地下水。長白山周圍水汽豐富、年降雨量達1300多毫米,而且整個天池地貌就像一個碩大的漏鬥,承接了周圍21平方公裡的積水滲入,但沒有一個外來河流,也就杜絕了外來魚籽的進入。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4

網友提出自古有“千年草籽、萬年魚籽”的說法,許多魚籽通過飛鳥傳播。确實,一部分魚籽耐高溫、耐饑渴,生命力強悍,它們趁飛鳥喝水、覓食的過程中附着在羽毛上順便完成遷徙,隻是天池周圍偶爾有鷹飛過,還真沒有幾隻鳥喜歡在裡面嬉戲。

但成書于1908年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作者在水中寫到:“見有倒鱗魚數尾,赤白色,躍于池中”;“土人雲,數年前有人至峰前,見魚數尾,紅黃色,跳躍乘槎河上”。似乎天池中原本就有魚存在。難道真是飛鳥帶進來的?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5

目前還有一種說法是,天池的魚是人為放生的,壓根不是什麼野生的。2007年中國新聞網中的一篇報道中提及,1960年朝鮮研究員金理泰參與了在天池的放養工作,分别是9條鳟魚和16條鲫魚,而後又陸續放養了鲫魚和柳條魚等魚種。

後面發生的事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1994年《中國釣魚》刊登了釣魚人崔昌熙在天池的漁獲,一條長25公分、重180克的山川魚。山川魚是淡水魚,也是一種典型的冷水魚,當年金理泰到底放養過山川魚沒有,則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長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長白山天池的疑惑)6

那麼天池中的魚到底是怎麼來的?到底是“自古有之”,還算人為放生,還需要更多的資料、線索佐證猜測。大部分專家表示,天池作為火山噴發形成的湖泊,水體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所以水體不會過于清瘦,而且天池中存有溫泉口,能夠營造出局部高溫環境,所以應該能夠滿足一部分魚的生存。

原創:老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