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産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在中國,地球一小時被列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的公衆參與項目。
2020年的“地球一小時”就在今晚8:30,今年的主題是: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在如今全球疫情爆發的艱難局面下,生物多樣性逐漸消退、人類健康繁榮的未來也将受到威脅的“預警”尤為現實。
事實上,因為疫情,如今全球近1/3的人們被隔離在家或減少出行,而當人類“消失“之後,這個世界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随着意大利疫情升級,大範圍封城,遊客消失了,本地居民也足不出戶,威尼斯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大運河的水居然變得清澈了。
威尼斯運河的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水下穿梭,這情形很多當地居民60年來從未見過。
平日貢多拉穿梭的河道如今格外安靜,于是白天鵝回來了,在運河裡雙雙暢遊。
在羅馬封城後,著名的許願池邊沒有了裡三層外三層的打卡遊客,水鳥們坦然戲水。
根據歐洲環境署(EEA)發布關于意大利在疫情期間空氣質量變化的數據,自從意大利封鎖全國之後,國内上空的二氧化氮排放量大幅度地降低。
在日本,人們看到奈良的小鹿已然突破了奈良公園的“圈地“,成批來到奈良市中心散步、覓食,這一刻,人類的城市與大自然如此和諧。
在舊金山,宣布“封城”之後,金門大橋上連車輛都幾乎看不到,但是卻可以看到一隻蒼鹭在金門大橋下悠閑放松地,欣賞着眼前的美景。
而在中國,作為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金雕,最近也出現在吉林省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
甚至,在雅安寶興縣的315國道上,一隻野生大熊貓在國道邊上歡樂遊蕩。
“如果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怎麼樣?”
人類活動被按下暫停鍵兩個月,地球卻似乎恢複了豐富的活力,這個現象不由發人深省。而事實上,早在2008年美國就拍出了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對人類與地球的平衡相處提出了警告和反思……
畫在木頭上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會被一種名為“蛀木蟲”的小昆蟲啃噬殆盡;世界上最高的雙塔樓——吉隆坡雙子塔,将會淪為一片沙石;廢棄的摩天大樓将會由鳥、老鼠還有植物建設成為“垂直的生态系統”;汽車将生鏽變形、歸于塵土,我們的寵物将被強壯的野生動物抓住吃掉,而人類的絕大多數記錄,比如書、照片、唱片,它們會很快地破損消蝕,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一點點證據都将不複存在……
當然,如果我們因為這一次的全球性“暫停”而看到了一些,想到了一些,做出改變,一切都将走向另一面也未可知。事實上,也許被疫情占據了太多注意力,我們差點忽略了一則珍貴的新聞——地球的臭氧層正在逐漸修複。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Antara Banerjee和她的團隊通過衛星觀測和氣候模拟數據發現,南極洲上方的臭氧層正在不斷修複。
可以說,2020有一個令人不安的開頭,但也許這一場人類的災難,也是一次人類的機會。在今晚的8:30,我們也許會關掉電燈,不關也沒有關系。因為在這個行為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關注和反思——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遲,讓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發聲。
文編|劉莉娜
美編 | 何亦平
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